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峰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刚送来的质管办月度工作报告。
报告是林杰亲自送来的,内容详实,数据清晰。重点汇报了“青年创新扶持计划”的进展:王鑫的创伤绿色通道试点运行良好,相关数据已整理成文,准备向核心期刊投稿;刘倩的国产抗凝药观察项目完成了初期病例入组,患者反馈积极;张斌的腹腔镜技术改进已在普外科小范围推广,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报告还附上了即将举办的“首届青年医生学术沙龙”的详细方案。
成绩是实实在在的,挑不出什么毛病。甚至可以说,林杰在短短时间内,用有限的资源,撬动了省医沉闷已久的一角,让一股清新之风透了进来。几个被扶持的年轻医生,如今都成了各自科室的技术尖兵,干劲十足,连带着他们周围的一小圈人,工作面貌都不一样了。
这些都是周海峰乐见其成的。作为一院之长,他当然希望医院充满活力,希望有能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但是……
他的目光落在报告最后,关于“青年医生沙龙”拟邀请名单的那一页。名单上十几个名字,王鑫、刘倩、张斌自然在列,还有放射科、麻醉科、甚至IcU的几个年轻骨干,无一例外,都是近期与质管办互动频繁,或者得到过林杰关注和帮助的人。
这份名单,像一张无形的关系网,而林杰,俨然就是那个坐在网中央的人。
“林派……”
周海峰的指尖在名单上轻轻敲击着,脑子里闪过这两个字。虽然没人敢当着他的面这么说,但各种渠道传来的风声,他听得一清二楚。
他放下报告,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林杰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从最初顶着压力让他主持质管办,到后来在伪造证据风波中力挺他,周海峰自认对这个年轻人算得上赏识和信任。林杰有能力,有冲劲,更有一种在体制内难得的纯粹和胆魄,敢于向积弊开刀。这些都是省医急需的。
可正因为如此,当林杰身边开始聚集起一股力量时,周海峰心里的感觉就变得复杂起来。
欣赏是真的,担心也是真的。
他担心林杰年轻气盛,不懂得收敛锋芒。这股新生的力量,现在看是朝着推动医院发展的方向用力,可一旦失控,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引导,就可能变成破坏稳定、挑战现有秩序的麻烦。历史上,多少改革者最终倒在了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势力面前?
他也担心林杰步子迈得太快,触动太多人的利益。骨科的钱卫国,卫生厅的赵凯,甚至医院内部其他一些对林杰不满的势力,他们不会坐视林杰坐大。一旦反弹过于激烈,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超出他这个院长的控制范围。
更深处,还有一丝他自己都不太愿意承认的隐忧——林杰的威望和影响力,上升得太快了。快到让他这个院长,在某些时刻,都隐隐感到了一种……压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周海峰喃喃自语,像是在提醒自己,又像是在琢磨这句古话背后的深意。
林杰这条“舟”,现在确实借着扶持年轻人才的“水”行得又快又稳,可这水,未来会不会变成颠覆他的惊涛骇浪?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院办主任周明的分机。
“老周,林杰报上来的那个青年医生沙龙,方案我看了,原则上同意。你协调一下会议室和必要的经费支持。”
“好的,院长。”周明在电话那头应道,随即又试探着问,“院长,这个沙龙的规格……您看要不要适当控制一下?毕竟只是年轻医生之间的交流,搞得太大张旗鼓,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
周明的担心不无道理。医院里各种眼睛盯着,一个以林杰为核心、汇聚了各科室青年骨干的沙龙,很容易被解读出各种信号。
周海峰沉吟了片刻,说道:“正常支持就行。年轻人交流学术,是好事,我们不要泼冷水。不过……主持人选,你再斟酌一下,不一定非要林杰亲自上阵,可以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来主持,显得更公允。”
“明白了,院长。”周明心领神会。这是既支持活动,又要适当淡化林杰的个人色彩。
挂了电话,周海峰揉了揉眉心。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他感到有些疲惫。
既要用人,又要防人;既要推动改革,又要维持稳定。这把院长的椅子,坐得并不轻松。
他想起前几天和主管医疗的李振山副院长闲聊时,李振山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老周啊,林杰这小子,是块好材料,就是……太锐了。现在下面不少年轻人都唯他马首是瞻,长此以往,怕是有些科室主任的话都不太好使了哦。”
当时周海峰只是打了个哈哈,没有接话。
但他知道,李振山的话,代表了一部分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看法。
林杰的存在,已经开始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了。
