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67 章:早朝奏请获圣准?通电计划启新程
嘉靖二年(1526 年)?正月二十五
辰时?紫禁城太和殿内暖意融融,十二根朱红立柱上缠绕的金龙浮雕,在烛火映照下愈发威严;殿外晨雾尚未散尽,檐角铜铃随风轻响,与殿内整齐的朝靴声交织,透着早朝的庄重。文武百官身着绯色、青色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手中笏板轻握,目光齐刷刷投向龙椅 —— 朱载林端坐在铺着明黄绒毯的龙椅上,身着绣十二章纹的龙袍,虽年少,却透着君主的沉稳。
“陛下临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 宦官尖细的唱喏声落,徐阶即刻出列,青缎朝服下摆轻扫地面,躬身行礼:“陛下,臣徐阶,会同陆国公、李大人、周大人,有‘京城通电改造计划’奏请,关乎民生福祉与都城革新,恳请陛下垂听。”
朱载林微微颔首:“准奏,呈上来。” 陆砚昭随即手持物件上前,将一卷裹着青布的电线、一个嵌着玻璃罩的灯泡模型,以及一张绘满路线的京城改造图纸,逐一呈放在御案上。殿内百官目光皆被这新奇物件吸引,不少人悄悄探头,低声议论:“那玻璃罩里的东西是什么?竟能发光?”“电线裹着深色外皮,倒与寻常铜线不同。”
“陛下,此乃军工总院新造的电线与电灯,” 陆砚昭指着御案上的物件,声音清晰穿透殿内议论声,“这电灯无需烛火、不耗灯油,只需连接电线通电,便能发出暖光,亮度是油灯的十倍,且无明火之忧,夜间读书、劳作皆可使用;电线外层裹着浸蜡麻布与南洋橡胶,防水耐磨损,可埋于地下或架于空中,不易损坏。臣提议,用一年时间对京城进行改造:先从皇宫铺设电线,再延伸至东、西、南、北四条主干道,最后覆盖街巷民居,让京城夜晚彻底告别烛火,惠及万民。”
朱载林好奇地拿起灯泡模型,指尖轻触冰凉的玻璃罩,透过玻璃看向内部缠绕的细钨丝,问道:“陆老师,这‘电’无形无影,如何能让灯泡发光?发电又需何物?改造若动用民力、耗费银两过多,恐扰百姓。”
“陛下问得极是,” 陆砚昭从容应答,展开改造图纸,指着标注的 “永定河发电站” 位置,“‘电’虽无形,却可借水力生成 —— 臣计划在京郊永定河修建水利发电站,筑坝拦截河水,驱动水轮机转动,再连接发电机,便可产生电力。此发电站三个月内可完工,后续再在潮白河增建一座,足够供应全城用电。至于开销,改造所需约 20 万两白银,国库现有数亿两白银、一亿多两黄金储备,无需额外征派赋税;且招募百姓参与施工,一人一日付五十文工钱,既能加快进度,又能帮贫苦百姓增收,绝非劳民伤财之举。”
他又指着图纸上的地下管网标注:“地下管网用上等水泥浇筑成凹型管廊,宽三尺、深两尺,内壁铺砖石防潮,电线入廊后加盖水泥板密封,埋于地下三尺处,不影响车马行人;支线用水泥电线杆架设,杆高两丈,立于街巷两侧,避开商铺门窗,也不破坏都城风貌。”
殿内百官听闻 “不征赋税”“日付五十文”,议论声愈发热烈,户部尚书忍不住出列:“陛下,20 万两白银仅为国库九牛一毛,且能惠及民生,臣以为可行!” 兵部尚书也附和:“若京城通电,夜间巡防无需依赖灯笼,边防讯息传递也可借电力提速,实乃利国之举!” 徐阶适时补充:“臣已与工部、户部商议,材料供应、款项调拨皆已筹备妥当,只需陛下准奏,便可即刻启动。”
朱载林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路线,又望向殿外渐散的晨雾,眼中露出笑意:“陆老师与诸位卿家心系民生、思虑周全,这电灯照亮的不仅是京城街巷,更是百姓的好日子!朕准奏!着令内阁牵头,工部、户部、锦衣卫协同,务必按计划推进,明年今日,朕要亲眼见京城万家灯火!”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陆砚昭与百官齐声叩拜,朝靴叩击地面的声响整齐有力,太和殿内的烛火摇曳,映着众人脸上的喜色 —— 京城通电改造计划,就此正式启航。
