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老友记与田园笙歌
晨光熹微,鸡鸣三遍。
《归园田居》小院的第二天,在袅袅炊烟中拉开序幕。直播信号刚一接通,蹲守了一夜的观众就涌了进来,弹幕瞬间活跃起来。
“早啊!来看凌云部长劈柴!”
“林悦姐姐呢?怎么没看到她?”
“第二天了!期待新嘉宾!”
院子里,凌云正在井边打水,动作熟练得不像个新手。
何老师在一旁生火。
大华则睡眼惺忪地揉着眼睛从屋里走出来,“凌云哥,悦姐呢”
“悦姐一早就走了,”凌云将水倒进灶台上的大锅,解答了大华和弹幕的疑问,“文工团临时有个紧急演出任务,军令如山。”
他语气平静,带着理解和支持。林悦的短暂离开,反而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了这对夫妻间的默契与担当。
早饭是简单的清粥小菜,配上凌云早起烙的几张葱花饼,香气扑鼻。三人正吃着,院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好香的烟火气!看来我赶上了早饭的尾巴!”
众人抬头,只见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提着简单的行李,笑眯眯地站在门口。正是夏国传媒大学的知名教授,也是凌云多年的好友——王三石。
“三石!你怎么来了?”凌云放下碗筷,笑着迎上去,两人熟稔地拍了拍肩膀。
“听说你在这儿搞学术实践,我能不来观摩学习一下?”王三石推了推眼镜,打趣道,随即转向何老师和大华,“何老师,大华,打扰了。我是来体验生活,顺便蹭饭的。”
王三石的到来,给节目注入了不一样的色彩。他不仅是传媒领域的权威,更是个妙人。一边帮着收拾碗筷,一边就能引经据典,从采菊东篱下聊到现代传播学理论,把普通的农家活儿说得趣味横生,逗得何老师和大华哈哈大笑,弹幕也纷纷刷起
王教授好可爱、
知识就是力量,
干活也不耽误。
上午的劳动是去后山竹林挖春笋。根据凌云之前的建议,节目组在小院客厅安装了一块大屏幕,实时滚动着精选的观众弹幕和提议。
“观众说我们挖笋的姿势像在跳机械舞!”大华看着屏幕,笑得直不起腰。
“这条弹幕建议我们用笋壳做工艺品,这个想法不错!”何老师点头称赞。
“王教授,观众问你,传媒学高材生挖笋有什么秘诀吗?”凌云也加入了互动。
王三石扶了扶差点掉下来的眼镜,一本正经地对着主镜头说:“秘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看好了,这锄头挥动的角度,体现了力学原理;这寻找笋尖的过程,蕴含了信息检索的精髓……”
他这番学术解读引得弹幕一片哈哈哈,节目效果拉满。这种即时的互动,让观众仿佛也成为了田园生活的一部分,参与感十足。
午后,小院电话清脆地响起。按照节目规则,这是客人要点菜了。
“喂?你好,这里是《归园田居》,请问你想点什么菜?”大华语气热情。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明显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声音:
喂喂?听得到吗?我已经在路上了!听说你们这儿可以点菜?
与此同时,客厅里的大屏幕突然亮起,分成两个画面:左边是小院现场的直播,右边则显示出一辆商务车内的实时画面。只见一个穿着厚重熊猫玩偶服的人,正笨拙地举着手机打电话。
哇!实时连线!大华惊呼一声,所有人都凑到屏幕前。
何老师推了推眼镜,仔细端详:这是谁啊?穿成这样完全认不出来。
凌云抱着手臂,嘴角带着笑意:看这玩偶服的质感,节目组这次下血本了。
弹幕瞬间沸腾:
哈哈哈终于能看到嘉宾真容了!
熊猫人太可爱了!
快猜猜是谁!
大华对着电话说:听得到听得到!嘉宾您说,想点什么菜?
熊猫人用变声后的声音故作优雅地说:
噢~那我就不客气了!请给我来一份......仰望星空派!
大华扭头看向屏幕,仰...仰望星空?这是个啥菜?
何老师也皱起眉头,努力思索。
电话那头的声音继续装腔作势:“就是那种……派!鱼头要整齐地排列,深情地凝望着天空!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
熊猫人在车厢里手舞足蹈地解释,结果玩偶服太笨重,手臂啪地打在了车窗上。
何老师忍俊不禁:这位嘉宾......很有表演欲啊。
凌云仔细观察着画面:看这个肢体语言,应该是个性格活泼的。
弹幕疯狂刷屏:
凌云开始推理了!
我赌是刘志华!
也可能是王峰!
“仰望星空???黑暗料理之王!”
“这嘉宾是个狠人!”
“谁啊这么会点?节目效果爆炸了!”
大华一脸为难:“那个……嘉宾您好,我们这儿……可能没有做这个的材料和技术啊……”
“噢,那真是太遗憾了~”怪声拖长了调子,“那就换一个吧……来一份……火山熔岩级别的麻婆豆腐!要辣得灵魂出窍那种!”
大华快哭了:“老师,我们这辣椒可能没那么……”
“哎呀,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怪声似乎很不满,“算了算了,那就来最简单的……佛跳墙!这个总该有了吧?”
佛跳墙?!大华和何老师面面相觑,这比前两个还不靠谱!
