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89 章:使团临城?边尘乍起
正德十七年(1522 年)?十二月初十
卯时?京城朝阳门
深冬的晨霜厚积如白盐,朝阳门的城楼檐角挂着冰棱,城楼下已列队肃立 —— 藏锋队内卫组 800 名外派队员身着玄色劲装,外罩厚棉甲,十连发步枪斜挎腰间,可拆卸枪刺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锦衣卫东城千户所 100 名校尉手持绣春刀,绯色官服外裹着貂裘,口鼻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凝结。沈锋与王勇并肩站在城楼之上,厚重的甲胄与蟒纹棉袍抵挡着刺骨寒风,目光望向东方的官道。
“按预案,使团入城后由猎鹰营护送至驿馆,藏锋队稽查组 200 人与锦衣卫西城千户所协同布防,沿途每隔五十步设一个暖炉岗,别让弟兄们冻着。” 沈锋展开布防图,指尖划过标注的岗哨点,“沈副营将那边已通过飞鸢传信确认,驿馆的炭火与食宿都备妥了,连厨房的食材都由锦衣卫验过了,确保温热适口。”
王勇抚着腰间的蟒纹腰带,眼中闪过锐利的光:“刚收到辽东急报(枭龙卫飞鸢传信,昨日午后从宁远卫发出,今晨卯时抵达),夜枭营暗探摸清了海盗的登陆点,就在宁远卫以东的乱石滩。这几日海面结了薄冰,海盗怕是想趁封海前抢最后一票,边军组 500 人怕是吃紧。” 他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与号角声,欧洲使团的旗帜在晨雾中隐约可见,旗帜边缘已沾了霜花。
辰时?京城驿馆
沈知薇身着绯色锦衣卫官服,外罩狐裘披风,正与驿丞核对使团住宿清单,桌上摆着刚绘制的《驿馆安防图》,连走廊的炭盆位置都标注着 “每一个时辰添炭一次”。“沈副营将,欧洲使团的女贵族卡洛琳公主要求单独住观景房,还想今日参观技艺学堂,说想看看大明冬日的工匠作坊。” 驿丞躬身禀报,双手冻得发红。
沈知薇点头,提笔在清单上批注:“观景房加设两层棉帘,安排内卫组 10 名留守队员值守,门窗加装暗锁;技艺学堂那边让赵小匠提前烧好地龙,准备新造的连弩与步枪模型,切记不可展示核心构造,暖炉要离模型远些。” 刚交代完,李颖身着银色鳞甲走进来,甲胄上的冰棱尚未化尽,鬓边沾着雪沫:“沈副营将,猎鹰营已将使团护送至城外,按您今早辰时初的飞鸢指令,沿途设了五个了望哨,每个哨位都备了姜茶。”
“辛苦李营将了。” 沈知薇递过画像,指尖因握笔有些发凉,“这是王指挥使签发的可疑人员名录,刚通过快马驿站送来(昨夜亥时从锦衣卫总署发出,今晨辰时到)。另外,陈猛的猛虎营五日前已过山海关,昨日通过飞鸢传信报了位置,今明两日就能到辽东,弹药补给车走的是破冰官道,八日能到,后勤部那边已用飞鸢确认发车。” 李颖接过画像,指尖划过名录:“放心,猎鹰营的人都揣着暖手炉值守,认熟了画像,绝不让可疑人员靠近驿馆。”
巳时?辽东宁远卫海岸(当日)
寒风卷着碎冰拍击礁石,藏锋队边军组 300 名外派队员趴在沙丘后的避风处,身上盖着厚毡毯,十连发步枪对准海面。留守的 200 人则在营地加固防御,新改良的连弩架在土墙上,箭囊里的弩箭沾了薄霜,士兵们不时呵气暖手。营地角落的高杆上,挂着枭龙卫专用的信号风筝,随时准备传递战况。
队长张毅紧握着望远镜,镜片上蒙了层薄雾,他用袖口擦了擦,见三艘挂着黑帆的快船正冲破薄冰驶来 —— 正是夜枭营暗探昨日通过飞鸢通报的海盗船。“等他们靠岸三十步再开火!别浪费子弹!” 张毅低声下令,队员们纷纷打开步枪保险,手指在扳机上搓了搓取暖。
