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的办公室从一楼党政办搬到了二楼东头的经济发展办公室,不仅仅是物理位置的改变,更意味着他工作重心和活动半径的全面转移。成为经发办主任后,他明显感觉到,自己与县里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变得紧密而频繁,一个以工作关系为纽带、逐渐扩展的“县域朋友圈”正在悄然形成。
这份“朋友圈”并非觥筹交错的庸俗关系网,而是基于工作需要和信息共享所形成的联络网。他首先加强与青干班同学的联络。县财政局的赵明科长,如今已是预算股的关键人物,李腾会定期打电话沟通,了解县里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最新政策动向,偶尔也会小心翼翼地探听其他乡镇申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县团委的刘健干事,虽然职位不高,但身处青年工作一线,信息灵通,思想活跃,常能提供一些关于青年创业、社会新风向的有趣见解。李腾与他们通话或偶尔在县里开会碰面时,不再仅仅是同学间的寒暄,更多是围绕具体工作的交流,彼此交换信息,互相启发。
这种主动维护的关系很快显现出价值。一次,李腾从刘健那里偶然得知,县里正在酝酿一个鼓励乡镇挖掘本土文化、发展“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扶持计划,目前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他立刻意识到,这与自己设想的青林镇高山茶叶和生态旅游项目高度契合。他马上组织老王和小陈,加班加点,依据之前调研的基础,抢先草拟了一份《青林镇关于发展“青林云雾茶”及生态文化旅游的初步构想》,重点突出了青林镇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传统文化底蕴(如竹编工艺),在县里正式下发文件前,就通过非正式渠道递到了县农委和旅游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的案头,占得了先机。
更大的考验来自一次全县经济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分管经济工作的常务副县长杨为民主持,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和经发办主任参加,旨在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这是李腾第一次以青林镇经发办主任的身份,在如此高规格的全县性专业会议上亮相。
会上,几个工业基础好的乡镇大谈乡镇企业产值、招商引资项目,气氛热烈。轮到青林镇时,镇长吴国忠简要汇报了整体情况后,将具体发言的机会给了李腾。会场不少人的目光聚焦在这个陌生的年轻面孔上,带着好奇与审视。
李腾没有怯场。他站起身,先是坦然承认青林镇工业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足的客观现实,话锋随即一转:“……因此,青林镇的发展,不能简单模仿跟风,必须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差异化、特色化的路子。我们认为,青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是这片青山绿水。近期,我们重点在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盘活存量,竹编厂的成功改制,为我们处理其他集体资产积累了经验;二是培育增量,我们计划依托高山生态资源,试种‘青林云雾茶’,并利用古村落和自然景观,适度开发生态乡村旅游,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青林……”
他没有空谈口号,而是辅以前期调研的数据支撑,比如适合种茶的山地面积、古村落保存状况、潜在客源市场分析等,虽然有些数据还需进一步核实,但展现出的专业性和务实态度,让在座的县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频频点头。他提出的“绿色青林”理念,在众多围绕工业、项目的发言中,显得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发言结束后,主持会议的杨为民副县长特意点名表扬了青林镇的思路,认为“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了发展方向”。会后休息期间,竟有好几个其他乡镇的经发办主任主动过来与李腾交换联系方式,询问茶叶品种选择和乡村旅游规划细节。县旅游局的一位副局长也特意走过来,拍了拍李腾的肩膀:“小伙子,想法不错,你们那个‘月亮湾’的资料,回头详细报一份到局里来看看。”
这一刻,李腾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再仅仅是青林镇的李干事,而是在县域经济工作这个更大的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初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专业形象和“朋友圈”。
