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庆功之后,朝堂整肃
漠北平叛的庆功宴余温未散,京城的晨光已穿透太和殿的琉璃瓦,照在阶前的白玉栏杆上。林微身着定国摄政太后的绯红官袍,腰悬御赐的“镇国印”,立于殿中,神色沉静地看着阶下的文武百官。经过平叛一战,她的威望已达顶峰,皇上对她言听计从,百官更是敬畏有加,但林微深知,朝堂之上仍有残余的守旧势力和投机分子,若不趁此时机彻底整合,日后推行新策仍会遭遇阻碍。
“各位大人,”林微的声音清越,穿透殿内的寂静,“漠北平叛虽胜,但此战暴露了朝堂诸多弊病:部分官员勾结叛逆,通敌卖国;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政令不通;军中将领良莠不齐,战力不均。今日,朕(她已渐以“朕”自称,皇上默许其代行皇权)决定,整肃朝堂,澄清吏治,为后续革新扫清障碍!”
话音刚落,殿内便有骚动。几个早已心怀不安的守旧派官员,皆是之前暗中支持三皇子残余势力、或与北漠有过间接往来的人,此刻脸色煞白。
“林大人,”吏部侍郎王庸(守旧派残余核心人物)强作镇定,出列道,“如今叛乱已平,国家安定,当以休养生息为重,不宜大兴整肃,恐引发人心惶惶。”
“人心惶惶?”林微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刀,“勾结叛逆、通敌卖国之辈,自然会惶惶不安!朕已命玄甲卫和大理寺联合核查,此次平叛中,共有十七名官员涉及通敌,其中就包括你王大人的亲侄王浩,他在边关担任参军,暗中为北漠传递军情,导致我军三名将领战死,数千士兵伤亡!”
王庸脸色瞬间惨白,浑身颤抖:“你……你血口喷人!我侄绝无此事!”
“是否血口喷人,证据确凿!”林微示意秦风,秦风立刻上前,将一叠书信和供词递到皇上面前,“这是王浩与北漠将领的通信,上面有他的亲笔签名;这是被俘的北漠士兵的供词,指认王浩多次传递军情。王大人,你还要狡辩吗?”
皇上翻阅着证据,脸色愈发阴沉:“王庸!你侄通敌叛国,你身为吏部侍郎,知情不报,甚至暗中包庇,罪该万死!”
“皇上饶命!臣冤枉啊!”王庸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磕得鲜血直流。
“冤枉?”林微厉声喝道,“你侄在边关通敌,你在京城收受北漠贿赂的白银五万两,藏于你府中地窖,玄甲卫早已查实!来人,将王庸拿下,交由大理寺审讯,家产抄没,族人流放!”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王庸死死按住,拖了下去。王庸的惨叫声响彻大殿,百官们吓得魂飞魄散,纷纷低下头,不敢与林微对视。
“还有!”林微继续说道,“此次平叛中,有五名地方官员拒不执行朝廷调粮调兵的命令,导致前线补给延误;三名军中将领临阵退缩,动摇军心。朕决定,将这八人革职查办,永不录用!其家产充公,用于弥补边关百姓的损失!”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百官:“朕今日明言,朝堂之上,只论功过,不论出身!凡忠于国家、勤于政事、支持新政者,朕必重用;凡勾结叛逆、贪赃枉法、阻碍革新者,朕必严惩不贷!即日起,设立‘御史巡查台’,由朕亲自挑选正直官员担任巡查御史,分赴各地,核查官员政绩,查处贪腐、渎职之事,直接向朕汇报!”
