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八点整,三辆挂着卫生系统通行证的中巴车,准时驶入了省人民医院大门。
车身上贴着醒目的红色横幅——“全省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观摩学习团”。
行政楼前,以周海峰院长为首的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主要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已经列队等候。
林杰站在质管办的位置上,白大褂熨烫得一丝不苟,神情平静。
中巴车停稳,车门打开。第一个迈步下来的,是一个穿着深色行政夹克、梳着整齐背头、面带矜持笑容的中年男人。
看到他,省医这边不少人的脸色都微微变了。
赵凯!卫生厅医政处处长,李忠民的得意门生,林杰的死对头!
他竟然亲自担任这个观摩团的领队!
赵凯显然很满意自己出场造成的效果。
他步伐从容,目光扫过迎接的队伍,在与林杰视线接触的瞬间,嘴角微微一笑,那眼神,像是在看一只已经落入陷阱、徒劳挣扎的猎物。
“周院长,各位同仁,辛苦了!”赵凯走上前,热情地与周海峰握手,声音洪亮,“李厅长对这次观摩活动高度重视,特意委派我带队,一定要把省医的先进经验,原汁原味地带回去,在全省推广学习啊!”
周海峰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欢迎赵处长和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好,好!”赵凯松开手,目光转向林杰,“林主任,我们又见面了。这次可是要好好向你取取经,学习你们质管办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做法。”
他话说得漂亮,眼神里的意味却截然相反。
林杰上前一步,不卑不亢:“赵处长过奖,我们一定如实汇报,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批评指正谈不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嘛。”赵凯哈哈一笑,拍了拍林杰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这时,观摩团的其他成员也陆续下车。大约三十多人,有各地市卫生局的干部,也有兄弟医院的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或质控科负责人。
其中几个面孔,林杰有些印象,是之前在一些会议上见过的,还算公允。
但他的目光,很快就被赵凯身后紧跟着的几个人吸引了。
那是三个穿着便装,但气质与周围行政干部明显不同的男人。
一个约莫五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眼神锐利,透着一股学究式的挑剔;
一个四十出头,身材微胖,脸上没什么表情,双手习惯性地背在身后;
还有一个相对年轻,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嘴角总是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居高临下的笑意。
这三个人,林杰一个都不认识。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倨傲和审视的气息,与周围那些或好奇、或认真的观摩团成员格格不入。
他们甚至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与省医的领导寒暄,只是静静地站在赵凯侧后方,目光如同探照灯一样,扫视着眼前的行政楼和省医的迎接队伍。
“来,周院长,林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赵凯仿佛才想起似的,侧身指向那三人,“这三位,是厅里特意从外省请来的医疗管理专家,陈教授,刘主任,马博士。他们将在本次观摩中,为我们提供专业的评估意见。”
外省请来的专家?林杰心里冷笑。
恐怕是赵凯和李忠民特意找来的“枪手”吧?
