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吾听闻,吴侯治下百姓衣食无忧,特来丹阳见见真假。”蒯越回道。
郭嘉也知道蒯越没有全部说出实情,也不在意,说道:“吾在丹阳游学多地,各地百姓皆分得都有土地,交完地税后,剩下的粮食都是农户的,没人再向他们收取苛捐杂税,不说吃得如何,起码不用饿肚子。”
蒯越继续问道:“丹阳归入吴侯不久,就已翻天覆地,会稽豫章不知将是如何?”
郭嘉回道:“会稽豫章最早归属吴侯,尤其是会稽,更是人间仙境,良田无数,物产无数,人们不愁吃穿,每每新奇事物出世,皆与会稽有关。”
“不知先生可知,那薄薄的纸张书籍。”
不等郭嘉往下说,蒯越从怀中掏出他已读过几遍的《汉书》放在桌上。
郭嘉拿起翻开看了一下,对蒯越点头:“对就是这种书,也才出世不久,吾去到会稽山阴城,听人说制作此书之法曰印刷,乃吴侯一制印工匠偶然所得,他给吴侯篆刻百枚,乃至千枚印章。试印留下的一堆纸,工匠欲焚毁,遇风吹之,纸张翻飞,工匠见其章印,依序入眼。工匠思之,可否把字篆刻成印,将之印在纸上,不就可成书。”
“工匠寻来《说文解字》一书,耗费数月篆刻其收录的近万字,按《说文解字》所书,将字印排序,印出《说文解字》。工匠看此法可行,用之如同盖印,则可轻易得到数不尽的书籍。”
“工匠看此法极其重要,也有自知之明,不是他一小小工匠所能拥有,于是献与吴侯。吴侯得之,大喜,赏百金。并给赐名曰印刷,遂建一印刷坊,此工匠为主事,为吴侯印书。”
“吴侯收罗天下书籍入印刷坊,将之印为纸张书本,发与天下。”
蒯越听郭嘉说完印书之法,与自己所思无多大差别,说道:“此工匠巧思,幸得此法,将对天下读书人有利,也将留名青史。”
“只是此法为何广而告之,藏着私下印书吴侯不是更能获利。”
郭嘉敬佩说道:“先生可知为何吴侯不私藏此法?”
“哦,何因?”蒯越问道。
郭嘉:“吴侯说此法聪慧之人一眼就可得知根由,也不必隐藏,早点把书传于天下,让天下人早点有书可读可看,那才是大事。”
蒯越也是由衷钦佩,抱拳道:“吴侯大义。”
郭嘉也抱拳对着空中,一脸服之,说道:“对极,吴侯治世之才也是无人能敌,治下日异变换。”
然而二人却不知波彦心中想法,波彦有天得知有一工匠向自己献出一本印出来的书,通过工匠之口,波彦知晓这是印刷术,大喜过望,重赏这名工匠,并组建一印刷坊交由他负责。
波彦看着刚印出来的书,用的是印泥,厚纸张。字迹清晰。可造价太高,无法大量印刷书籍出来。
于是各地寻找制墨工匠,制纸工匠,让他们共同制出更适合给便宜,印出字迹依然清晰的纸墨,且严格保密配方与工艺。
因为波彦知晓只要印刷出来的书面向世人,聪明人一看就能知道此书制作方法,关键的是纸张和油墨。波彦麾下的工匠耗费巨量人力物力与时间。才得出合适的纸墨。
所以这些书也才印出来没多久,如今只能先紧着波彦的地盘出售,也有敏感的商人,准备屯一些书运出去,高价卖到其他诸侯地盘。
波彦只要保密纸墨,印刷之法告诉世人也无妨,还能获得天下读书人的感谢,增加名望,吸引有才能之人投效,一举两得。
酒菜上来。
二人喝着酒,品尝美食,接着畅谈,蒯越也从郭嘉口中知道会稽豫章与其他地方的区别。郭嘉也知晓一些荆州人文趣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二人走出食肆,相互惜别。
郭嘉带着炊饼回到住的地方,而蒯越还城中漫无目的的逛着。
在一街道口,突然自己与家丁被多名着甲的军士拦着,被告知吴侯夫人回府,众人稍等,等夫人过完,才能同行。
蒯越看到一贵不可言与极美的妇人,带着近二十位小孩,走过街口,孩子们笑容满面,两个最大一男孩与一女孩背上各背着一岁多的幼童。
周围护卫交替警惕四周。
蒯越知道那妇人就是吴侯夫人,如今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比皇帝的妃子更有权势,天下女人为之羡慕。
皆因如吴侯这般强势的诸侯,身边仅有正妻,两人相濡以沫。实为罕见。几个公子皆出于两人。
这时蒯越生出与贾诩一样的想法。
队伍慢慢走过街口,消失在众人眼前。甲士放行。
蒯越也从路人口中得知,吴侯夫人给烈属营里的孩子送吃的。
自从宛陵烈属营出事后,里面做事的人被一锅端。
陶贞来得宛陵后,亲自重建宛陵烈属营,将宛陵战死或伤残后代接回,后派人到处巡查各地烈属营,防止再出现烈属营贪污或伤害孩子之事。
波彦母亲陈兰让位,在府内带孩子,每天一大帮孙子与孙女围着她转。烈属营营主由陶贞接任。
彭脱之妻依然为为左副营主,提裴元绍之妻为右副营主。
蒯越在宛陵待了二日,觉得时日差不多了,也到时日该返回襄阳了。
这二日,蒯越也远远去看了一眼吴侯府邸,那是一座老宅。周边全是护卫。
蒯越见吴侯府邸比不上刘使君的州牧府,更不要说袁术在寿春所建,巨大奢靡的袁府。
蒯越马车走出宛陵城。
尔此时在交州。
波彦已巡视完整个交州,正往荆南而去。长沙与武陵二郡地盘已全部拿下。
波彦下令何仪与徐盛各再招募千人士卒,镇压交趾,九真与日南三郡,向外开扩,降服夷人,慢慢收回周围属国的地盘。
这么多时日,巡视完交州,得到一句话人还是太少,一州七郡之地仅有一百五十万余人,还比不上原会稽与豫章一郡人口。
迁人填交州迫在眉睫,但又不可操之过急。
在交州,地广人稀,蛇虫鼠蚁众多,又瘴气丛生,每年还会刮飓风,不做万全准备。
贸然迁百万之众到交州,将尸横遍野,把扬州、荆州与交州大好形势毁掉。
但又不可放弃填交州之策,放着大好产粮之地不用。
喜欢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