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节奏快得惊人,一周过去,顾言澈和苏念晴已经完全感受到了与高中的天壤之别。课程密度大,阅读材料多,自主学习的要求极高。图书馆,自然成了他们除课堂外待得最久的地方。
周五下午,两人都没课,相约去校中心图书馆自习。A大的中心图书馆是校园的地标性建筑,宏伟庄重,藏书浩如烟海。他们穿过安静的大厅,直接上了三楼的自然科学阅览区。这里空间开阔,灯光明亮,巨大的书桌旁坐满了埋头苦读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书卷和咖啡混合的沉静气息。
他们习惯性地走向一个靠窗的角落。那里并排有两个位置,编号137和138,窗外正对着一片小竹林,环境清幽,采光极好。这是他们开学初偶然发现,并默契地认定为今后“根据地”的地方。
放下书包,各自拿出书本和笔记。顾言澈摊开《高等数学习题集》和《力学导论》英文原版教材,苏念晴面前则是厚厚的《普通生物学》和一堆相关的文献复印件。没有多余的交流,两人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一时间,只剩下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沙沙声。阳光透过竹叶,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随着时间缓缓移动。
苏念晴遇到一个关于蛋白质折叠机制的问题,书上讲得比较概略。她蹙眉思考了一会儿,轻轻碰了碰旁边顾言澈的胳膊,压低声音:“这个地方,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怎么理解更深入一些?熵变和自由能的关系……”
顾言澈从微积分的世界里抬起头,侧身看向她的书,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能量示意图,用极低的声音解释道:“可以看作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需要克服能垒……这里,熵减是驱动力之一,但还要考虑焓变……” 他思路清晰,三言两语就点明了关键。
苏念晴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我明白了!谢谢!” 然后心满意足地继续钻研。
过了一会儿,顾言澈在做一道关于刚体转动的复杂题目时,需要一个特定的积分技巧,他隐约记得苏念晴的高数笔记里有过类似的巧妙解法。他转过头,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自己的草稿纸。
苏念晴凑过去看了看,立刻会意,从自己的文件夹里翻出高数笔记,找到那一页,指给他看:“是用这个换元法,结合对称性化简。”
顾言澈看了一眼,点头:“对。” 难题迎刃而解。
这就是他们图书馆时光的常态。大部分时间各自沉浸在专业领域里,互不打扰,却又形成一种强大的、专注的共振气场。当遇到跨学科的疑难时,对方就是最可靠、最默契的“外援”。这种交流高效、精准,建立在绝对信任和智力对等的基础上,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学习累了,他们会同时抬起头,相视一笑,用眼神交流一下疲惫,然后一起看向窗外的竹林,放松几分钟。或者,顾言澈会起身去接两杯温水,默默放一杯在苏念晴手边。
下午四点多,苏念晴完成了大部分阅读任务,开始整理一周的生物学笔记。顾言澈则开始预习下周的《电磁学》课程。安静的阅览室里,偶尔有其他同学低声讨论或起身走动的声音,但137和138号座位周围,始终维持着一种宁静而高效的氛围。
当夕阳的余晖将竹影拉长,投射到书桌上时,顾言澈合上了书。苏念晴也刚好整理完最后一段笔记,满意地舒了口气。
“走吧?”顾言澈低声问。
“嗯,差不多了。”苏念晴开始收拾东西。
两人轻手轻脚地离开阅览室,仿佛不愿打破这里的宁静。走出图书馆大门,傍晚的空气清新凉爽。
“感觉效率好高。”苏念晴伸展了一下手臂,心情愉悦。在这个专属的“137号”小天地里,时间仿佛过得特别快,收获也特别大。
“嗯。”顾言澈表示同意。这里不仅是自习室,更是他们的精神栖息地和默契加油站。
中心图书馆的137号座,就像他们在浩瀚学海中的一艘小船。他们并排而坐,各自掌舵,驶向专业的深处,却又时刻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在需要时伸出援手,在疲惫时相互陪伴。这个安静的角落,见证着他们大学时代的汗水、思考和共同成长,成为他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坐标。
喜欢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同院双骄:从校园到婚纱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