大华已经哭笑不得:凌云哥,你快分析分析,这到底是谁啊?这么会搞事情!
凌云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点菜风格这么浮夸,但又透着熟悉感......
就在这时,车子一个转弯,熊猫人咚地歪倒在座椅上,短小的熊猫腿在空中乱蹬。
王三石教授突然开口:这个摔倒的姿势......我好像知道是谁了。
何老师也若有所思:确实,这个笨拙中带着刻意表演的感觉......
就在大华快要崩溃的时候,电话那头突然爆发出一阵再也憋不住的大笑,恢复了原本洪亮又熟悉的声音:
“哈哈哈!大华!何老师!是我啊!刘志华!逗你们玩呢!看把你们吓的!”
同时屏幕里的熊猫人一把扯下头套,露出刘志华笑得通红的脸。
“刘老师!!!”大华对着电话大喊,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您可吓死我们了!我们还以为来了个国际美食评论家!”
何老师和凌云也忍俊不禁。直播间的观众更是笑疯了,
“刘志华太皮了”、
“这波操作我给满分”的弹幕刷个不停。
最终,在刘志华哈哈哈的背景音中,他正经地点了几个家常菜:小炒黄牛肉、清蒸鱼、蒜蓉青菜。
傍晚时分,刘志华风尘仆仆地赶到,一进门就给了凌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以啊凌老弟!你这节目太有意思了!我在家看直播都快笑岔气了!”
晚饭的氛围格外热烈。桌上摆着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虽然火山熔岩麻婆豆腐没做成,但凌云做的微麻版也让大家吃得额头冒汗,大呼过瘾。
刘志华绘声绘色地描述他打电话时如何憋笑,王三石则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刚才那通电话的喜剧张力,何老师和大华忙着添饭倒酒,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直播镜头记录着这温馨的一幕,观看人数持续飙升。许多业内同行也悄悄潜入直播间,心情复杂地看着这档没有剧本、没有刻意煽情,却充满了真情实感和欢声笑语的节目,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夜色渐深,繁星满天。凉棚下,众人吃饱喝足,围坐在一起闲聊。晚风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沁人心脾。
刘志华感慨道:“好久没这么放松了,跟老朋友在一起,吃顿家常饭,聊聊天,比什么都强。”
王三石点头附和:“是啊,名利场里待久了,差点忘了生活本来的样子。”
何老师微笑着看向凌云:“说起来,我们这几个,认识都多少年了?”
凌云的目光缓缓扫过身边的好友——幽默仗义的刘志华,睿智风趣的王三石,温和包容的何老师,还有虽然年轻但真诚努力的大华。一种温暖而醇厚的情感在他心中流淌,如同院子里那坛自酿的米酒。
他站起身,走到那把木吉他旁。
这一次,他的脸上带着平和而温暖的微笑。“今天很高兴,老朋友新朋友都在。”他调试着琴弦,声音温和,脑海中系统轻轻一动,“有首歌,很适合现在。”
他轻轻拨动琴弦,一段悠扬而略带沧桑的前奏响起,带着岁月沉淀的质感。
“繁星流动,和你同路,
从不相识开始心接近,
默默以真挚待人。
人生如梦,朋友如雾,
难得知心,几经风暴,
为着我不退半步,正是你!”
他的歌声浑厚而充满情感,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真挚的诉说。每一句歌词,都像是在描绘在座每一个人,以及生命中那些珍贵的友谊。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你我哪怕荆棘铺满路
替我解开心中的孤单
是谁明白我”
当他唱到副歌部分,情绪愈发饱满,那是历经风雨后对友情最坚定的确认:
“情同两手 一起开心 一起悲伤
彼此分担 总不分我或你
你为了我 我为了你
共赴患难绝望里
紧握你手
朋友”
刘志华跟着节奏轻轻点头,王三石闭上了眼睛,何老师眼含笑意,大华则一脸崇拜。直播间的弹幕也变得温柔起来,无数人@了自己的好友。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你我哪怕荆棘铺满路
替我解开心中的孤单
是谁明白我.....”
一曲终了,余音在星空下回荡。凌云放下吉他,看着几位好友,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志华第一个用力鼓掌:“好!这歌写得好!唱到心里去了!”
王三石感叹:“是啊,朋友……这两个字,分量太重。”
何老师举起茶杯:“来,为我们这些老朋友,也为今天新认识的朋友,以茶代酒!”
直播间里,“朋友一生一起走”的弹幕汇成了海洋。
这一夜,《归园田居》不仅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更唱响了友情的赞歌。无数观众在屏幕前,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或会心一笑,或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久未联系的号码。
而夏国各大电视台的综艺部门办公室里,灯火通明。负责人看着《归园田居》那恐怖的数据和全网讨论度,眉头紧锁。
一股名为真实与创新的浪潮,正以这个小院为中心,汹涌地扑向整个行业。
(注:本章中出现的歌曲《朋友》,灵感来源于向雪怀作词、芹泽广明作曲、谭咏麟演唱的粤语经典歌曲《朋友》。在本故事中,由凌云“创作”并演唱,以其对友情的深刻诠释和真挚演绎,引发了观众对珍贵情谊的共鸣,成为节目第二日的情感升华点,进一步巩固了节目的口碑与影响力。
喜欢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文娱旗手:开局军歌燃爆水蓝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