正想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林杰,他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脸上带着工作后的些许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有神。
“院长,您找我?”林杰走到办公桌前站定。
“嗯,坐。”周海峰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脸上露出惯有的温和笑容,“刚看完你们质管办的报告,搞得不错,有声有色。尤其是青年医生扶持这块,成效显着。”
“谢谢院长肯定,这都是院里支持,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林杰坐下,语气谦逊。
“青年医生沙龙准备得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吗?”周海峰关切地问。
“基本准备好了。周主任刚通知我,院里会全力支持。我们初步定在下周三下午,邀请了十几位在技术或科研上有想法的年轻同事,主题是‘新技术与医疗质量提升’。”林杰汇报着,语气平稳,“暂时没什么困难。”
“好,好。”周海峰点点头,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随口说道,“对了,主持人选定了吗?我觉得,可以请胡守峰胡老来主持。他是咱们院的老专家,技术权威,德高望重,由他来主持,更能体现医院对青年人才的重视,也显得更正式、更权威一些。你觉得呢?”
林杰微微一愣。胡守峰老教授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技术好,口碑也不错,虽然之前因为手术视频点评的事有过一点小芥蒂,但后来关系缓和了不少。只是,院长亲自过问并指定主持人,这其中的意味,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他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周海峰的用意——既支持了活动,又巧妙地将他林杰从最显眼的主持位置上挪开,避免了“林派”势力公开集结的观感。
心里念头急转,林杰脸上却不动声色,立刻点头:“院长考虑得周到!胡老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我回头就去亲自邀请他。”
周海峰观察着林杰的反应,见他如此爽快地接受,眼神里没有丝毫抵触,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这小子,政治敏锐性还是有的。
“嗯,你去邀请最合适,显得尊重。”周海峰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变得随意起来,“小林啊,最近工作推进很快,势头很好。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别太拼了。有些事,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反而效果更好。”
他放下茶杯,看着林杰,目光深邃,像是随口闲聊,又像是意有所指:“这医院啊,就像一艘大船,航行起来,稳字当头。舵手要把握好方向,也要注意船身的平衡。速度太快,或者一边太重,都容易出问题。”
林杰迎着他的目光,认真地点点头:“院长,我明白。我会注意分寸,一切以医院大局为重。”
“明白就好。”周海峰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挥了挥手,“去吧,忙你的去。沙龙的事,多跟周主任沟通。”
“好的,院长。”
林杰起身,拿着文件夹,步履沉稳地离开了办公室。
门轻轻关上。
周海峰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他看着那扇关上的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
林杰的回应无可挑剔,态度恭敬,执行力强,也表现出了对“大局”的理解。
但越是如此,周海峰心里那丝不确定感反而越清晰。
这个年轻人,太聪明,太懂得审时度势。
他就像一颗精心打磨的钻石,每一个切面都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你无法忽视他的价值,却也让你看不清他最深处的内核。
他真的甘心只做一把锋利的刀吗?还是说,他本身就有着执掌刀柄的野心?
周海峰拿起笔,在一张便签纸上写下了“林杰”两个字,又在旁边画了一个问号。
他欣赏这把刀,需要这把刀去劈荆斩棘。
但他也必须确保,这把刀的刀柄,始终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既让这舟借水而行,又要时刻警惕,不让这水失了控。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卫生厅的号码。
周海峰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表情,拿起话筒。
“喂,我是周海峰……”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让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喜欢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