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茂这边进展缓慢,主要以建农庄为主,一个农庄建起来,便设置了一套完整县衙班子,搞到后来,大军还没到过的村寨,自己找了过来,还挺有道理的,说什么他们离某某村也就一两天路,他们的坝子还更多点,咋某某村都归入了新县,他们却还不见动静。
“不见动静?你们那里,平坝是比我们多,可没水,有个屁的作用”。
“你胡说什么呢?你们那里尽是些斜坡密林的,县令大人不一样想出办法来了吗?”
“我们那叫梯田,于县令管我们已经够累的了,今天张家的猪走丢了,明天李家的牛又乱跑了,这些小事都要去县衙找大人解决,忙得过来吗?你们呀!就慢慢等着培养出新的县令大人再说,有些东西,光急是急不来的”。
“那让我们去问一问,新的县令大人什么时候能培养好?”
“都说了,大人们忙得很,怎么还不依不饶了?大人们办事都是有章法的,就好好等着吧!”
真是太气人了,好好等着,他们每天能吃饱喝足,自然是不怕等,也不想想别人过的是什么日子,等得了吗?
还好,新大人们砍起人来不手软,但不砍人的时候,脾气很好的,把人叫进去,详细问了当地的情况,一个时辰后回来告诉,让回去后去周也寻找水源,如果寻到,他们过来后就解决种植问题,如果寻不到,过来也会帮助大家,实在不宜居住的话,会想办法另找地点安置大家。
有了这话,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赶紧回去照做就是了。
南茂这边讲究一个稳扎稳打,但东越那边又不同了。
东越皇帝真的很精,他知道文家心里的盘算,自己的一个妃子也是文家人,不过只生了两个女儿,他们的重心不在这。
庆郡王的王妃也是文家女,她生了两个子,而且两个儿子都很不错,他们也是觉得东越的疆土太小了,那就去搏一把。
如果真有那富贵命,把大启的三川镇都拿下,朕便将你们的爵位提上来,直接封王。
东越国的皇上有三个儿子,八个女儿,三个儿子也嫌强土太小了,父皇能鼓足气去开疆拓土,这是大好事,大启的疆土比南茂的好,但大启的士兵战斗力强,想要吞并了大启,代价小不了,不划算。
三川镇的事情,在东越已经传开了,拿下三川镇只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抢到许家人,有了许家人在手,要土地,可以去南茂拿。
东越的二皇子和三皇子都披挂上阵,皇家的四位子弟都出战了,东越的士气大振,首战告捷!
而且不费一兵一卒,因为守军早就跑了,大点官员也跑了,就剩几个小吏,自个儿把城门打开,带着些平头百姓跪地求饶。
“二殿下,这些降了的,要杀了么?”
“杀了干什么?费力!留着以后耕地种田最好”。
东越国虽然不大,但日子过得富庶,上层人士的的文明程度还是很高的。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三川镇,叫说大启之所以撤得这么快,主要原因就是南茂人进了三川镇,第一批下毒的人,虽然被抓住了,但是大启的伤亡不小,南茂人的目标很明确,所以只能回撤保三川镇。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不得不撤,原因无它,东越和南茂,都是突然发动进攻,而大启,手握兵权的唐家,由于卷入了皇子间的争储之战,自个儿的小命都难保,边关的动向,关注度也就下降了。
战争已经开始了这才猛然发现,原来双方的目标都是三川镇,最稳妥的办法,当然就是先撤回去守着三川镇。
唐大将军不是个蠢人,三川镇的府官韩大公子,更是个人精,他会反应过来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如果行动慢了,许家人有可能被转走,所以,不能在此耽误时间,空出来的这三城,本就是边关小城,界限不是很明显。
想杀这些平头百姓,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尽快赶到三川镇。
东越大军快速登上大船,只需两天就能抵达三川镇,到时候,无论是大启人,还是南茂人,统统杀他个片甲不留!
唯一叫人不安的就是,大启的燕王爷,为什么一直不露面?都知道他就在三川镇,但是就是没人见到他本人。
于是,关于燕王爷的猜测就很多,第一种猜测就是:燕王已经死了,只是大启的老皇帝为了吓唬人,一直不宣布,反而弄得似是而非的。因为燕王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他的存在,不仅威胁到大启的其他皇子,对东越和南茂两国,也是一种威慑。
还有北冥,大启燕王的母妃,本来也是个公主,可被北冥人把国给灭了,这个大仇就更大,有燕王爷活着的一天,北冥人心里就不可能安心得了。
这种猜测的可能性相当大,毕竟燕王当时可是自己跳入洪流的,不到万不得已,像他那样的人,绝对不可能这么做。再者,他当时可是左胸前后中箭,那样的洪流,健全人都难逃得性命。
第二种猜测,那就是真有奇迹,燕王他没有死,可命是捡回来了,人却成了废人。
第三种猜测,那就是他恢复如初,不露面的原因,就是要一个一个将他的仇人按死,事情似乎也正是这样,大启的三皇子和二皇子,一死一废,他的仇,也算报了。
其实,玲珑阁所得消息也并不可靠,说他活着,只是右手废了,以上三种猜测都有可能,也都有不可能的道理。
不管了,既然决定开战,那就大干一场。
喜欢小农女的开挂日常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小农女的开挂日常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