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一路疾驰,终于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返回了登州港。码头上,早已接到飞鸽传书的登莱官员和水师留守将领们肃然等候,气氛比王小伟离开时更加凝重。中原的坏消息显然已经传到了这里。
王小伟没有在登州做任何停留,甚至没有下船,只是命令舰队进行必要的补给。他携沈玉茹,在一千“锐士营”精锐骑兵的护卫下,立刻换乘快马,沿着官道,向着北京方向星夜兼程!
越往西行,战争的痕迹便越发明显。官道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面黄肌瘦的逃难百姓,他们拖家带口,眼神麻木,向着他们认为安全的东方蹒跚而行。路边的村庄,许多都已十室九空,残破的土墙上还留着兵火熏烧的痕迹,荒芜的田地里长满了野草,一派凄凉景象。
“这才刚到北直隶边缘,已是如此……中原腹地,又该是何等惨状……”沈玉茹骑在马上,看着路边的景象,眼圈微红,声音哽咽。她自幼在皮岛,虽然也经历战乱,但多是军队之间的对抗,何曾见过如此大规模民生凋敝、百姓流离的惨景?
王小伟的脸色也无比阴沉。他来自承平已久的现代,眼前这活生生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带给他的冲击,远比任何文字描述都要强烈和直观。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加速前进!”他只能狠狠一抽马鞭,将心中的怒火和悲悯,化为尽快赶到北京、扭转局面的动力。
数日后,队伍终于抵达北京城外。此时的北京,虽然未被战火直接波及,但气氛已然完全不同。城门守军增加了数倍,盘查极其严格。城外的难民聚集地规模扩大了许多,哭喊声、哀求声不绝于耳。一种大难临头的恐慌情绪,在京城内外蔓延。
王小伟没有惊动太多人,直接由德胜门入城,返回太师府。他回来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北京城。有人松了一口气,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有人则更加恐惧,不知这位煞星回来,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王小伟甚至来不及休息,立刻在太师府书房,召见了留守的军国咨政处主要成员、兵部尚书(已换上任的心腹)以及徐宏祖等人。
“情况到底有多糟?详细报来!”王小伟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更多的却是冰冷的杀意。
徐宏祖面色凝重,展开一份最新的军情汇总:“太师,情况极其不容乐观。李自成放弃洛阳后,南下汝宁,汝宁府官员望风而逃,流寇兵不血刃再下一城!其部众已膨胀至二十万之众,号称五十万!目前其前锋已逼近南阳,有窥视湖广之意!”
“张献忠则流窜于英山、霍山一带,与革里眼、左金王等股合营,亦有众十数万,威胁安庆、庐州,江淮震动!”
“朝廷……朝廷能调动的兵马有限,各地督抚或拥兵自重,或无力剿匪。杨嗣昌杨督师……在四川被张献忠拖住,难以东顾。陛下……陛下已是数日未曾临朝,据说在宫中……日日哭泣……”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王小伟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跳。他不是骂崇祯,而是骂这整个僵化腐朽、无力应对危机的官僚体系!
“太师息怒!”众人连忙躬身。
“息怒?你们让我如何息怒!”王小伟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众人,“难道要等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或者张献忠断了漕运,我们才如梦初醒吗?!”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怒火,开始下达命令,语气快如疾风:
“第一,立刻以军国咨政处名义,行文天下督抚,尤其是湖广、河南、南直隶等地!严令他们坚守城池,全力剿匪,若有弃城而逃、纵寇滋蔓者,无论亲王勋贵,立斩不赦! 本太师授前线将领先斩后奏之权!”
“第二,命令周遇吉,立刻率领宣大主力八万精兵,南下真定府,建立大营,作为我军南下平寇的前进基地和总预备队!”
“第三,命令徐锐,其所部‘燎原营’及辽西兵马,立刻西进,沿运河布防,确保漕运畅通,绝不能让流寇威胁到朝廷的生命线!”
“第四,立刻从宣大、山西调拨粮食一百万石,由北疆商行负责运输,一部分用于稳定京城粮价,安抚流民;大部分运往河南、北直隶受灾州县,准备实施 ‘以工代赈’ !”
“第五,起草《中原平定与重建纲要》!将剿匪、招抚、以工代赈、新政推行结合起来!我要在军事扫荡之后,立刻跟上重建秩序,恢复生产!”
一条条命令,如同连珠炮般发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和力挽狂澜的气魄!书房内的众人,被这强大的气场和清晰的思路所感染,原本惶恐不安的心情,渐渐稳定下来,纷纷领命而去。
众人退下后,书房内只剩下王小伟和一直安静旁听的沈玉茹。
王小伟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连续的快马奔驰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也感到有些吃不消。
沈玉茹默默地为他换上一杯热茶,走到他身后,伸出纤纤玉指,轻柔地为他按摩着紧绷的太阳穴。
“夫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她的声音如同清泉,洗涤着他心头的焦躁,“局势虽危,但并非不可挽回。至少,我们有了方向,有了应对之策。”
感受着额角传来的舒适力道和耳边温柔的话语,王小伟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些。他闭上眼,靠在椅背上,反手握住沈玉茹的手。
“玉茹,幸好有你在我身边。”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依赖。在这内忧外患、举世皆敌的权力巅峰,这份毫无保留的理解和支持,显得如此珍贵。
然而,就在这片刻的温存间,书房外再次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亲卫紧张的声音:
“禀太师!宫中来人了!是王承恩王公公,带着陛下口谕,请太师立刻入宫觐见!陛下……陛下似乎有急事!”
王小伟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崇祯这个时候急着见他,是为了什么?
中原的棋局刚刚落子,紫禁城内的风波,又起波澜!
(第十一卷第十章 完)
喜欢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最强兵王从边关开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