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偷偷去看过许乐乐的庄子,每一处都欣欣向荣,再过一两个月,就该秋收了,如果他们再不动手,恐怕就永远没有动手的机会了。
好在没让他等太久,东越和南茂都放出了一些消息,终于有探子来报,大启有大批粮食往北运,南线也有兵在北移,虽然做得隐秘,但确实有将势力北移的趋势。
东越国本就不大,就靠点盐业和粮食取胜,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直取三川镇,那些神仙级别的东西就摆在那里,先占了再说。
至于许乐乐,她弄出来的东西已经够用了,有她和没有她关系不是很很大,更何况三川镇还有她的父母和四个兄弟,到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大启成了最小的国家,她不笨的话,很容易就会作出正确判断,她想嫁入东越皇室也未尝不可?
南茂国土面积宽广,可惜多崇山峻岭,也不丰产,山高林密,野兽比人多得多,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也是三川镇,只是要到达三川镇,得先解决唐家军。
唐家的兵力主要布置在靠西一线,南茂这边人不多,只有唐大少爷带有少量的人员驻守,原因无他山陡路窄,通道就是窄窄一条崎岖山路,连往来的客商都是靠人背马驮,真正的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大山,成了双方的阻碍,也成了双方的屏障。
基于这样的条件,南茂人想了一条妙计,利用商人摸进去,直接给他们的水里下毒,把许家人监禁起来,把庄子占了。
另一部份人,从悬崖上用绳索吊下去,绕开到后面,给唐大少爷致命一击,这样就能将许家人控制在手里,到了那时候,东越也没办法,他们想要更多的土地,那就继续向北挺进,不过,那是他们的事情,与咱们无关。
南茂的地盘已经够大了,人又不多,不需要再扩地盘,南茂不缺土地,就是不会种,所以,把许家人控制在手里,如果三川镇不好待,那就撤回南茂,这样损失更小。
大启五皇子接到东越发兵消息,心里的大石头落地了,不用探了,南茂也发兵,这这是自己和阿茂之间约定好的,只要有东越人拖住大启的主力军,南茂那边就很容易得手。
那两国一出手,老六他,不论残不残废,他都得现身,他一现身,自己的人主马倾巢出动,就从后面偷袭,纵使他有三头六臂也难逃一死。
要问礼王为什么会有把握说,只要两国一动,老六定会现身,这主要得益他的玲珑阁眼线多,利用许家那些废物亲戚,不停的上门找事,多少还是得到了一些消息,那庄子上,不止有五百士兵,应有四五千人。
很讽刺的是,这四五千人的私兵,竟然是御赐的!
所以说,父皇早就防着东越,原因无它,一是许家的新纸完全可以取代文家的,文家那点拿捏人的资本已经没有了,二是老三参与了对老六的谋杀。
在父皇的后宫里,生有儿子女人一共就只有五个,要说地位,皇贵妃的地位可不低,可惜,她应该是五之中,父皇最讨人。
一个他国的商贾之女,硬是靠钱嫁给了皇上,同样凭着大手笔的砸银子,还有所谓的秘技,硬是给自己挣了个贵妃的位子。
自古以来,帝王最忌的就是功高盖主,最恨的就是乱臣贼子,最讨厌的就是能拿捏自己的人。
商人逐利,从不做赔本的买卖,文家斥巨资嫁女的目的,为的就是捞到更多的钱,这么多年,父皇也没少为文家大开方便之门。
老三长成个丑八怪,这对父皇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企望?
只要他们母子俩乖乖享受那份富贵,实际上,父皇再怎么不喜,也不至于动他们,毕竟死肥猪也是父皇的亲生儿子。
老三如果是个聪明人,便不该屑想那个位子,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富贵王爷,即使以后新皇登基,继续之前的交易就可以了。
可惜,他太不自量力了,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不但敢妄想大位,还动了杀心,他居然对老六下手,这不是正动了父皇的逆鳞吗?
让老六偷偷的养兵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防着东越吗?
文家失去了老三母子,也就意味着失去在大启的特权,不甘心是必然的。
人啊!一旦尝过特权的滋味,想要放手,那就不可能了。
文家最有权的,就是大启的皇贵妃母子俩,其次就是东越的那位郡王妃,她可是生了两个儿子的,而且还都挺不错的。
加上许家抢了文家的买卖,文家肯定要生事,这一点,作为帝王的父皇,早就料到了,所以才会让老六偷偷养兵。
东越和南茂一旦出兵,老六这个好儿子,能不出战?就算他不出战,父皇也会下旨让他出战。
老六的实力本就不弱,加上唐家父子俩,灭了其中一国,问题不大,但要灭两国,不流尽最后一滴血,怕是不容易。
本王得公开在京城露面了,因为对老六的偷袭开始了!
只是得掐淮时机,过早出手,没人收拾那两国,出手晚了,怕老六命大,所以,这个是一步险棋,大意不得,本王得守在京城,一是当幌子迷惑众人,二是随时监控着京城的局势,以便能随机应变,及时出手。
只要老六一死,便万事大吉!
喜欢小农女的开挂日常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小农女的开挂日常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