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大明

被生活顿悟

首页 >> 在造大明 >> 在造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李治你别怂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见龙定鼎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别杀了捡个女帝当老婆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生死狙杀大唐修仙:公主居然是我的小师妹
在造大明 被生活顿悟 - 在造大明全文阅读 - 在造大明txt下载 - 在造大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94章 治河方略 科学规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294章 治河方略,科学规划

晨光熹微,崇祯披着织金云纹披风,独立于文华殿外的汉白玉栏杆前。远处紫禁城的琉璃瓦上覆盖着一层薄霜,在初升朝阳下泛着金红色光芒。他手中拿着一份刚送达的急报,眉头微蹙。

“陛下,河南八百里加急奏报。”王承恩悄步上前,低声禀报。

崇祯展开奏报,目光扫过字句时逐渐凝重。“黄河又在开封决口了,”他沉声道,声音里压着怒火,“淹没了十六个州县,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这已是今年第二次决堤了。”

王承恩躬身道:“陛下,天灾无常,非人力可抗...”

“不,”崇祯打断他,转身时披风扬起一道弧线,“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河道年久失修,泥沙淤积,堤防脆弱如纸。若再不根治,年年水患,百姓何以为家?”

早朝时分,乾清宫内气氛凝重。

“陛下,黄河水患自古有之,”温体仁出列奏道,“当务之急是拨银赈灾,加固堤防,待来年再...”

“来年复来年,来年何其多!”崇祯的声音陡然提高,在殿堂中回荡,“朕登基以来,黄河已决堤五次,每次都是拨银修修补补,结果如何?次年又决!这是在用银子填无底洞!”

户部尚书李邦华面露难色:“陛下,治河确是当务之急,然今岁战事刚息,国库虽略有盈余,仍恐难支撑大规模治河工程。”

“正因战事方息,更须抓紧时机治理内政。”崇祯目光扫过群臣,“今日起,成立治河总督衙门,朕亲自督办黄河治理事宜。”

朝堂上一片哗然。温体仁急道:“陛下万金之躯,岂可...”

“不必多言,”崇祯斩钉截铁,“传朕旨意,召徐光启、宋应星,及工部熟知水利的官员,午后至文华殿议事。”

午后的文华殿内,一幅巨大的黄河河道图铺展在长桌上,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历年决口位置和水文数据。

徐光启抚着白须,神色凝重:“陛下,黄河水患,根在泥沙。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遂成悬河。一旦汛期至,必然决堤。”

宋应星补充道:“臣查阅历代治河典籍,多是加高堤防,然堤防越高,隐患越大。一旦决口,危害更甚。”

崇祯点头,拿起一支朱笔,在图上画了几个圈:“诸位请看,这是近三十年黄河主要决口位置,大多发生在河道弯曲处。水流至此,速度减缓,泥沙更容易沉积。”

工部侍郎王文奎惊讶道:“陛下明察,确实如此!但不知陛下如何得知这些...”

崇祯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诸位可知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

见众人面面相觑,他继续道:“水流速度越快,携带泥沙能力越强;流速减慢,泥沙就会沉积。因此治河之道,不在一味加高堤防,而在调控水流。”

他拿起另一张纸,迅速画出几个图形:“这是朕设计的‘分流减淤’方案。在河道狭窄处拓宽河面,在弯曲处开挖引河,分流洪水;在险工段修建挑水坝,引导主流远离堤防。”

徐光启眼睛一亮:“妙啊!如此可保持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沉积!”

“不仅如此,”崇祯又画出几种新型堤防结构,“朕还设计了‘梯形堤防’,底面宽,顶面窄,稳定性远胜传统堤坝。关键段落可用水泥加固,并在堤岸种植柳树固土。”

宋应星若有所思:“陛下,此举虽好,但工程浩大,耗费甚巨啊。”

崇祯点头:“这正是朕要说的第二点——以工代赈。如今水患地区流民数十万,正好招募他们参与治河工程,既解决了民生问题,又完成了工程建设。”

李邦华皱眉道:“陛下,此举虽好,但所需银两...”