目的就是在专业层面,给予最“权威”的否定。
那位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淡淡开口:“赵处长客气了。我们只是本着对医疗事业负责的态度,来学习交流。”
周海峰的眉头皱了一下,面带微笑说道:“欢迎三位专家,请多指导。”
简单的欢迎仪式后,观摩团被请进了行政楼大会议室。
按照日程安排,第一天上午是听取省医整体情况汇报,重点听取质管办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
会议由周海峰主持。他简要介绍了省医的基本情况后,便将话筒交给了林杰。
“下面,请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林杰同志,做专题汇报。”
林杰站起身,走到发言席。他打开准备好的ppt,屏幕亮起,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呈现出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面由我汇报省人民医院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林杰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议室。
他首先介绍了质管办的职能定位和组织架构,然后重点汇报了近期推动的几项核心工作:手术视频回溯点评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分析系统的优化、以及青年医生创新扶持计划的实施与初步成效。
他用了大量数据说话:手术视频抽检率、点评发现问题整改率、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变化趋势、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以及王鑫创伤中心流程优化后抢救时间缩短、成功率提升的具体案例;刘倩国产药研究带来的患者费用节省;张斌腹腔镜技术改进对手术效率和患者康复的促进……
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数据翔实。
台下不少来自兄弟医院的代表听得频频点头,有人甚至拿出手机拍摄ppt内容。
然而,赵凯带来的那三位“专家”,却始终面无表情。
陈教授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刘主任双手抱胸,闭目养神似的,马博士则一直带着那丝玩味的笑容,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林杰汇报完毕,礼貌地说道:“我的汇报完了,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会议室里响起礼节性的掌声。
周海峰刚想说“下面请观摩团领导……”,赵凯却抢先拿过了面前的话筒。
“林主任的汇报很精彩啊,数据详实,案例生动。”赵凯脸上带着笑,话锋却一转,“不过,我有个疑问,想请教一下林主任。”
来了。林杰神色不变:“赵处长请讲。”
“你们这个青年医生扶持计划,听起来很好。但是,”赵凯拖长了语调,目光扫过全场,“评选标准是否足够客观公正?如何避免‘近亲繁殖’或者‘领导偏好’?扶持的资源倾斜,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挫伤其他没有被选中的优秀年轻医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相应的制度保障?”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直指扶持计划可能存在的“人治”风险和内部矛盾。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杰身上。
林杰早有准备,从容应答:“感谢赵处长的提问。关于评选标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量化评分表,包括技术方案创新性、可行性、预期效益、申请人过往业绩等多个维度,由院内外的相关领域专家盲审打分,确保客观公正。所有申请人的材料和评审过程记录全部存档备查。至于资源倾斜,我们扶持的是‘项目’而非‘个人’,所有资源都定向用于被批准项目的开展,并且要求项目成果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共享,比如王鑫医生的流程优化方案就在急诊科全面推广。这恰恰是为了激励更多医生投身技术创新,形成良性竞争。”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
这时,那位陈教授扶了扶眼镜,开口了,“林主任,我注意到你们在不良事件分析中,提到了使用了一些统计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我想了解一下,这些模型的具体算法是什么?变量的选取依据?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有没有经过外部数据的验证?”
这个问题极其专业,甚至有些超出了一般行政管理汇报的范畴,明显是在考校林杰的专业深度,企图在技术上找茬。
台下不少地市医院的代表都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林杰看着陈教授,脸上反而露出一丝淡淡的、属于技术人员的自信笑容。
“陈教授问到了关键点上。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基于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变量选取基于国内外权威指南和本院超过五年的大数据回顾分析,比如手术级别、患者基础疾病、术前实验室指标等。目前模型在本院内部验证集上,AUc值达到0.85以上,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80%。至于外部验证,我们正在与两家兄弟医院合作,进行多中心数据验证,初步结果良好。如果陈教授感兴趣,会后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技术文档。”
他不急不慢,侃侃而谈,用的全是专业的统计学和临床术语,不仅回答了问题,更展现出了远超一般行政干部的专业素养。
陈教授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林杰能如此对答如流,而且回答得如此专业深入。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刘主任和马博士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意外。
赵凯的脸色微微沉了下来。他没想到林杰的准备如此充分,连这种刁钻的专业问题都能轻松化解。
第一轮交锋,林杰稳稳地守住了。
周海峰适时地接过话头:“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提问和林主任的解答。时间关系,我们上午的汇报就先到这里。接下来,请各位移步食堂用餐,下午我们将安排各位深入临床科室,进行实地观摩。”
人群开始起身离座。
赵凯走到林杰身边,脸上依旧挂着那副令人不舒服的笑容,压低声音说道:“林主任,准备得很充分嘛。不过,纸上谈兵终觉浅,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下午的临床观摩,可要拿出真本事来,别让远道而来的专家们……失望啊。”
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那三位“专家”。
林杰平静地看着他:“我们一定会让各位看到省医最真实的一面。”
赵凯呵呵一笑,转身带着那三位专家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望着远去的背影,林杰知道,刚刚的汇报只是开胃菜。
真正的难关,是下午深入临床的“沉浸式”观摩。
在那纷繁复杂的医疗一线,在那瞬息万变的诊疗过程中,赵凯和他带来的“专家”,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兴风作浪。
而他们,会从哪里下手呢?
喜欢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