百官们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林微的整肃雷厉风行,短短三日,便查处了二十余名涉案官员,清理了朝堂中的残余势力。同时,她提拔了一批在平叛中表现突出、支持新政的寒门官员和军中将领,填补了空缺的职位,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堂的势力。
宇文擎看着林微果断的举措,心中满是赞赏:“微儿,你此举震慑了朝堂,澄清了吏治,为后续的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微笑了笑:“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推行科举革新和军事改革,强化中央集权,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我们才能顺利逐鹿中原。”
苏瑾也说道:“王妃娘娘(虽林微代行皇权,但苏瑾仍习惯此称呼)英明。如今朝堂整肃,民心所向,正是推行革新的最佳时机。我已准备好了足够的资金,支持科举革新和军事改革所需。”
林微点了点头:“好。科举革新和军事改革,关乎国家的人才选拔和国防安全,必须周密谋划,稳步推进。”
第二节 科举革新,打破桎梏
朝堂整肃完毕后,林微立刻将重心放在了科举革新上。传统的科举制度,以儒学为核心,只注重经义策论,选拔出的官员大多只会空谈理论,缺乏实际能力;而且,科举名额被士族垄断,寒门子弟难以出头,导致人才凋零。林微要打破这种桎梏,建立一套全新的科举制度,选拔出真正有才能、能为国家做实事的人才。
这日,太和殿内,林微向皇上和百官阐述了科举革新的方案:“皇上,各位大人,传统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已难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朕决定,推行‘新科取士之法’,分为‘文、武、工、商、农’五科,打破士族垄断,让天下有识之士,无论出身,皆可应试。”
她展开手中的“新科章程册”(用现代教育考试制度包装成“上古取士宝典”),详细解释道:“文科:除经义策论外,增设民生、吏治、法律等科目,考察官员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武科:除骑射、兵法外,增设武器革新、战术推演、军队管理等科目,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工科:考察工匠技艺、工程建设、科技发明等,选拔能工巧匠和科技人才;商科:考察商业管理、物资流通、税收计算等,选拔经济人才;农科:考察农耕技术、水利建设、粮食增产等,选拔农业人才。”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改革考试制度,实行‘糊名誊录’之法(包装成“隐名取士秘术”),考生试卷密封姓名,由专人誊录,防止考官舞弊;设立‘复试’环节,殿试由朕亲自出题,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和忠诚度;扩大录取名额,增加寒门子弟的录取比例,确保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
林微的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反对之声。
“皇上,林大人,不可!”前朝遗老、礼部尚书陈默(陈敬之族弟,虽未参与叛乱但守旧思想根深蒂固)出列道,“科举以儒学为核心,乃是祖制!增设工、商、农等科目,会让读书人轻视儒学,崇尚末技,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是啊,皇上!”翰林院学士李修附和道,“糊名誊录虽能防止舞弊,但也会让考官无法识别考生的品行和出身,万一录取了品行不端之人,岂不是玷污朝堂清誉?而且,寒门子弟学识浅薄,骤然增加其录取比例,会让士族子弟寒心,影响天下读书人的积极性!”
林微冷冷地看着这些反对的官员,心中了然。他们表面上是维护祖制和儒学,实则是害怕科举革新打破士族垄断的特权,让他们失去依靠出身就能入仕的优势。
“陈尚书,李学士,”林微沉声道,“你们口口声声说儒学是立国之本,但儒学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是选拔出的官员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民生疾苦,不会处理政务,不会领兵打仗,不会发展经济,如何能治国平天下?”
她展开“新科章程册”,指着上面的数据:“各位大人请看,苏瑾所领商户,年缴赋税占全国三成,养活数十万百姓;江南织造工坊,革新织布之术,为国家赚取白银百万两;青州农人,因新政推广,粮食产量翻番。这些工、商、农从业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子弟为何不能通过科举入仕,为国家效力?”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糊名誊录,正是为了确保公平公正,让有才能之人无论出身,都能脱颖而出。品行的考察,可以通过复试和后续的政绩考核来实现,而非仅凭出身判断。至于士族子弟,若是真有才能,自然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何惧竞争?若是仅凭出身就能入仕,只会让更多有才能的寒门子弟被埋没,让朝堂变得死气沉沉!”
