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的喜悦,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完全平复,新的波澜便已悄然生成。回到青林镇的李腾,将那份私人生活的笃定与安稳,化为了更充沛的工作动力。他开始尝试将市委宣传部学到的一些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地运用到青林的管理实践中,比如在党政办推行更精细的每周信息摘要,帮助领导更快把握全局动态。
一个周三的傍晚,李腾正在办公室梳理各村报送的秋收情况,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他拿起听筒,那边传来张薇明显压抑着激动的声音:
“李腾!我刚下班回到家……我舅舅刚才给我打电话了!”
李腾的心微微一跳。张薇的母亲曾提过,她这位弟弟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是新闻处的处长。这位一直如同背景符号般的舅舅,终于有了直接的“声音”。
“陈处长?他说什么了?”李腾保持镇定,用了比较正式的称呼。
“他先是问了我最近工作怎么样,聊了些家常,然后……就问起了你。”张薇的语速有点快,“他知道我们订婚的事了,说是听我妈说的。他问得很细,问你在青林具体负责什么,问你在市委宣传部学习时的表现,特别是……问到了你写的那份舆情分析报告。”
李腾能想象到张薇在转述时脸上的神情,那是一种混合着家族荣誉感和对恋人骄傲的复杂情绪。
“你是怎么说的?”李腾问。
“我就照实说了啊!说你在青林怎么推动茶叶、竹艺产业,说你在宣传部学习怎么得到领导认可,还有那份报告怎么被市里看重……”张薇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神秘和兴奋,“舅舅听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了一句……‘能在基层扎实干事,又能到市一级机关开拓眼界,并且选择回去继续深耕,这样的年轻干部,看问题会更立体,做事也会更踏实。是块好材料。’”
这句话,通过电话线清晰地传入李腾耳中,让他的呼吸为之一滞。这并非普通的客套表扬,而是来自省委宣传部一位资深处长的精准评价。“好材料”这三个字,从一个经常接触全省各类干部、阅人无数的处长口中说出,蕴含着不小的份量。
“他还说了,”张薇继续传达,语气中带着一丝舅舅特有的沉稳口吻,“他让我转告你,‘基层是座富矿,也是最好的课堂。戒骄戒躁,把根扎牢,把事做实,功到自然成。’ 他还说,以后可以多留意《东原宣传》这类省里的刊物,了解上面的精神和各地的动态,对开阔思路有好处。”
“戒骄戒躁,把根扎牢,把事做实,功到自然成。”李腾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话。这像是一句富有深意的提点,源自一位长者和资深官员的经验与智慧。它强调了“扎根”和“做实”的核心价值,指明了“功到自然成”的路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戒骄戒躁”的告诫。没有涉及任何具体选拔,却仿佛为他勾勒出了一条稳健而可持续的成长轨迹。
“李腾,你听到了吗?”张薇见电话这头沉默,忍不住追问。
“听到了。”李腾深吸一口气,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替我谢谢陈处长的关心和指点。”
“我会的。”张薇的声音柔和下来,“舅舅平时话不多,能这么说,是真的认可你。”
通话结束后,李腾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窗外,青林镇的夜色静谧,秋虫的呢喃隐约可闻。陈志远处长的这番“隔空指点”,像一阵来自高处的清风吹拂而过,带来的不是喧嚣的许诺,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定力和更清晰的路径图。
他回想起自己在市委宣传部选择回到青林时的心境,那份“种树人的执着”此刻得到了系统内一位资深人士的间接肯定。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这条扎根基层、务实干事的道路,不仅契合内心的召唤,也符合体制内对优秀干部成长规律的普遍认知。
第二天,李腾去县委开会,遇到了组织部干部科的赵东升科长。赵东升见到他,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李腾,行啊!听说省委宣传部的陈志远处长都关注到你了?”
李腾心中了然,体制内没有秘密。他谦逊地笑笑:“赵科长,您消息真灵通。是我未婚妻张薇的舅舅,作为长辈关心一下。”
“哎,陈处长那可是部里的笔杆子,业务权威,眼光高得很。”赵东升摆摆手,语气带着肯定,“他能给出‘好材料’的评价,说明你是真入了法眼。继续保持,稳扎稳打!”
回到青林镇,李腾发现周围的气氛又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宋知远书记找他谈工作时,偶尔会带出一两句“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为将来承担更重的担子做准备”之类的话。赵晓波与他讨论茶叶品牌推广策略时,也更多地会询问他对上级政策理解和宣传角度的看法。甚至连钱卫东,遇见他时那份刻意的热情底下,也多了几分真正的审慎。
李腾将这些变化尽收眼底,但内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平静。陈志远处长的“回响”没有让他飘飘然,反而让他更加清醒。他深知,所有的关注和期待,最终都要落脚于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把根扎得更深。
他给张薇回了一封信,没有过多谈论陈处长的话可能带来的影响,而是详细分享了自己对青林镇明年工作的初步构想,包括如何借助即将发布的茶叶标准打响品牌,如何利用竹艺外贸订单的契机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如何更系统地规划“月亮湾”的生态旅游发展。他在信的末尾写道:“……陈处长的指点,如登山时得到的路线图,让我更知脚下每一步的意义。请放心,我会牢记‘把根扎牢,把事做实’,不负期许。”
随信,他还寄去了一小包今年秋天云雾村试制的、品质最好的“青林云雾”茶,让张薇转交给她的舅舅,“聊表敬意,请陈处长品鉴指正。”
寄出信后,李腾便将这些“高处的回响”暂时封存于心,重新全身心投入到青林镇繁忙而具体的工作中。他组织人手开始起草茶叶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方案;与赵晓波一起,研究如何将外贸订单的质量标准反向导入合作社的日常生产管理;还特意托人找来了最近几期的《东原宣传》,在工作之余认真研读,了解全省的宣传重点和各地经验。
他知道,真正的“功到自然成”,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主动的创造和积累,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精进。他要用青林这片土地上一砖一瓦的扎实建设,用一项一项群众认可的实在业绩,来回应所有的关注,铺垫未来的可能。那来自高处的风,已经吹过,带来了清晰的路标,而他现在要做的,是迈开双腿,一步一个脚印,稳健而坚定地走好脚下的每一里路。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何以为民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