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抓壮丁哥俩从军 挨批斗父子连坐
第一节 抓丁
1947 年的松湖村被浓稠如墨的夜色吞噬,虞家土坯房的油灯在风里摇曳,像颗随时会熄灭的心脏。老二正源手中的牛骨突然发烫,打磨的二胡琴筒渗出暗红汁液,老三正清给琴弦上松香时,闻到一股铁锈混着松脂的腥甜。突然,院外老黄狗的惨叫撕开夜幕,那声音不似犬吠,倒像是无数冤魂从它喉咙里喷涌而出,震得房梁上悬挂的玉米棒疯狂摇晃,干瘪的玉米粒簌簌坠落,砸在地上竟化作跳动的血珠。此刻,屋内供奉的虞家先祖牌位边缘泛起幽蓝微光,似有某种古老的力量被唤醒。
砸门声响起的刹那,整座土坯房开始颤抖,墙缝里陈年的泥灰如黑色的细沙倾泻而下。那撞击声不像是拳头,而是某种来自地狱的钝器,每一下都砸在兄弟俩的心脏上。正清恍惚看见去年山洪暴发的场景,浑浊的洪水裹挟着巨石冲击石桥,此刻门板的震颤与记忆中的轰鸣重叠,在他耳中幻化成死神的鼓点。他不由得想起土匪张南阳,传说此人的队伍倒穿鞋行走时,脚印会在地上开出黑色的曼陀罗,指引着追兵踏入迷途,连月光都会被染成诡异的青灰色。而此时,院外的月光不知何时也蒙上了一层青灰,像是在预示着不祥。
“抓壮丁的,年青人老实跟我们走!不然就要开枪了!” 院门轰然倒地的瞬间,正清手中的二胡琴弦发出垂死的哀鸣,断裂的琴弦如毒蛇般弹起,在空中划出猩红的弧线。冰冷的枪管抵住他后背时,他闻到了对方身上腐烂的气息,那是死亡与恐惧混合的味道。兄弟俩被推搡着往外走时,他回头望向楼上,大瓦缸的缝隙里,大哥正江的眼睛如同两团幽绿的鬼火,闪烁着怯懦与庆幸的诡异光芒,转瞬便隐没在黑暗中,仿佛从未出现过。此时,窗外的老槐树突然无风自动,枯枝拍打着墙壁,像是无数只手在抓挠,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夜袭奏响诡异的伴奏。老槐树根部,隐约浮现出类似甲骨文的神秘符号,转瞬又消失不见。
虞家三兄弟像是从同一棵怪树上结出的不同果实。老大虞正江生得一副软骨头,脊梁永远弯成讨好的弧度,在妻子李氏面前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那李氏的嗓门能震碎祠堂屋檐的瓦片,骂起人来唾沫星子落地就化作黑色的甲虫,爬得满院皆是。虞正江的影子总比他本人矮半截,像被妻子的气势生生压进了地底,成了远近闻名的 “缩头乌龟”。而在他的鞋底,不知何时沾着一些黑色粉末,细看竟是与祠堂密室内相同图腾的碎屑。
老二正源与老三正清则似两株并蒂莲,性情温厚得能拧出蜜来。二十出头的年纪,周身萦绕着未开的花苞般的青涩。老三虞正清更是个奇人,他的手指仿佛被琴弦与毛笔施了咒 —— 拉二胡时,琴弦会渗出琥珀色的液体,滴在地上便长出水晶般的音符;挥毫泼墨之际,笔尖流淌的不是墨汁,而是带着松烟香气的龙血,染得红纸如同被晚霞浸透。这种奇异能力,似乎与虞家祖脉中隐藏的秘密息息相关。
每至节庆,邻居们像朝圣般捧着红纸涌进虞家。那些纸张一触到虞正清的手,便自动舒展成绸缎,上面的纹路化作蜿蜒的龙脉。他写字时,砚台里的墨会发出龙吟,笔下的字迹如活物般游动,横竖撇捺间藏着星辰的轨迹。他能算出每家每户门扉的数量,如同知晓树上每片叶子的脉络,这份本事让红纸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灵性,总能恰到好处地化作春联与喜帖。而在这些喜帖的边角,若隐若现地印着类似 “二十一脉” 的暗纹。
更神奇的是,他写的字自带魔力。墨痕未干时,能听见字句在纸间低语;贴上门楣后,字迹会在深夜发出微光,为屋子驱散邪祟。而虞正清从不索取分文,那些盛情难却的邻里送来的热汤,碗中的蒸汽总会在空中凝成他的名字,随后化作蝴蝶四散飞去。当汤碗被退回时,表面的油花竟会自动排列成吉祥的图案,仿佛连食物都在向他的善意致敬。但这些祥瑞景象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维持家族气运的神秘力量。
1949年5月下旬的上海像口沸腾的油锅,汤恩伯的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厮杀的声响震碎了黄浦江的月光。血腥味在空气中凝结成胶状的黑网,每呼吸一口都像是吞咽生锈的铁钉。虞正清的瞳孔里倒映着燃烧的楼宇,那些坍塌的砖石仿佛化作无数张哀嚎的人脸,在硝烟中扭曲变形。此时,他怀中的二胡琴筒突然发烫,渗出的暗红汁液在硝烟中形成奇异的图腾。
喜欢溟渊水劫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溟渊水劫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