皇上看着林微坚定的眼神和详实的方案,心中早已认同。他知道,科举革新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打破士族垄断,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朕准奏!”皇上重重地点了点头,“即日起,推行‘新科取士之法’,按林大人拟定的章程执行!陈默、李修等人,若再阻挠革新,一律革职查办!”
陈默、李修等人脸色煞白,却再也不敢反对。他们知道,林微如今权倾朝野,皇上对她言听计从,反对只会自讨苦吃。
科举革新的消息传出后,天下震动。士族子弟大多不满,认为科举革新打破了他们的特权;而寒门子弟和工、商、农从业者的子弟,则欢欣鼓舞,认为科举革新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苏瑾也积极支持科举革新,他利用商业网络,在全国各地张贴“新科章程”,宣传科举革新的好处,鼓励寒门子弟和工、商、农从业者的子弟报名应试。同时,他还捐赠大量资金,在各地建立“新科学堂”,为考生提供免费的辅导和学习资料。
林微也下令,让各地官府为考生提供便利,减免考生的路费和食宿费用,确保每一个有才能的考生都能顺利参加考试。
在林微和苏瑾的努力下,第一届新科考试报名人数空前庞大,不仅有传统的读书人,还有大量的工匠、商人、农人的子弟,甚至还有一些女子也报名参加了文科和工科的考试(林微特意打破了女子不能应试的传统,包装成“上古先贤曾有女子辅政之例,今恢复古制”)。
考试过程严格按照“新科章程”执行,糊名誊录,复试殿试,公平公正。最终,录取的考生中,寒门子弟和工、商、农从业者的子弟占了六成,士族子弟占了四成,还有三名女子通过考试,被授予官职,成为了朝堂上的第一批女官。
新科考生的加入,为朝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大多来自基层,了解民生疾苦,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很快就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推动了新政的进一步推行。
林微看着科举革新取得的成效,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科举革新不仅打破了士族垄断的特权,选拔出了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还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让天下百姓更加拥护朝廷。
第三节 军事改革,强化集权
科举革新顺利推行的同时,林微也启动了军事改革。漠北平叛虽然胜利,但也暴露了军队的诸多问题:地方兵权分散,将领各自为政;军队装备参差不齐,训练方法落后;士兵战斗力不均,部分将领贪腐严重,克扣军饷。林微要通过军事改革,收回地方兵权,统一军队装备和训练,强化中央集权,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大、忠于中央的精锐之师。
这日,林微和宇文擎在兵部召开军事改革会议,召集了各地的军事将领和兵部官员。
“各位将军,各位大人,”林微沉声道,“漠北平叛,我军虽胜,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地方兵权分散,导致调兵遣将延误;军队装备落后,导致士兵伤亡惨重;将领贪腐,导致军心涣散。今日,朕决定,推行军事改革,强化中央集权,打造一支精锐之师!”
她展开手中的“军事改革章程册”(用现代军事管理制度包装成“上古治军宝典”),详细解释道:“第一,收回地方兵权。各地节度使、总兵等将领,只负责军队的训练和防守,不再拥有调兵遣将之权。全国军队分为中央直属军和地方防卫军,中央直属军由朕和宇文擎直接指挥,负责全国的征战和重要地区的防守;地方防卫军由地方将领指挥,负责地方的治安和防御,若需调动,必须经过中央批准。”
“第二,统一军队装备。由格物院统一研发和生产军队装备,包括‘连弩’‘天雷’‘火铳’‘玄铁刀枪’等,按照统一的标准配发给全国军队。同时,建立装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装备,确保军队装备的完好率。”
“第三,统一军事训练。由宇文擎牵头,制定统一的军事训练大纲,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武器使用训练等(包装成“齐整军阵秘术”“强身健体秘术”“克敌制胜秘术”)。各地军队必须按照训练大纲进行训练,中央将派巡查御史定期检查训练效果,训练不合格的将领将被问责。”
“第四,整顿军纪。严厉打击将领贪腐、克扣军饷、虐待士兵等行为,建立军饷发放制度,由中央统一发放军饷,确保士兵能够按时足额领取。同时,建立军功奖励制度,士兵和将领在战场上立功,将给予丰厚的奖励,包括金钱、土地、官职等;若临阵退缩、通敌卖国,将给予严厉的惩罚,包括斩首、抄家、灭族等。”
林微的话音刚落,便有几名地方将领站出来反对。
“林大人,不可!”镇守南方的南平王宇文恪(之前虽未参与叛乱,但一直手握重兵,野心勃勃)的亲信将领张威出列道,“收回地方兵权,会导致地方防卫空虚,一旦遭遇叛乱或外敌入侵,难以迅速应对。而且,统一装备和训练,会束缚将领的手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是啊,林大人!”另一名地方将领附和道,“军饷由中央统一发放,会延误发放时间,影响士兵的积极性。而且,军功奖励制度过于苛刻,会让士兵和将领心生不满!”
