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的梁山,空气里还飘着新麦的清甜气息,混着泥土的湿润味道,吸一口都觉得踏实。午后的阳光透过老槐树浓密的枝叶,在地面织出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金子。十几个孩子围坐在树旁的青石板上,手里捧着刚从晒谷场捡来的麦穗,麦芒上还沾着细碎的阳光,他们眼神亮晶晶的,时不时往路口望 —— 今日,是约定好林冲教头讲英雄故事的日子。
林冲从田埂那边走来,步伐沉稳,手里握着一把磨得发亮的长枪。枪杆是深褐色的,裹着防滑的布条,枪尖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却锐利的光,仿佛还能让人想起它曾在战场上刺破硝烟的锋芒。他走到树墩旁坐下,轻轻将长枪靠在树边,枪身与树干碰撞,发出 “笃” 的一声轻响,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眼睛都盯着他。
“今天,俺给你们讲终章之战的故事。” 林冲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像秋日里拂过麦田的微风,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那时候,方腊的军队把梁山围得水泄不通,水泊边的箭楼被炮火轰得破了大洞,木柴烧得噼啪响,烟都飘到了山顶。赵伯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一个人守在第一道防线,手里的刀砍得卷了刃,虎口都震裂了,还在喊‘弟兄们快撤,别管俺’……”
孩子们听得入了神,手里的麦穗都忘了摆弄。小石头坐在最前面,小拳头攥得紧紧的,指节都泛了白,他抿着嘴,好半天才小声问:“林教头,赵伯后来…… 回来了吗?” 他问完,其他孩子也都凑过来,眼里满是期待。
林冲的目光转向不远处的英烈石碑,石碑上刻着赵伯的名字,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晰。他声音轻了些,却带着郑重:“赵伯没有回来,但他守住了最重要的半个时辰,让咱们能把老弱妇孺送到安全的地方,还重新组织了防御。现在水泊边的箭楼,就是按他当年画的图纸重建的,了望塔上的预警铃铛,也是他当年提议装的 —— 就是为了不让他的牺牲白费,让梁山再也不受那样的危险。”
我坐在孩子们身后的小马扎上,手里捧着蓝色封皮的 “梁山日志”,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把林冲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这些故事里藏着梁山的魂,是最珍贵的记忆,需要被好好保存,更需要被一代代孩子记住。风一吹,日志的纸页轻轻翻动,上面画的小插图 —— 那是小石头画的赵伯持剑的样子,还沾着淡淡的铅笔印。
张婆婆提着竹篮从村里走来,篮沿搭着块蓝布,里面装着刚烤好的麦饼,金黄的饼皮上还撒着芝麻,香气飘得老远。她走到孩子们身边,弯腰给每个孩子递了一块:“听故事要吃饱,才有力气把英雄们的好记在心里。” 她递到小石头时,还特意多给了一块,“你这孩子听得最认真,多吃点,长力气。”
“俺也来讲一个!俺的故事比林教头的还热闹!” 李逵突然从树后跳出来,手里还扛着他那两把黑沉沉的板斧,斧刃上的寒光吓得几个孩子往后缩了缩,随即又被他的大嗓门逗得欢呼起来。他大步走到孩子们中间,把板斧往地上一放,震得地面都轻轻颤了颤,粗声粗气地说:“俺给你们讲桃花村救援的事!那时候黑风寨的匪徒抓了桃花村的村民,还抢了他们的粮食,俺们连夜赶路,在山路上挖了陷阱,铺了带刺的树枝。等匪徒一到,俺一斧头就劈断了他们的旗杆,旗子掉在地上,吓得他们魂都飞了,转身就跑,结果全掉进陷阱里了!”
李逵讲得绘声绘色,还时不时举起板斧比划,动作大得差点碰到旁边的孩子,又赶紧收住,嘿嘿笑着道歉。孩子们被他逗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得直拍腿,却也记住了他说的 “要是俺们没提前挖陷阱,没跟桃花村的乡亲们约定信号,光靠俺的斧头,也救不了人 —— 团结才能打胜仗!”
武松从田埂那边走来,手里还拿着刚采的野山楂,他走到李逵身边坐下,把山楂分给孩子们,补充道:“那时候,西西姑娘还带着防御队,在水泊里布了拦截网,防止匪徒从水路逃跑。还有时迁兄弟,提前去桃花村侦查,把匪徒的人数、路线都摸得清清楚楚。你们看,英雄不是一个人能当的,是一群人一起努力,有人出力,有人出主意,才能保护好大家。”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石头举着手里的麦饼,大声说:“武叔叔,俺以后也要当英雄,像赵伯、像李叔叔、像你一样,保护梁山的乡亲们!” 他说完,其他孩子也跟着喊:“俺也要当英雄!”“俺要保护张婆婆!”