“朕算过了,”崇祯从案上拿起一份奏折,“若采用旧法,年年修补,年均耗费约八十万两,且治标不治本。若采用朕的新方案,首期投入约需二百万两,但可保黄河三十年无大患。”

他环视众人:“三十年省下的治河款项,何止千万?更不用说避免的灾害损失。”

殿内一时寂静,只听见窗外风吹过松枝的沙沙声。

徐光启率先打破沉默:“陛下圣明!老臣以为此策可行。但治河工程复杂,需有详细测量数据支撑。”

“正是,”崇祯道,“明日便组建测量队,使用新式测量仪器,对黄河全线进行勘测。特别是高程测量,必须精确!”

他转向宋应星:“宋卿,格物院能否制造出水准仪和经纬仪?”

宋应星躬身道:“回陛下,伽利略望远镜原理已然掌握,制造精密测量仪器应当可行。臣可组织工匠连夜赶制。”

“好!”崇祯击掌道,“三日之内,朕要看到第一批测量仪器。王文奎,你从工部挑选一百名精通算学和测量的官员吏员,组成十个测量队,分赴黄河沿线。”

“臣遵旨!”王文奎激动应道。

崇祯又对徐光启说:“徐先生,请您主持编写《测量规范》,统一测量标准和方法。所有数据必须真实准确,这关系到治河成败。”

“老臣领旨!”徐光启声音洪亮。

十日后,黄河畔。

寒风凛冽,河面上漂浮着冰块。崇祯身着便装,亲自来到黄河边视察测量工作。河堤上,测量队员正在操作新制的仪器。

“这里高程多少?”崇祯问一名正在记录数据的年轻官员。

年轻官员见是皇帝,慌忙下跪:“回陛下,此处堤顶高程为五十七丈六尺,河床高程为五十四丈二尺,悬河高度达三丈四尺。”

崇祯皱眉:“三丈四尺,这意味着河床比两岸地面还高三丈多,真是悬在头顶的剑啊。”

他走近堤边,看向对岸。黄河水浑浊湍急,挟带着大量泥沙。“一日能带多少泥沙?”他自言自语。

徐光启在一旁答道:“老臣曾测算过,黄河水浊时,一立方河水含沙可达三十分之一。全年入海泥沙,足以堆成一座大山。”

“所以关键在减淤,”崇祯目光深邃,“朕在想,除了河道工程,能否在上游植树固土,减少泥沙来源?”

宋应星道:“陛下英明。但上游黄土广布,植被稀少,恐非一朝一夕之功。”

“那就从现在开始,”崇祯坚定地说,“百年树木,十年树人。今日种下一棵树,十年后就能减少一分泥沙。”

他转向随行官员:“传朕旨意,黄河流域州县,每户每年须种十棵树,成活率达七成以上者可免部分税赋。此事由各地官府督办,锦衣卫暗房查验。”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道。

一个月后,文华殿内。

十支测量队带回的数据已经整理完毕,绘制成详尽的黄河高程图和河道形势图。

崇祯站在图前,神情专注。图上清晰标注了黄河全线的高程、险工段、泥沙淤积严重区域等信息。

“陛下请看,”徐光启指着图纸,“根据测量数据,泥沙淤积最严重的在这几段:郑州以下、开封段、徐州段。特别是开封段,河床已高出城外地面达三丈有余,险象环生。”

王文奎补充道:“测量队还发现,许多堤防内部已被獾鼠蛀空,外表看似完好,实则一触即溃。”

崇祯面色凝重:“如此看来,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危急。治河工程必须立即开始。”

他转向李邦华:“户部能拨多少银两?”

李邦华奏道:“回陛下,国库可拨一百二十万两,加上以工代赈节省的赈灾款,约可凑足一百五十万两。仍缺五十万两。”

崇祯沉思片刻,忽然道:“发国债。”

“国债?”殿内众臣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即由朝廷发行债券,许诺利息,向民间募集资金。”崇祯解释道,“黄河治理,利国利民,相信有识之士会愿意投资。”

温体仁摇头道:“陛下,自古未有朝廷向民间借债之理,有损国体啊!”