宇文擎上前一步,沉声道:“张将军,各位将军,你们所言差矣!收回地方兵权,正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确保军队能够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避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叛乱割据。统一装备和训练,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让全国军队能够协同作战,而非各自为战。军饷由中央统一发放,是为了确保军饷能够按时足额发放,防止将领贪腐克扣,保障士兵的利益。军功奖励制度,是为了激励士兵和将领奋勇杀敌,为国效力,而非苛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漠北平叛中,正是因为地方兵权分散,导致调兵遣将延误,让北漠骑兵有机可乘;正是因为装备落后,导致我军士兵伤亡惨重;正是因为部分将领贪腐,导致军心涣散。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宇文擎的威望极高,他的话让反对的将领们心中一凛。他们知道,宇文擎是军中的战神,深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话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林微也补充道:“各位将军,军事改革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是为了让军队能够更好地保卫国家、守护百姓。改革之后,军队的装备会更加精良,训练会更加严格,军饷会更加充足,军功会得到更好的奖励,士兵和将领的待遇会大幅提高。你们若是真心为国家、为士兵着想,就应该支持军事改革,而非阻挠!”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冰冷:“朕今日明言,军事改革势在必行!凡支持改革、积极配合的将领,朕必重用;凡反对改革、消极抵制的将领,一律革职查办,若有拥兵自重、叛乱割据者,朕必派大军平定,绝不姑息!”
张威等人脸色煞白,却再也不敢反对。他们知道,林微和宇文擎如今权倾朝野,军队的主力掌握在他们手中,反对只会自讨苦吃。
军事改革顺利启动。林微和宇文擎亲自坐镇,收回了地方将领的调兵遣将之权,将全国军队整编为十万中央直属军(玄甲卫为核心)和二十万地方防卫军。格物院加班加点,统一研发和生产军队装备,很快就将新的装备配发给了全国军队。宇文擎则牵头制定了统一的军事训练大纲,派亲信将领前往各地,指导军队进行训练。
同时,林微下令,严厉打击将领贪腐行为,查处了一批贪腐严重的将领,将他们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军饷则由中央统一发放,通过苏瑾的商业网络,确保军饷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到士兵手中。
军事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军队的指挥和调度更加顺畅;军队装备得到了革新,战斗力大幅提升;士兵的待遇得到了改善,军心更加稳定;将领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军队的纪律更加严明。
宇文擎看着焕然一新的军队,心中满是欣慰:“微儿,军事改革非常成功。如今,我们拥有了一支精锐之师,足以应对任何内外挑战,为后续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微笑了笑:“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南方的局势。南平王宇文恪等人野心勃勃,虽然暂时不敢公开叛乱,但暗中一定在积蓄力量。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准备。”
第四节 南境异动,暗流涌动
军事改革的同时,林微也密切关注着南方的局势。南方共有三位藩王:南平王宇文恪、镇南王宇文昊、岭南王宇文越。其中,南平王宇文恪势力最大,手握五万地方防卫军,占据着江南富庶之地,多年来一直暗中积蓄力量,囤积粮草,扩充军队,野心勃勃。漠北平叛期间,宇文恪虽然表面上表示支持朝廷,派了少量军队支援前线,但暗中却与三皇子残余势力有过联系,只是因为三皇子残余势力很快被平定,才没有来得及公开勾结。