“好!有这份心就好!” 武松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手指轻轻蹭过他额前的碎发,“但英雄不是光靠力气,还要有智慧。你们现在要好好跟先生学写字,跟老周学种地,跟时迁学认路,跟林教头学基本的防御 —— 等你们把这些都学会了,才能像赵伯、小马、老陈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本事守护梁山,才算真的英雄。”
接下来的日子,“给孩子讲故事” 成了梁山的日常,像每天要浇水、要吃饭一样自然。清晨天刚亮,李大爷就会背着锄头,带着孩子们去麦田,一边教他们辨认麦苗和杂草 ——“你们看,麦苗的叶子是扁的,杂草的叶子是圆的,要是把杂草留在田里,它会抢麦苗的养分”,一边讲 “新麦种推广” 的故事:“去年春天,俺们都怕这新麦种在梁山活不了,毕竟以前没种过。西西姑娘和老周天天在田里守着,天不亮就来浇水,中午顶着太阳施肥,还教俺们‘轮作休耕’的法子 —— 就是今年种麦子,明年种豆子,让土地歇一歇。那时候好多人都劝他们放弃,说‘老法子种了一辈子,错不了’,但他们没放弃,最后才有了今年的大丰收。”
午后的阳光没那么烈时,时迁会带着孩子们去了望塔下,他穿着轻便的短打,动作灵活得像只猴子,一会儿爬上塔旁的树,一会儿又跳下来,叫孩子们辨认远处的村镇:“你们看,那边冒烟的是桃花村,那边有树林的是李家庄,要是看到有不认识的人往梁山来,或者看到有烟火不对劲,就要赶紧去告诉值守的叔叔伯伯。” 他还会讲 “侦查队的日常”:“俺们侦查时,要仔细看地面的脚印 —— 大脚印可能是大人,小脚印可能是孩子,要是脚印乱,说明他们慌了;还要听远处的声音,要是有马蹄声、喊叫声,就要提高警惕;还要记住山路的每一个转弯,每一块特别的石头,这样才能提前发现危险,保护大家。”
傍晚时分,学校的屋子里亮起了油灯,我会拿着 “梁山日志”,给孩子们读里面的内容。从终局之战时水泊边的硝烟,到第一架水车转动时溅起的水花;从第一面 “守护和平” 的锦旗挂在聚义厅,到第一座了望塔建成时大家的欢呼。“你们看这页,” 我指着日志里的插图,那是小石头用彩笔涂的 “梁山一家人”,有林冲教孩子们练枪,有张婆婆给大家分麦饼,“梁山能有现在的日子,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老周种的麦子,是时迁查的路,是林教头守的防线,是张婆婆做的饭 —— 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努力,才让日子越来越好。”
有一次,孩子们听完赵伯的故事,第二天一早就自发地来到英烈石碑前。他们手里捧着自己画的画,有的画着赵伯举着刀守在箭楼,有的画着小马划着船在水泊里拦截敌人,还有的画着老陈蹲在地上检查防御工事的画面。小石头把自己画的画轻轻放在石碑前,画的是赵伯笑着摸他的头,他小声说:“赵伯,俺们记住你的故事了,以后俺们会好好学习,像你一样,守护梁山的乡亲们,不让你失望。”
张婆婆提着水壶来给石碑旁的小树浇水,看到这一幕,眼眶慢慢红了,她拉着我的手,声音有些发颤:“这些孩子,是梁山的未来啊。把英雄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不是让他们难过,是把梁山的根留住了。就算以后俺们这些老骨头不在了,还有他们记得这些英雄,记得梁山的不容易,继续守护这里。”
宋江和吴用也常来学校听孩子们讲故事,有时还会坐下来,跟孩子们一起聊。宋江会讲 “梁山的初心”:“俺们当年上梁山,不是为了当人人都知道的英雄,是为了让百姓能安稳种地,不用怕匪徒抢粮;是为了让孩子能安心读书,不用怕打仗躲躲藏藏。现在的日子,能闻到麦香,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就是俺们当年最想实现的心愿。你们要记住,守护和平,比当英雄更重要 —— 和平才能让日子过下去。”
吴用会拿着树枝,在地上画梁山的地图,一边画一边讲:“这里是水泊,水又深又宽,是咱们的天然防线,敌人很难从这里过来;这里是麦田和蔬菜园,是咱们的粮食来源,有了粮食,大家才能吃饱;这里是学校,是培养你们的地方,你们学好了本事,才能守护这些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有用,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守护 —— 梁山是咱们的家,家要靠大家一起守。”
