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64 章:元日送暖边疆稳?新材试制启新程
嘉靖二年(1526 年)?正月初一?元旦
元旦的延绥镇边墙,雪后初晴,晨光洒在厚厚的积雪上,泛着柔和的白光。柳明与士兵们刚完成辰时的巡逻,就见远处尘烟滚滚 —— 三辆骡车正朝着边墙驶来,车身上插着大明的旗帜,车旁跟着十余名锦衣卫,正是京城送来的新年慰问队。
“柳参将!京城派咱们送慰问品来了!” 锦衣卫统领翻身下马,快步上前,递过清单,“里面有棉服、药材、腊肉,还有国公特意让带的‘驱寒汤’方子,说是用生姜、红枣、红糖熬煮,能抵御风寒。每个士兵都有份,还有给边墙百姓的年礼,一会儿分下去。”
柳明接过清单,笑着点头:“辛苦各位了!这大冷天的,还劳烦你们跑一趟。” 士兵们围了上来,脸上满是期待,年轻士兵王二柱从慰问品中翻出一个包裹,上面写着 “王二柱亲启”,他拆开一看,里面是一件新棉袄,还有母亲写的信 ——“家里一切安好,盼你开春平安归”,王二柱捧着棉袄,眼眶瞬间红了,嘴里念叨着:“娘的手艺还是这么好……”
赵武拍了拍他的肩膀:“快穿上试试,暖和!有了这棉袄,再加上国公给的驱寒汤,这个冬天咱们就更有劲头守边了!” 士兵们笑着分发慰问品,边墙旁的雪地上,瞬间充满了新年的暖意,远处的草原依旧寂静,却没人再惧那寒风 —— 因为他们知道,身后的家国,一直记挂着他们。
巳时?京城军工总院,街巷里的鞭炮声仍不时响起,废弃工坊内却一片肃穆。陆砚昭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两张图纸,上面详细写着 “水泥配方” 与 “砖石配方”,赵小匠、王铁匠与几名核心工匠围在桌旁,目光专注地看着图纸,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这水泥,是用石灰石、粘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经高温煅烧后磨成粉末,加水搅拌就能凝固,” 陆砚昭指着水泥配方上的标注,“比例我写了三个基础方案:方案一,石灰石 70%、粘土 25%、铁矿粉 5%;方案二,石灰石 65%、粘土 30%、铁矿粉 5%;方案三,石灰石 75%、粘土 20%、铁矿粉 5%。你们后续可根据材料成色调整,重点是煅烧温度要达千度以上,磨粉要细,不能有粗颗粒。”
赵小匠连忙拿出纸笔,逐字记下:“国公放心,我都记下来了!那砖石呢?配方上写的‘黄土、沙子、稻草’,比例也有三个方案,是按这个来试吗?”
“对,” 陆砚昭点头,指向砖石配方,“砖石的三个基础方案:方案一,黄土 60%、沙子 35%、稻草 5%;方案二,黄土 55%、沙子 40%、稻草 5%;方案三,黄土 65%、沙子 30%、稻草 5%。稻草要切碎,混合时加水揉匀,成型后阴干,再经低温烘烤,能增加硬度。你们寻找材料时,石灰石、粘土在京郊的山里就能挖到,黄土、沙子城外河边就有,稻草可从周边农户家收购,都能就地取材,不用额外调运。”
王铁匠摸着下巴,问道:“国公,煅烧水泥用的窑,咱们现有的能行吗?” 陆砚昭看向工坊角落的窑炉:“现有窑炉可改造,在炉膛内加一层耐火砖,就能承受千度高温。后续试制时,多留意窑内温度,记录每个方案的煅烧时间,务必把基础数据摸透。”
赵小匠收起图纸,郑重地抱在怀里:“国公放心!我们今日就去京郊找材料,明日便开始试烧水泥、试制砖石,定不辜负您的托付!” 陆砚昭点头,目光扫过工匠们:“此事关乎后续边防与民生建设,水泥可加固城墙、铺路盖房,砖石能配合水泥建炮位、修工坊,你们务必上心,先把材料找齐,后续试制慢慢来,不急求成。” 工匠们齐声应诺,手里的图纸仿佛有了千斤重 —— 他们知道,这两张纸,将为大明的建设,开启新的可能。
午时?鹿儿岛银矿场,阳光和煦,海风带着暖意,矿洞外已聚集了数十名民众,萧策、武田信长、阿古拉站在矿道口,手里拿着新打造的采矿锤,准备举行 “新年开工礼”—— 按大明的习俗,开工首日要敲三下矿道壁,祈求平安顺利。