林微通过苏瑾的商业网络和玄甲卫的情报人员,察觉到了宇文恪的异动。苏瑾的商队在江南地区活动时,发现宇文恪的王府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和武器,远超地方防卫军的正常需求;玄甲卫的情报人员则发现,宇文恪暗中招募了大量的流民和亡命之徒,编入自己的私人卫队,还与岭南的一些部落有秘密联系,试图购买战马和武器。
更让林微警惕的是,宇文恪还在江南地区推行苛政,加重百姓的赋税,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百姓怨声载道。同时,他还暗中拉拢江南的士族和地方官员,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
这日,林微收到了玄甲卫送来的最新情报:宇文恪已与岭南王宇文越达成秘密协议,两人约定,若朝廷对南方藩王动手,他们将联手反抗,平分江南和岭南之地;同时,宇文恪还派使者前往海外,试图联系海外的异族势力,寻求外援。
林微看着情报,脸色阴沉。她知道,宇文恪的野心已经暴露,他迟早会发动叛乱。江南是中原的富庶之地,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若是宇文恪叛乱,不仅会导致南方陷入战乱,还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粮食供应,对朝廷造成沉重的打击。
“宇文擎,苏瑾,你们看。”林微将情报递给两人,“宇文恪已经暗中勾结宇文越,甚至试图联系海外异族,野心勃勃,迟早会发动叛乱。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做好应对准备。”
宇文擎看着情报,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宇文恪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勾结藩王和异族,妄图叛乱!微儿,不如我们立刻派大军南下,平定宇文恪,以绝后患!”
苏瑾也说道:“是啊,王妃娘娘。宇文恪在江南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我们若是派大军南下,定能得到江南百姓的支持,平定叛乱并非难事。”
林微摇了摇头:“不可。如今军事改革刚刚启动,中央直属军还在训练和整编之中,尚未形成最强战斗力;而且,北方刚刚平定,边境还需要军队驻守,若是立刻派大军南下,会导致北方边境空虚,给北漠等异族可乘之机。另外,宇文恪和宇文越联手,手握十万大军,占据江南和岭南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强行进攻,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不能急于一时,必须稳步布局。第一步,派亲信前往江南,担任江南巡抚和各州府的官员,推行新政,减轻百姓的赋税,争取江南百姓的支持,瓦解宇文恪的民心基础;第二步,让苏瑾利用商业网络,切断宇文恪的粮草和武器供应,阻止他与海外异族的联系;第三步,派玄甲卫精锐潜入江南,收集宇文恪叛乱的证据,同时策反宇文恪手下的将领,分化他的势力;第四步,加强中央直属军的训练,整编南方的地方防卫军,将其中的精锐纳入中央直属军,削弱宇文恪的军事力量;第五步,等待时机成熟,一旦宇文恪露出叛乱的迹象,立刻派大军南下,以雷霆之势平定叛乱。”
宇文擎和苏瑾点了点头,认同林微的布局。
“好!就按微儿的计划执行!”宇文擎说道,“我会挑选最得力的亲信,前往江南担任官员,推行新政。同时,加强中央直属军的训练,确保大军能够随时应对叛乱。”
苏瑾也说道:“我会立刻调动商业网络,切断宇文恪的粮草和武器供应,阻止他与海外异族的联系。同时,我会在江南地区宣传新政的好处,争取江南百姓的支持。”
林微点了点头:“好。江南巡抚的人选,我推荐御史台御史李明远。李明远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而且支持新政,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是担任江南巡抚的最佳人选。”
“李明远确实合适。”宇文擎说道,“我会立刻向皇上举荐他。”
接下来,林微的布局有条不紊地展开。李明远被任命为江南巡抚,率领一批支持新政的官员前往江南。他们到任后,立刻推行新政,减轻百姓的赋税,废除宇文恪制定的苛政,打击贪腐的地方官员,为百姓平反冤假错案。同时,他们还推广新式农具和高产作物,兴修水利,发展商业,让江南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显着改善。江南百姓纷纷拥护朝廷,对宇文恪的不满越来越深,宇文恪的民心基础逐渐瓦解。
