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波士顿,秋高气爽,天空湛蓝如洗,空气中已带上一丝凉意。查尔斯河波光粼粼,两岸的枫树开始染上淡淡的红晕,赛艇划过水面,留下长长的涟漪。顾言澈和苏念晴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走出Logan机场,踏上了这座以学术和创新闻名于世的城市。未来五年,这里将是他们奋斗的新主场。
机场外,mIt派来接机的学长早已等候。一路驱车前往剑桥市(cambridge),穿过古老的街道,看着窗外掠过的红砖建筑和行色匆匆、背着书包或电脑包的行人,一种混合着兴奋、紧张和期待的复杂情绪在两人心中涌动。这与初入A大时的感觉相似,却又更加深刻——这一次,他们远离故土,真正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异国生活。
他们的新家,租在离mIt和harvard都不算太远的一栋临河公寓楼里。这是顾言澈提前数月通过邮件与房东反复沟通、对比了无数房源后确定的。房子不大,一室一厅,但有一个小小的阳台,正对查尔斯河,可以看到对岸波士顿市区的天际线和河上往来的帆船。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房间明亮而空旷。
放下行李,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第一项任务就是置办家具和生活用品。他们没有选择昂贵的配送服务,而是拿着提前查好的地图和清单,乘坐地铁(他们称之为“t”)前往宜家(IKEA)和附近的超市。
在宜家巨大的仓库式卖场里,他们推着购物车,像解一道复杂的优化题一样,高效地挑选着必需品。
“这张书桌够大,可以并排放下两台电脑和书籍,适合我们一起工作。”顾言澈指着一张简约的木质书桌说。
“嗯,椅子要选人体工学的,以后长时间伏案需要。”苏念晴补充道,仔细看着标签上的参数。
“床垫软硬要适中,睡眠质量很重要。”
“锅具买这套吧,基础款,应该够用了。”
他们用中英混杂的词汇与店员沟通,对比价格和性能,计算着预算。没有过多的犹豫和分歧,基于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务实需求,很快选定了床、书桌、椅子、餐具、厨具和一些简单的收纳用品。结账、租车、搬运、组装……一系列繁琐的事情,两人分工合作,默契十足。顾言澈负责看图纸和拧螺丝,苏念晴负责整理归类和小物件的摆放。
当夜幕降临时,原本空荡的公寓终于有了家的雏形。并排摆放的书桌对着河景,铺着新床单的双人床柔软舒适,厨房里飘出第一顿简单晚餐的香气——是他们从超市买的意面、酱料和沙拉。两人坐在临时用纸箱充当的餐桌旁,吃着这顿略显简陋的“开火饭”,相视一笑,疲惫却满足。
“总算安顿下来了。”苏念晴看着窗外查尔斯河上的点点灯火,轻声说。
“嗯。明天去学校报到,办理手续。”顾言澈点点头,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但眼神中带着对新阶段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像两只忙碌的蜜蜂,穿梭在剑桥的大街小巷。办理手机卡、开通网络、熟悉地铁线路、去mIt和harvard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注册、领取学生证、开通图书馆权限、熟悉各自系馆的位置……每一件事都需要从头摸索,应对各种口音的英语和不同的办事流程。
语言是第一个挑战。虽然他们的托福和GRE分数很高,但真实的日常交流和学术讨论语速更快,俚语更多。在超市结账时,收银员快速的问候让他们愣住;在办理社保号(SSN)时,工作人员带着浓重波士顿口音的解释需要反复确认。他们互相打气,勇敢开口,听不懂就问,说错了就纠正,逐渐适应。
去超市采购是一次文化体验。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陌生的品牌,他们需要仔细辨认。苏念晴对照着手机里的食谱App挑选食材,顾言澈则负责研究各种乳制品的区别和性价比。推着购物车回家时,手里提着沉甸甸的购物袋,看着夕阳下并肩而行的影子,一种“过日子”的实在感油然而生。
第一个周末,他们特意没有安排学习,而是拿着地图,沿着查尔斯河畔散步,熟悉周边环境。他们找到了最近的t站入口、24小时便利店、几家评价不错的餐馆、还有一家很大的书店。走累了,就在河边的长椅上坐下,看着对岸的风景和河上划过的赛艇,分享着一杯热咖啡。
“感觉像又读了一次大一,”苏念晴笑着说,“一切从头开始。”
“嗯,但这次有你在。”顾言澈看着她说,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力量。
是的,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孤身一人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有彼此作为最坚实的后盾。这个位于查尔斯河畔的小小公寓,就是他们在异国他乡共同筑起的第一个巢穴。它不仅仅是一个住处,更是他们未来五年奋斗的起点,是疲惫时的港湾,是分享喜悦的空间。尽管挑战才刚刚开始,但携手同行的他们,内心充满了安顿下来的踏实感和迎接新生活的勇气。窗外的查尔斯河静静流淌,见证着这对年轻学子新征程的开始。
喜欢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