巳时?京城军工总院,阳光透过工坊高窗洒入,在地面投下斑驳光影;主工坊内,二十余名核心工匠围站成圈,赵小匠捧着灯泡模型,刘工匠握着发电机图纸,皆神色专注 —— 陆砚昭刚从皇宫赶回,便带着早朝获批的喜讯,宣布成立 “电力专项组”。
“陛下已准奏改造计划,接下来三个月,便是咱们的关键期!” 陆砚昭站在工坊中央,目光扫过众人,“电力专项组分两队:发电机组队由刘工匠牵头,负责永定河水利发电机的研发制造;灯泡改良队由赵小匠负责,重点突破玻璃罩与灯芯的技术瓶颈,两队每三日汇报一次进展,不得延误。”
刘工匠即刻上前一步,展开发电机图纸:“国公放心!大型发电机的核心部件已敲定 —— 转子用纯度 95% 以上的精铁锻造,外圈缠绕多股铜线,定子内嵌硅钢片,可减少磁损耗;水轮机叶片采用高锰钢,耐水流冲击,预计十日可完成首件转子锻造,三十日内组装出完整机组。”
“灯泡改良这边,我们已有详细方案,” 赵小匠举起手中的灯泡模型,拆解开来展示内部结构,“目前的玻璃罩薄且脆,改良时会在石英砂中加入 5% 的硼酸,熔融后制成的玻璃硬度可提升三成,再在表面压制菱形防摔纹路,即便掉落也不易碎裂;灯芯现行用单股钨丝,寿命仅五个时辰,后续会改用三股细钨丝绞合,增加受热面积,同时在灯座内填充惰性气体,减少钨丝氧化,争取将寿命延长至十个时辰。”
他顿了顿,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样本:“这是昨日试验的硼酸玻璃片,诸位可看 ——” 说着便将玻璃片递给工匠们传阅,有人试着用指甲划刮,表面毫无痕迹;还有人轻轻弯折,玻璃片柔韧度明显提升。“今日便启动首批试验,先熔制十批硼酸玻璃,测试不同硼酸比例的硬度;灯芯方面,先绞合二十组三股钨丝,明日通电测试寿命。”
陆砚昭点头,又指向工坊角落的电线生产区:“电线产能也要同步提升,从每日 50 丈增至 100 丈。绝缘层的橡胶要先在 70 度温水中浸泡半个时辰,再裹缠麻布,确保紧密无气泡;铜线要反复拉拔五次,直径控制在两毫米,导电性才能达标 —— 后续铺设管网需大量电线,绝不能断供。”
负责电线生产的张工匠立刻应道:“国公放心!今日便加开一台拉丝机,再增派五名工匠,定能完成产能目标!” 话音刚落,工匠们便各自行动:刘工匠带着发电机组队奔向锻造坊,赵小匠领着灯泡队搬来玻璃熔炉,张工匠则去调试拉丝机 —— 工坊内瞬间响起锻造声、熔炉轰鸣声,电力专项组的首个工作日,便充满了冲刺的干劲。
?午时?京郊永定河畔,春风拂过河面,带着湿润的水汽;工部郎中王大人身着便服,脚踩布鞋,带着三名勘测工匠、两名水文先生,沿着河岸缓缓前行 —— 他们受内阁委派,要在今日确定水利发电站的最终选址,随身携带的木箱里,装着罗盘、测绳、水位计与土壤样本盒。
“王大人,前面便是咱们初步筛选的三个候选点,” 勘测工匠李师傅指着河岸三处标记,“从东到西依次为甲、乙、丙三点,相距各五里,需逐一勘测水文、地形、土壤,再综合评估。”
众人先来到甲点:此处河面宽二十五丈,河岸坡度较陡。水文先生孙先生即刻拿出水位计,将标尺插入水中:“此处水深一丈五,水流速度每秒 1.2 米,汛期时水位恐上涨三尺,易淹至岸边,不适合建机房。” 李师傅则用铁铲挖取河床土壤,装入样本盒:“土壤多为沙质,承载力不足,建水坝需加固地基,成本会增加三成。” 王大人皱眉记录:“甲点水文不稳、土壤承载力差,暂不考虑。”
