沈司长的语气听不出太多喜悦,反而带着一丝凝重:
“知行,转告苏想,论文发表是好事,但也把她和【星图】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
现在,盯着你们的人,更多了,也更复杂了。
让她……万事小心。”
几乎同时,李泽川安插在几个关键部门附近的“耳朵”,也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有几个老家伙坐不住了,在串联,说要联名向上面对【星图】项目的方向风险和过度依赖非传统技术提出质询。”
“另外,之前那个【飞鹤】团队的林博士,回去后和他在日本的一些关系联系频繁,内容不明,但感觉不对劲。”
而在遥远的美国,“星环”实验室负责人沃尔特·肖的办公桌上,也摆上了这篇论文的预印本和关于“星图”计划最新进展的简报。
他盯着苏想的名字和照片,眼神冰冷,对着空气说了一句:
“她成长得太快了。不能再任由她……自由发展下去。”
这些隐藏在荣耀背后的暗涌,如同悄然汇聚的乌云,预示着下一场风暴的来临。
苏想站在仓库的窗边,外面是北京璀璨的万家灯火。
她手中依然握着那份录用通知,脸上的喜悦渐渐沉淀为一种深沉的平静。
她知道,登上顶峰的下一步,往往是更陡峭的悬崖。
但她无所畏惧。
一个越洋电话,半夜直接接到了苏想办公室那部红色的保密专线。当听筒里传来那个熟悉又带着独特电子质感的、略显生硬的中文时,苏想愣住了。
“苏?我是伊桑。”
伊桑·斯通。mIt媒体实验室那个思维纯粹如水晶、曾与她进行过无数次高纬度学术碰撞的“幽灵天才”。
“伊桑?”苏想有些意外,心底却泛起一丝见到老友的暖意,“你怎么知道这个号码?”
“艾利克斯。他总有自己的办法。”伊桑的语气依旧直接,没有任何寒暄,“我读了你的《自然》论文。关于分布式异步稳定性的证明,很优雅。但我在想,如果引入非线性拓扑场论重构你的连接权重函数,或许能解决你论文末尾提到的、关于极端数据流下的泛化能力衰减问题。”
他语速很快,抛出的概念极其前沿,甚至带着点天马行空的意味。若是旁人听了,只怕会一头雾水。但苏想几乎是瞬间就被吸引了,她下意识地拿起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快速演算起来。
“非线性拓扑……你是说,将每个计算节点视为一个拓扑空间上的点,通过场的作用来动态调整连接强度,而不仅仅是静态权重?”苏想的眼睛亮了,语速也不自觉地加快,“这相当于引入了一个隐式的全局信息协调机制!”
“没错。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在这里效率太低。我的初步模拟显示,场论模型在应对‘概念漂移’类任务时,收敛速度提升显着。”伊桑的声音带着科学家发现新大陆般的纯粹兴奋。
两人就这样隔着太平洋,在电话里展开了激烈而高效的学术讨论。从拓扑场论谈到高维流形嵌入,从信息熵谈到量子计算对类脑架构的潜在启发……他们的思维在常人难以理解的领域高速碰撞,迸发出一个又一个耀眼的火花。
这通电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而实验室外间的三个男人,心情却各不相同。
陈知行原本是来送一份最新的架构优化方案,听到里间传来的、夹杂着大量陌生术语的激烈讨论,他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
他能勉强跟上一些思路,但伊桑提出的某些概念,显然已经超出了他目前的知识边界。
一种久违的、被称为“落后”的焦灼感,悄然攥住了他的心脏。
他沉默地放下茶杯,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了那本厚厚的、记录着全球最新顶尖论文摘要的笔记本,眼神变得无比专注。
他绝不允许自己,连与她并肩的资格都失去!
周炽是来报告“星图一号”散热系统最终测试结果的,听到里面苏想因为一个思路被点透而发出轻快明亮的笑声,他靠在门框上,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他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人,在天赋思维层面与苏想是何等的契合。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因为连日调试设备而沾满机油和焊锡的手,一种“自己是不是只会干粗活”的莫名情绪涌了上来。
他抿了抿唇,转身就钻回了嘈杂的硬件实验室,对着那套刚刚达标的散热系统,发起了狠:
“妈的,老子非得给你弄出个世界第一的散热效率不可!”
李泽川则是“恰好”路过,倚在走廊尽头,看似悠闲地抽着烟,耳朵却敏锐地捕捉着办公室里的动静。
他听不太懂具体内容,但他能清晰地分辨出苏想语气中的兴奋与投入,那是面对他们时很少展现的、一种遇到【同类】的纯粹愉悦。
他吐出一个烟圈,眼神幽深。
资本、人脉、国内的这些资源,他或许能想办法搞定,但这种来自世界最顶尖层次的、智力上的共鸣与吸引,让他感到一种无力。
他掐灭烟蒂,拿出那个小巧的、连接着特殊渠道的通讯器,拨通了一个号码,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
“之前让你搜集的、全球所有在类脑计算和交叉领域有潜力的初创团队和实验室名单,尽快发我。对,所有。”
电话终于结束了。
苏想放下发烫的听筒,脸上还带着未褪的兴奋红晕,眼神亮得惊人。
伊桑的几句话,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星图】更广阔的演化可能。
她走出办公室,看到外间神色各异的三个男人,微微一愣。
陈知行推了推眼镜,将那份优化方案递给她,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但语速似乎快了一丝:
“苏想,这是基于你之前提出的异构并行思路做的细化,我觉得在内存访问调度上还有优化空间,我回去再想想。”
周炽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
“想想,散热系统我想到个新法子,用非牛顿流体试试,可能效果更好,我再去捣鼓捣鼓!”
说完也不等苏想回应,风风火火地又跑了。
李泽川则走过来,将一份文件递给她,笑得有些意味深长:
“看看这个,或许有点用。”
苏想接过一看,是一份关于美国几个州针对高科技初创企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的详细分析报告,以及几家拥有独特技术路径的小型实验室的评估摘要。
她看着三人看似平常却明显比平时更“紧绷”了几分的状态,再联想到刚才那通电话,忽然明白了什么。
她没有点破,只是心里有些好笑,又有些难以言喻的暖意。
她低头看着手里伊桑刚刚在电话里提到的几个关键数学问题的草稿,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喜欢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