事业的拓展带来了充实与忙碌,但每当夜深人静,独坐办公室或回到冷清的宿舍,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书信,成了连接两颗年轻心灵最重要的桥梁。
这天晚上,李腾在灯下铺开信纸,开始给张薇写信。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倾泻着白日里无法对人言说的思绪:
“小薇:
见字如面。
秋风渐凉,青林镇山上的叶子已经开始泛黄,不知东月市是否也是如此?你母亲的咳嗽好些了吗?日夜照料,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切勿过于劳累。
告诉你一个消息,我的任命正式下来了,现在担任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担子重了很多,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全镇的产业规划、项目对接,感觉压力不小,但也充满了干劲。最近在忙两件事:一是跟进竹编合作社的运营,希望能帮他们打开更广的销路;二是在谋划发展我们青林镇的高山茶叶和生态旅游。上次在信里跟你提过,现在已经开始做更详细的方案了。今天去县里开会,还在会上发了言,谈的就是这个思路,没想到还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会后,好几个其他乡镇的同志都来交流,让我对做好这份工作多了几分信心。
只是,忙碌之余,常常会想起你在的时候。若是你在,定能给我的旅游规划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你心思细腻,懂得发现美。现在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有时抬头,仿佛还能看到你当初坐在对面低头整理文件的样子。这院子里,似乎也还留着我们一起散步时的足迹。
随信寄去一小包我们青林镇山上野生的金银花,是前段时间我和老王下村时,在老乡家买的,品相很好。听说泡水喝可以清热去火,润喉止咳,你泡给你母亲喝,或者你自己平时喝一些,也对身体有益。这边山里空气好,东西也干净,你放心。
你在市里一切都好吗?工作是否顺心?新环境适应得如何?甚为挂念。盼复信。
祝好!
李腾
一九九二年秋夜”
他将晒干的金银花仔细地用牛皮纸包好,封得严严实实,连同信纸一起装入信封,贴上邮票,想象着张薇收到时打开纸包闻到那淡淡草药清香的样子。
几天后,李腾收到了张薇的回信。他迫不及待地拆开,熟悉的娟秀字迹映入眼帘:
“腾:
来信收悉,勿念。
看到你的信,知道你工作又有了新的进步,真为你高兴。经发办主任,听起来就是个能做实事的岗位,我知道你的能力和抱负,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发展茶叶和旅游的想法很有见地,也适合青林,但其中千头万绪,必然辛苦,你要多注意身体,按时吃饭,别总是熬夜。
母亲的咳嗽好多了,医生说主要是换季引起的,吃了药,加上静养,已经稳定下来。谢谢你寄来的金银花,很香,母亲泡水喝了一次,说感觉喉咙舒服很多。她让我谢谢你,说你是个有心人。
我在市七小一切都好,同事们很照顾,学生们也很可爱。只是……城市的生活节奏确实和镇上不同,有时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会觉得有些恍惚,仿佛离青林那片宁静的山野已经很远。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以前的同学、朋友谈起‘下海’经商、出国深造的消息,感觉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快。
随信寄给你一支新买的钢笔,‘英雄’牌的。我知道你写材料、规划方案用笔多,希望这支新笔能陪你写出更多好的文章,绘出青林镇更美的蓝图。也算是我在你奋斗路上的一点小小支持吧。
你在青林,一个人,要好好照顾自己。空闲时,多给我写信。
祝工作顺利!
小薇
一九九二年十月”
展开信纸,一支崭新的黑色“英雄”钢笔滑落出来,笔身闪着乌黑的光泽。李腾拿起笔,握在手中,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和笔杆冰凉的触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仿佛能看到张薇在百货商店精心挑选钢笔时的样子,能感受到她字里行间那份虽远隔千里却未曾稍减的关怀与理解,以及那隐藏在一句“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快”背后,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和对彼此未来的隐忧。
他将新旧两支钢笔并排放在办公桌上,旧的笔杆已有磨损,记录着他初入仕途的青涩与摸索;新的笔则预示着新的阶段,更重的责任,更远的征途。而远方那个人的挂念与支持,是他在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继续前行的重要力量。他铺开稿纸,用那支新笔,开始撰写《青林镇特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的提纲,笔尖流利,落下的第一个字,坚定而有力。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何以为民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