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结束后,研修班的生活也渐渐接近尾声。大家似乎都意识到离别在即,气氛变得有些微妙的不舍。
一天晚上,孙小曼突然主动来找我,手里拿着一个小布包。
“薇薇,”她很少直接叫我名字,让我有点意外,“这个……给你。”
我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个更小的小布袋,分别装着不同的香料,旁边还附着一张极简的纸条,上面写着诸如“增香”、“去腥”、“解腻”、“回味”等字样,以及大概的用量范围。
“这是……”我惊讶地看着她。
“我家卤铺……常用的几种香料搭配。”她小声说,眼神有些闪烁,“不是秘方……就是,或许你用得上。青川镇……好像吃辣不多,这些比较温和。”
我瞬间明白了!她是在用她的方式,帮我为回家开店做准备!她知道我家店口味和她的不同,所以特意挑选了更普适、更容易被接受的香料组合给我!
这份礼物太珍贵了!这不仅仅是香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和认可!
“小曼!谢谢你!”我激动得一把紧紧地抱住了她,感觉她身体僵硬了一下,但没推开,“你放心,我一定好好用!等我家店升级成功了,你一定要来玩!我让我爸给你做满汉全席……的简化版!”
孙小曼轻轻笑了笑,点了点头。
其他同学也开始了各种“交接仪式”。
赵焱非要送我一罐他亲手炒制的、据说“麻香均衡”的椒盐粉,让我撒在烤串上试试。
刘大叔塞给我一张他农家乐的名片,大声说:“丫头!以后缺山货野味,找叔!给你成本价!”
李静大姐则把她厚厚的课堂笔记复印了一份给我,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批注:“林薇同学,回去也要坚持理论学习啊!”
拿着这些五花八门却真心实意的礼物,看着这群吵过、笑过、一起啃过馒头、一起雕坏过豆腐的同学们,我的眼眶忍不住有点发热。一个月的时光,原来这么短,又这么长。
结业考核的日子,终于还是要来了。这一次,我心里除了紧张,更多了一份底气,和一份沉甸甸的、来自天南地北的温暖。
结业考核那天,阳光格外明媚。
操作间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兴奋和不舍的复杂气氛。我们都换上了崭新的厨师服,头发一丝不苟地塞进厨师帽里,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郑师傅和几位协会的领导、资深评审老师坐在前方,表情比平时更加严肃。考核题目提前一天已经公布,非常简单,却也极其困难——
“做一道菜,诠释你这一个月的学习,和你对‘厨师’这两个字的理解。”
题材不限,食材自备,时间两小时。
没有具体技术要求,没有成本限制,只有一个形而上的、充满无限可能又容易让人迷失的主题。这题目让我想起了我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大家看着自己准备好的食材,神色各异。
刘大叔准备了一大块五花肉和一堆酸菜,显然是要祭出他的东北王牌猪肉炖酸菜,诠释他心中“实在、管饱、暖心”的厨师本色。
李静大姐的操作台上摆满了各种颜色鲜艳的蔬菜和精致的模具,看来是要做一道展现刀工、配色和美学的蔬菜拼盘或素食料理,表达“烹饪是艺术”的理念。
赵焱这次居然没堆满辣椒,而是准备了一条新鲜的鲈鱼和一些看似清淡的配料,但嘴角那丝坏笑让人怀疑他是不是要在鱼肚子里塞满花椒——他大概想诠释“厨师要有创新和冒险精神”。
孙小曼则准备了一只处理好的三黄鸡和她的香料包,一如既往地走沉稳路线,似乎想用一道完美的卤香鸡或相关菜品,诠释“传承与坚守”。
而我……
我盯着我准备的东西:最普通的米饭、鸡蛋、葱花、猪油、盐。
没错,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基础,也曾是我心魔的——蛋炒饭。
但这绝不是普通的蛋炒饭。我想用这最简单、最家常的食物,来诠释我这一个月的蜕变:从追求花哨的“甜点魔女”,到沉下心来理解基础的重要性;从连饭都煮不好的厨房杀手,到能掌控火候、调味和锅气的学徒;从对我爸手艺的不以为然,到真正体会到几十年功力的“极致”和“用心”。
这想法很冒险,因为太简单,反而最容易暴露缺点。但我觉得,这最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喜欢小镇炊烟米其林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小镇炊烟米其林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