随着听的故事越来越多,孩子们也开始自己 “编故事”。有的孩子编 “滴灌设备打败旱灾” 的故事,说滴灌设备像 “会下雨的小管子”,让麦苗在旱天也能喝饱水;有的编 “预警铃铛吓跑匪徒” 的故事,说铃铛一响,全村人都出来了,匪徒吓得赶紧跑;还有的编 “古今儿童乐园里的奇遇”,说 007 姐姐带着他们去现代,看到了能自动浇水的机器,还把现代的种子带回梁山,种出了比西瓜还大的果子。他们用稚嫩的语言,把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融进去,每一个故事里都藏着对梁山的热爱。
一天,我通过时空中继器跟 007 分享孩子们编的故事,她在屏幕里听得哈哈大笑,还对着镜头跟孩子们挥手:“你们讲得真好!比我听过的童话故事还精彩!下次我去梁山,给你们讲现代的科学家如何在实验室里研究新种子,如何用机器观察天气,好不好?”
孩子们围在屏幕前,踮着脚尖往里看,小石头举着自己画的玉米画:“007 姐姐,俺们也给你讲梁山的新故事!等明年咱们种的玉米长出来,长得比俺还高,俺就给你讲俺们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怎么收玉米!”
夕阳西下时,我和孩子们坐在老槐树下,看着远处的麦田被染成金红色,了望塔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心里满是踏实。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长成能守护梁山的大树。
回到帐中,我点亮油灯,翻开 “梁山日志”,在最新的一页写下:“今日与孩子们分享终章之战、桃花村救援、新麦推广的故事,他们听得格外认真,还自发编了‘滴灌设备救麦田’‘预警铃铛护梁山’的新故事。故事是传承的纽带,把英雄的精神、团队的初心、和平的珍贵,一点点传递给孩子们。孩子们是梁山的未来,让他们记住这些故事,就是让梁山的成长永续,让团队的精神永远不消失。”
写完,我把日志放在桌上,目光望向窗外的学校。月光下,孩子们画的英雄故事图还贴在墙上,有赵伯、有李逵、有武松,风一吹,纸画轻轻晃动,像是在诉说着这些未完待续的篇章,也像是在跟月亮分享梁山的故事。
夜里,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多年后,小石头成了梁山的防御队统领,穿着整齐的衣服,站在老槐树下,给新的孩子们讲 “当年西西姐姐教大家写现代字,教大家认新麦种” 的故事;当年听故事的孩子里,有的成了农夫,跟着老周的徒弟一起种新粮,还教乡亲们新的种植方法;有的成了铁匠,改良了新农具,让种地更省力;有的成了教师,坐在学校里,继续给孩子们讲赵伯、讲李逵、讲梁山的每一个英雄故事。梦里的梁山,麦浪翻滚,孩子们的笑声阵阵,故事代代相传,和平岁岁相伴。
醒来时,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 —— 他们已经在老槐树下集合了,有的拿着麦穗,有的拿着自己画的画,等着今天的故事。我赶紧穿上衣服,走到帐外,阳光刚好洒在孩子们身上,像给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边,满满的都是希望。
我知道,这些故事不会随着时间消失,会永远在梁山流传;这些孩子会带着故事里的精神,带着对梁山的热爱,继续守护这片土地;而梁山的成长,也会在故事的传承中,一步一步走下去,永远不会停下。这就是 “团队传:故事讲孩童” 的意义 —— 让记忆不朽,让精神永续,让未来永远充满希望。
第二天清晨,我早早地来到老槐树下,手里拿着新的 “故事本子”,上面写着 “明年种玉米的规划”,还画了小小的玉米苗。孩子们围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西西姐姐,今天讲什么故事呀?”“是不是讲玉米的故事?” 他们的眼里满是期待,像一颗颗等待浇灌的种子。我笑着翻开本子,轻声说:“今天,咱们讲‘希望’的故事 —— 明年,咱们要一起种玉米,一起等它长大,一起收获更多的粮食,一起把这个新故事,也写进梁山的日志里。”
《四大名着穿梭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四大名着穿梭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四大名着穿梭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