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冬的阳光透过恒基中心顶楼办公室的落地窗,斜斜落在陈文博面前的红木办公桌上。桌面左侧摊着一张A3大小的盈利报表,右上角用蓝色水笔标着两个核心数字——“入住率90%,年化收益4.2%”,字迹工整,是他昨天熬夜核算时亲手写的;右侧压着一个深棕色的皮夹,里面露出半张泛黄的字条,边角被反复摩挲得有些软,正是陈启棠去年交给她的那一张——“启棠,我赌输了,房子没了,家也没了”。
陈文博指尖在“4.2%”的数字上轻轻蹭了蹭,目光越过办公桌,落在远处的“恒基·静安里”高端长租房项目。那片灰色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规整,每一栋楼的外墙都用了耐脏的陶板,窗户是双层中空玻璃,连小区里的绿化都按“四季有景”的标准栽种——这些细节,都是他按照“字条原则”反复敲定的,比如为了控制成本,他拒绝了供应商推荐的进口陶板,选了国产的同等品质材料,每平米省了80元,却没降半点标准;为了保证入住率,他让团队提前三个月做市场调研,把租金定在每月每平120元,比周边同类项目低5元,却要求物业24小时值班,维修响应不超过两小时。
“陈总,第三方监理的月度报告来了,”助理小林轻轻推开门,手里拿着一份蓝色封面的报告,“所有楼栋的设施维护都达标,租户满意度评分92分,比上个月还高1分。”
陈文博接过报告,翻到“设施维护”那一页,看到“电梯故障率0.1%”“水管维修响应时间1.5小时”的记录,满意地点点头。他想起项目开工时,陈启棠特意从香港过来,站在工地现场,手里攥着字条对他说:“长租房赚的不是快钱,是细水长流的安心。别学那些开发商,拿地时贪多,运营时敷衍,最后把自己套进去。”那时候他还特意请了第三方监理,每周提交一次报告,哪怕成本增加2%,也绝不让质量打折扣——现在看来,这份坚持没白费。
他拿起桌上的手机,拨通了陈启棠的电话。铃声响了三声,那边传来陈启棠温和的声音,背景里有鸟叫,应该是在香港家里的花园里。
“爸,上海静安里的月度盈利报表出来了,”陈文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却依旧沉稳,“入住率90%,年化收益4.2%,负债率控制在28%,全是自有资金和低息贷款,没碰高杠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陈启棠的笑声,带着欣慰:“很好,比我预期的还稳。还记得我跟你说的吗?运营类资产就像老茶树,长得慢,但每年都能采到好茶,不像商品房,行情好时赚得多,行情差时就砸手里。”
“记得,”陈文博低头看了看皮夹里的字条,“您去年把字条交给我时说,这张纸比任何报表都管用。这次项目招标时,有个开发商想跟我们合作拿旁边的地块,说年化收益能到8%,但要我们加杠杆,我拒绝了——我查了他们的负债率,已经超75%了,跟您当年标红的那些房企一样。”
“做得对,”陈启棠的语气严肃了些,“利息是明面上的成本,风险是藏在地下的坑。1997年香港那些栽了的朋友,哪个不是觉得‘再赌一把就能翻身’?你记住,恒基在内地要做的不是‘赚快钱’,是‘站得稳’。”
挂了电话,陈文博把手机放在报表旁边,伸手拿起那个深棕色皮夹,小心翼翼地抽出字条。阳光照在字条上,墨迹有些褪色,却依旧清晰。他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在香港家里看到父亲对着这张字条发呆,那时候他不懂,问“爸,这张纸有什么用”,陈启棠没解释,只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现在他终于懂了,这张字条不是束缚,是护身符,是让恒基在房地产浪潮里不迷失方向的指南针。
“陈总,下午的项目复盘会要开始了,团队都在会议室等着。”小林的声音再次响起。
陈文博把字条放回皮夹,锁进办公桌的抽屉里——这个抽屉里还放着恒基内地所有项目的报表,每一份都标着负债率和风险等级,没有一个项目的负债率超过30%。他拿起盈利报表,起身走向会议室。
会议室里,团队成员已经坐齐,桌上放着各自负责的模块报告。市场部经理小张率先开口:“陈总,上个月有个深圳的商业地块找我们合作,对方愿意出60%的资金,我们只需要负责运营,年化收益能到6.5%,您要不要考虑一下?”
陈文博把上海的盈利报表放在桌上,推到众人面前:“先看看静安里的情况——入住率90%,年化4.2%,负债率28%,这是我们按‘字条原则’做出来的结果。深圳那个项目,年化6.5%看起来高,但对方出60%资金,意味着我们要承担40%的风险,而且商业地块波动比长租房大,不符合我们的运营逻辑。”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深棕色皮夹,把字条放在桌上:“大家再看看这个。1997年,我父亲的朋友就是因为贪高收益,加了高杠杆,最后连房子都没了。恒基在内地做业务,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谁赚得多,是为了比谁走得远。”
团队成员都凑过来,看着那张泛黄的字条,没人再说话。运营部经理老吴叹了口气:“陈总,您说得对。上次我去深圳考察,看到有房企还在拿地盖豪宅,负债率都超80%了,看着就悬。我们还是守着长租房,稳扎稳打靠谱。”
陈文博点点头,把字条收起来:“接下来,我们按计划推进深圳的高端长租房项目,还是老规矩——自有资金占比60%以上,找第三方监理全程把控质量,租金定价参考周边市场价,留5%的浮动空间,确保入住率能稳定在85%以上。”
会议结束后,陈文博回到办公室,重新打开抽屉,把上海的盈利报表和深圳项目的规划草案放在一起,旁边压着那个装着字条的皮夹。他看着窗外的上海夜景,远处的霓虹闪烁,像房地产行业里诱人的机会,但他心里很清楚,恒基要走的路,是那条看似慢,却足够稳的路。
他拿起笔,在深圳项目规划草案的封面上写下“稳字当头”四个字,然后把所有文件锁进抽屉。这一刻,他突然想起陈启棠昨天在电话里说的最后一句话:“文博,你现在做的,比我当年还好。记住,把字条收好,以后传给你儿子,让他也知道,做生意就像做人,别贪,别赌,才能长久。”
陈文博轻轻抚摸着抽屉里的皮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这份“稳”的传承,不仅是恒基的立身之本,更是他们家族最珍贵的财富——在这个“破土”的时代,无数人都在追逐浪潮,而他们,却在浪潮里守住了自己的锚。
喜欢天地翻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地翻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