苏瑾则利用商业网络,切断了宇文恪的粮草和武器供应。他让江南地区的商户拒绝向宇文恪出售粮草和武器,同时派商队在海上巡逻,阻止宇文恪与海外异族的联系。宇文恪的粮草和武器储备逐渐减少,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玄甲卫精锐也潜入了江南,收集到了宇文恪叛乱的大量证据,包括他与宇文越的秘密协议、招募私人卫队的记录、搜刮民脂民膏的账目等。同时,他们还策反了宇文恪手下的几名将领,这些将领不满宇文恪的苛政和野心,愿意投靠朝廷,在关键时刻为朝廷效力。
宇文擎则加强了中央直属军的训练,将其中的三万精锐整编为“南征军”,由他亲自指挥,随时准备南下平叛。同时,他还整编了南方的地方防卫军,将其中的两万精锐纳入中央直属军,削弱了宇文恪的军事力量。
江南的局势逐渐朝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宇文恪察觉到了朝廷的布局,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的势力会被逐渐瓦解,叛乱的计划会彻底泡汤。他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暗中加快了叛乱的准备。
第五节 布局落定,静待时机
半年后,江南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李明远和新政官员的努力下,江南百姓安居乐业,对朝廷的拥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苏瑾成功切断了宇文恪的粮草和武器供应,宇文恪的军队出现了粮草短缺、武器老化的问题。玄甲卫策反了宇文恪手下的三名将领,掌握了他叛乱的详细计划和部署。中央直属军的“南征军”也已训练完毕,战斗力极强,随时可以南下平叛。
林微坐在靖王府的书房内,看着江南送来的最新情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布局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只需要等待宇文恪露出叛乱的迹象,就可以以雷霆之势平定叛乱。
“微儿,江南的局势越来越有利,宇文恪已经是瓮中之鳖。”宇文擎走进书房,坐在林微身边,“根据玄甲卫的情报,宇文恪已经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商议叛乱的事宜。他计划在三个月后,趁江南的梅雨季节,道路泥泞,中央大军难以南下之际,发动叛乱,攻占江南的各州府,然后与宇文越联手,北伐京城。”
林微笑了笑:“宇文恪真是异想天开。梅雨季节虽然道路泥泞,但我们的‘南征军’配备了‘蓄力车’和‘漕运船’,运输和行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且,我们已经策反了他手下的三名将领,掌握了他的叛乱计划,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苏瑾也走进书房,说道:“王妃娘娘,宇文恪试图联系海外异族,但被我们的商队阻止了。他的粮草和武器已经严重短缺,士兵的士气低落,不少士兵已经开始逃跑。现在,只要我们一声令下,江南的百姓和策反的将领就会响应我们,宇文恪的叛乱很快就会被平定。”
林微点了点头:“好。我们不能等宇文恪主动发动叛乱,那样会让江南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我们要先发制人,在他发动叛乱之前,以雷霆之势平定他。”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宇文擎,你率领三万‘南征军’,乘坐漕运船,沿江南下,直取南平王府所在地金陵;李明远,你在江南组织百姓和地方防卫军,配合‘南征军’作战,切断宇文恪的退路;苏瑾,你继续切断宇文恪的粮草和武器供应,同时策反更多的将领;玄甲卫,你率领精锐,潜入金陵,在‘南征军’攻城时,里应外合,抓捕宇文恪和他的核心党羽。”
“是!”宇文擎、苏瑾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玄甲卫的情报人员送来紧急情报:宇文恪察觉到了朝廷的动向,决定提前发动叛乱,三日之后,将在金陵起兵,攻占江南各州府。
“来得正好!”林微眼中闪过一丝冷冽,“宇文擎,你立刻率领‘南征军’出发,务必在三日内赶到金陵,阻止宇文恪起兵!李明远,你立刻组织百姓和地方防卫军,做好战斗准备!苏瑾,你立刻通知策反的将领,让他们在关键时刻发动起义!玄甲卫,你立刻潜入金陵,配合‘南征军’作战!”