崇祯不以为然:“治国当务实,而非务虚。民间资本充裕,为何不能为国所用?朕决定发行五年期治河国债,年息五分,总额五十万两。由大明皇家银号承办发行。”

他看向沈廷扬:“沈卿,你在东南人脉广泛,此事由你协助办理。”

沈廷扬躬身道:“臣领旨。东南商贾苦于水患久矣,若知朝廷决心治河,必踊跃认购。”

“好!”崇祯目光炯炯,“现在说具体工程方案。朕决定分三步走:第一,加固险工段堤防,特别是开封段,采用新式水泥加固;第二,在郑州开挖引河,分流汛期洪水;第三,在徐州河道狭窄处拓宽河面,增加过水能力。”

他指着图纸上的几个点:“这里,这里,还有这里,修建挑水坝,引导主流远离堤防。”

徐光启赞叹道:“陛下规划,科学严谨,远超历代治河方案。”

崇祯叹道:“这不过是基于基本物理原理的运用罢了。治河如治病,须对症下药,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他环视群臣,语气坚定:“此次治河,朕要的不是临时修补,而是彻底根治。诸卿当齐心协力,为天下苍生,为大明万世基业,打好这一仗!”

“臣等遵旨!”殿内响起整齐的回音。

次日早朝,崇祯正式宣布《治河方略》,任命王文奎为治河总督,全权负责黄河治理工程。同时宣布发行国债计划,由大明皇家银号承办。

退朝后,崇祯单独留下徐光启。

“徐先生,朕还有一想法,”崇祯摊开一张图纸,“你看这种‘水库’设计是否可行?”

徐光启仔细观看图上结构,只见那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工程,有闸门控制进出水。

“陛下,这是...”

“这是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汛期蓄水,旱期放水,既可防洪,又可抗旱,还能灌溉农田。朕称之为‘综合水利工程’。”

徐光启震惊不已:“陛下思路,真是前所未有!然工程浩大,恐非现阶段所能及。”

崇祯点头:“朕明白,这需待黄河初步治理完成后,再逐步实施。但规划当有长远眼光。朕希望你带领格物院,开始相关技术研究。”

“老臣领旨!”徐光启激动道,“陛下深谋远虑,实乃万民之福!”

崇祯走到窗前,望向远方:“黄河清,圣人出。朕不敢自比圣人,但愿竭尽全力,让黄河水变清,让百姓安居乐业。”

窗外,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崇祯的目光坚定而深远,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条咆哮的大河被驯服,沿岸稻浪翻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一条大河的治理,就是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更需要超越眼前利益的远见。崇祯知道,这只是开始,但他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传旨下去,朕明日亲赴开封,视察河工。”

喜欢在造大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在造大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灵植空间:仙途种田录轻熟真千金修仙内卷回归后飒爆了人类天柱?别找我,不想当假装破产,我被踢出家族聊天群迷雾岛奇遇叶凡唐若雪医婿全球战国抄家后,第一美人被权臣强取豪夺刀与剑的征程王者:随便禁,禁的完算我输!我的道士老婆宝贝乖乖,跟我回家四合院:傻柱偷偷结婚,众禽傻眼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斗罗:武魂殿团宠路子野惹她干嘛血月临,僵尸出规则怪谈:我是普通人开局丧子,德妃她怒掀剧本海贼之疾风剑豪
经典收藏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最强战兵金融帝国之宋归画河山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大航海之重生主宰惑世歹妃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倾城太监:公公有喜了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大唐中兴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我给崇祯当老师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种田之天命福女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
最近更新明祚永延,我让大明上巅峰退隐江湖那些年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在造大明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蓝月闪烁之时穿成太子,本想摆烂,却被人陷了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穿回渭北做刀客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千秋一烬晚清三杰恩仇录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宸晏匠梦:林衍的火器传奇
在造大明 被生活顿悟 - 在造大明txt下载 - 在造大明最新章节 - 在造大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