“今日是大明的元旦,咱们也跟着沾沾喜气,” 萧策举起采矿锤,对着矿道壁敲了第一下,“第一锤,祝大家平安健康!” 武田信长接着敲了第二下:“第二锤,祝矿场产能大增!” 阿古拉敲下第三下:“第三锤,祝咱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三声敲击声在矿道内回荡,民众们欢呼起来,纷纷拿起工具,走进矿洞。双轨矿车早已准备就绪,工匠李师傅站在轨道旁,指导民众如何操作:“矿车装银别太满,到码头要轻卸,别磕碰到箱子。今日先试运两百斤,熟悉流程,明日再按正常产能来。”
一名民众推着矿车,笑着道:“李师傅放心!有了新矿车,咱们肯定能多运银,换更多大明物资!” 矿洞内的敲击声、矿车的 “咯吱” 声与洞外的欢笑声交织,鹿儿岛的新一年生产,就在这热闹的氛围中开启了,海边的贸易船早已远去,却留下了无限的希望 —— 明年此时,这里定会更兴旺。
酉时?紫禁城保和殿,烛火如星,数十盏宫灯悬挂在殿梁上,映得殿内明黄的桌布、朱红的立柱愈发鲜亮。殿中摆着八桌宴席,每桌都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琥珀色的烤鸭、油亮的红烧肉、雪白的饺子,还有象征 “年年有余” 的清蒸鱼,酒壶里温着的米酒散发出淡淡香气,透着新年的喜庆与暖意。
皇帝朱载林坐在主位龙椅上,身着绣金新年常服,身旁宦官轻声布菜;陆砚昭、徐阶、李三才、周用等重臣分坐两侧,卸下了朝服的庄重,多了几分节日的轻松。待众人举杯喝过一轮贺岁酒,朱载林放下玉杯,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今日是元旦,辞旧迎新,朕与诸卿围坐同食,既是庆岁,也是想与大家议议新年的要紧事。”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徐阶放下筷子,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老臣等定当效力。”
朱载林点头,语气带着孩童的认真,却不失君主的条理:“去年一年,边墙安稳、鹿儿岛有了新矿车、工部还造出了能打骑兵的‘迫击炮’,都是诸卿的功劳。今年,朕想重点抓三件事:第一,延绥镇的迫击炮,开春后必须部署到位,让鞑靼再不敢靠近边墙;第二,陆老师提的水泥、砖石,工部要抓紧试制,若是成了,加固城墙、修炮位、铺百姓走的路都能用,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第三,鹿儿岛的矿场要扩建,户部得把物资供上,别让那边缺了药材、少了工具。”
徐阶率先回应:“陛下考虑周全!户部已备好了正月的贸易物资,初三就往登州港运,绝误不了启航;水泥、砖石要是试成了,户部立刻拨款支持批量造,先把延绥镇的城墙补一补,再修几条京郊的路,让百姓走起来不沾泥。”
李三才也跟着道:“陛下放心,锦衣卫已加派人手 —— 边墙那边,斥候每时辰巡一趟,盯着鞑靼的动静;鹿儿岛也跟萧策通了信,让他多留意周边部族,保证矿场能安心生产。”
陆砚昭放下酒壶,补充道:“陛下,军工总院今日已把水泥、砖石的配方给了赵小匠,他们今日就去京郊找材料,明日开始试;迫击炮的组装也快好了,正月中旬就能调试,开春准能送到延绥镇。”
朱载林听着,脸上露出笑容,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饺子,轻声道:“好,诸卿都想得周到。今日是元旦,大家不用拘谨,多吃些菜、多喝些酒,明日再安心办事。愿新的一年,大明安稳,百姓安康。”
众人齐声应和,重新举起酒杯,殿内的笑声、碰杯声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鞭炮声交织,温暖的灯火映着君臣们的脸庞,这顿元旦晚宴,既是庆岁的欢聚,也为大明新一年的顺遂,埋下了安稳的伏笔。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