“是!”众人立刻领命而去。
宇文擎率领三万“南征军”,乘坐漕运船,沿江南下。漕运船速度极快,再加上苏瑾早已打通了水路,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抵达了金陵城外。
此时,宇文恪正在金陵城内集结军队,准备起兵。他没想到朝廷的大军来得如此之快,心中大惊失色,立刻下令关闭城门,加强防守。
宇文擎率领大军,在金陵城外列阵。他派人向宇文恪喊话,劝他投降,束手就擒。
宇文恪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黑压压的大军,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但他并不甘心,下令士兵们射箭,攻击城外的大军。
宇文擎见宇文恪拒不投降,下令大军攻城。“南征军”配备了“连弩”“天雷”和“火铳”,战斗力极强。“连弩”箭如雨下,射倒了城墙上的大量士兵;“天雷”被投向城门,轰然爆炸,炸开了城门的缺口;“火铳”则在近距离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城墙上的士兵纷纷倒在火铳之下。
与此同时,潜入金陵城内的玄甲卫精锐发动了起义,策反的三名将领也率领手下的士兵,响应朝廷大军,攻击宇文恪的私人卫队。金陵城内一片混乱,宇文恪的军队腹背受敌,很快就抵挡不住,节节败退。
李明远也组织了江南的百姓和地方防卫军,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朝廷大军。百姓们拿着锄头、扁担,也加入了战斗,攻击宇文恪的军队。
经过一天的激战,朝廷大军成功攻占了金陵城。宇文恪率领残部,想要逃跑,却被宇文擎追上,当场抓获。他的核心党羽也被玄甲卫和策反的将领抓获,无一漏网。
岭南王宇文越见宇文恪被平定,吓得魂飞魄散,立刻上书朝廷,表示愿意臣服,交出兵权,接受朝廷的监管。林微为了稳定岭南的局势,没有追究宇文越的责任,只是下令将他迁往京城,封为闲王,剥夺了他的兵权。
江南叛乱被顺利平定,南方的局势彻底稳定。林微的布局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平定江南叛乱后,林微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将江南和岭南的军事力量纳入中央直属军的管辖范围,推行新政,发展经济,让南方地区变得更加繁荣稳定。
这日,林微和宇文擎、苏瑾并肩站在金陵城的城楼上,俯瞰着下方繁华的江南大地。江南的百姓们安居乐业,商铺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微儿,我们成功了。”宇文擎握住林微的手,语气中满是感慨,“江南叛乱被平定,南方局势稳定,我们已经控制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逐鹿中原的目标,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林微笑了笑:“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统一中原的其他地区,强化中央集权,发展国家,增强国力,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们还要加强国防,训练军队,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再也不受异族的欺凌。”
苏瑾也说道:“王妃娘娘,如今国家日益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斗力强大,我们已经具备了逐鹿中原的实力。接下来,我们可以向西南、西北等地区进军,统一中原,开创一个真正的盛世华章。”
林微看着远方的天空,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逐鹿中原的道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但她有宇文擎的支持,有苏瑾的帮助,有百姓的爱戴,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还有自己的智慧和决心。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统一中原,登基为帝,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华章。
夜色渐深,金陵城的灯火渐渐亮起,如同繁星点点。林微和宇文擎、苏瑾站在城楼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他们的传奇,还在继续;他们的盛世华章,正在一点点地铺展开来。而平定江南叛乱,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南方局势,也为他们后续逐鹿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