接着行至乙点:河面宽三十丈,河岸平缓,岸边有一片开阔空地。孙先生再次测量水位:“水深两丈,水流速度每秒 0.8 米,全年水位波动不超过三尺,水文稳定;且此处位于永定河中游,上游无大型村落,建坝不会影响百姓生计。” 李师傅挖取土壤,捏碎查看:“土壤为粉质黏土,承载力强,建水坝无需额外加固;岸边空地约十亩,足够搭建机房、仓库与工匠宿舍。”
王大人又绕着乙点查看周边环境:“此处离京城官道仅三里,运输水泥、砖石方便;下游一里处有天然石滩,可拦截泥沙,减少水坝淤积。” 他转头问随行众人:“诸位以为乙点如何?” 孙先生点头:“水文条件最优,汛期无淹没风险;李师傅也附和:“地形与土壤都适合建坝,成本可控。”
最后来到丙点:河面宽二十八丈,水深一丈八,水流速度每秒 1 米,但岸边有一处古桥,且离下游村落仅两里。“此处虽水文尚可,但古桥需保留,水坝选址会受限制;且离村落过近,施工噪音恐扰百姓,后续机组运转也可能影响村民生活,” 王大人综合评估后,拍板道:“乙点水文稳定、地形适宜、成本可控,且不影响民生,便定为此处!李师傅即刻绘制详细地形图,孙先生测算水坝高度与库容,今日便将结果报给内阁,明日启动施工方案设计。”
工匠们立刻行动:李师傅展开宣纸,用罗盘定位,测绳丈量,仔细绘制河岸地形;孙先生则蹲在河边,计算水流冲击力,确定水坝高度。阳光洒在永定河面上,河水缓缓流淌,岸边的木桩上,已被刻下 “乙点” 标记 —— 大明第一座水利发电站的选址,就此尘埃落定。
酉时?内阁书房,暖炉炭火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徐阶、李三才、周用围坐在紫檀木桌旁,桌上摊着京城地图、物资清单与民夫招募告示,新成立的 “京城通电筹备组” 三名队长也端坐两侧,等候分工安排。
“改造计划已获批,今日便明确各队职责,” 徐阶拿起毛笔,在地图上圈出皇宫与四条主干道,“路线勘测队明日清晨便入宫,丈量皇宫内电线铺设路线,优先沿宫殿廊柱、屋檐布线,避开龙椅、祭台等重要区域;主干道勘测需标注地下管线、水井位置,用石灰粉划出管网开挖线,确保不破坏原有设施,每日提交勘测报告。”
“物资调配队由周大人总领,” 徐阶转向周用,“军工总院每月供应上等水泥两万斤、砖石一万块、电线三千丈,你需每周派人清点库存,若有短缺及时协调;沥青提炼已在军工总院启动,下月可产出五百斤,优先用于修补开挖后的主干道,确保路面平整无积水。”
周用立刻拿出物资清单:“大人放心!我已与军工总院约定,每月初五、二十日分两次调拨物资,京城周边三座砖窑也已备好,可随时补充砖石;沥青提炼进度会每日跟进,绝不让铺路材料断供。”
“民夫招募队由李大人负责,” 徐阶又看向李三才,“告示已拟好,明日便在京城四门、周边州县张贴,优先招募贫苦百姓、无业游民,年龄限定在十六至五十岁,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工钱按日结算,每日五十文,管三餐,住宿安排在城外临时工坊,避免影响城内秩序。”
李三才点头回应:“已安排锦衣卫在各报名点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冒名顶替;民夫招募后会先进行简单培训,教授开挖管网、搬运材料的基本技能,确保施工安全。”
徐阶看着三人,语重心长道:“改造计划关乎京城革新、百姓福祉,各队务必各司其职,每五日召开一次协调会,有问题及时沟通。明年今日,陛下要见京城万家灯火,咱们绝不能辜负这份嘱托!”
“大人放心!定不辱使命!” 三人齐声应诺,书房内的烛火映着地图上的路线,也映着众人眼中的坚定 —— 一场改变京城风貌的工程,正从这小小的书房开始,一步步走向现实。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