海盗船渐渐靠近,甲板上的海盗裹着破旧棉袍,举着火铳,叫嚣着冲向滩涂,脚下的冰碴咯吱作响。“开火!” 张毅一声令下,步枪齐鸣,前排海盗应声倒地,余下的人慌忙退回船上,船桨划碎了海面的薄冰。“换连弩压制!” 张毅高喊,营地的连弩同时发射,十支弩箭精准穿透船帆,快船瞬间失去动力,在冰面上打转。
就在此时,远方传来马蹄声 —— 夜枭营抽调的 1000 名侦查兵赶到,马蹄踏碎薄冰,手中的步枪形成第二道火力网,海盗们见状,纷纷跳水逃窜,冰冷的海水瞬间没过大腿。“立刻放飞捷报鸢!” 张毅对信号兵喊道,信号兵迅速解开风筝,绑上 “击溃海盗,头目逃窜” 的简讯,风筝迎着寒风升空,直奔京城方向。
巳时?京城技艺学堂
赵小匠穿着新制的锦袍,外罩棉背心,正给卡洛琳公主展示连弩模型。作坊里地龙烧得正旺,墙壁上挂着晾晒的兽皮,模型按一比二缩小,保留了十连发装置,却去掉了核心的弹簧部件。“这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射程可达八十步,是后勤部入冬后新改良的,箭杆裹了桐油,不怕受潮结冰。” 赵小匠演示着上弦动作,手心冒了汗,“我们还有更厉害的十连发步枪,冬天也能正常使用,可惜是军用装备,不便展示。”
卡洛琳公主裹着裘皮大衣,眼中满是惊叹,通过译官问道:“沈副营将,听说贵国的火炮能在寒冬精准命中百米外的靶心?” 沈知薇笑着点头,递上《神威二号火炮图谱》(隐去了炮膛构造):“这是我们的火炮示意图,炮膛加了防冻铜套,已用于海疆防御,佛郎机的残余势力就是被它在上月击溃的。” 她注意到公主身后的侍从正偷偷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痕迹格外明显,不动声色地用眼神示意稽查组队员 —— 那侍从正是王勇标注的可疑人员之一,手指因紧张而蜷缩。
正说着,一名藏锋队通信兵跑进来,手中举着刚接收的飞鸢简讯:“沈副营将,辽东宁远卫巳时初传捷报,击溃海盗,缴获火铳五十支!” 沈知薇接过简讯,眼中闪过笑意,对卡洛琳公主道:“公主请看,这便是我大明的军情传递之术,千里之外的战况,半日便可知晓。”
午时?京城枭龙卫指挥使司
秦安身着暗紫色劲装,外罩棉甲,正对着沙盘推演泉州清剿方案,沙盘边缘结了层薄霜,他不时用手摩挲加热。桌案上摆着三架飞鸢信号接收器,分别对应泉州、辽东与京城周边。“传信泉州千户所,让他们接应夜枭营后,先摸清海盗窝点的布防,寒冬作战需省着用弹药,不可贸然行动。” 秦安对校尉下令,“用飞鸢传信,午时前务必送到,比快马驿站能省一日功夫。”
亲兵匆匆进来,身上带着寒气,递上辽东飞鸢捷报的抄本:“秦营将,边军组与夜枭营侦查兵击溃海盗,缴获走私火铳五十支!只是海盗头目逃脱了,可能往朝鲜方向去了,那边海面还没封冻。” 秦安眉头一皱,立刻提笔写指令,墨水因天气冷有些凝滞:“让边军组留守 100 人清理战场,烧好热水给弟兄们暖身,外派 200 人配合夜枭营追击,务必斩草除根!用加急飞鸢发出去,附上追击路线图,让他们申时前收到!”
他望着沙盘上的辽东版图,指尖划过飞鸢传递路线 —— 枭龙卫在京城、山海关、宁远卫、泉州等地设有十八个飞鸢驿站,紧急军情用加密简讯绑在特制风筝上,驿站间接力传递,白日看风筝颜色,夜晚看灯笼火光,千里之内当日可达,比传统快马快三倍。这是陆砚昭临行前特意完善的传递体系,专为应对边疆急情。
未时?辽东军屯
周明带着农技官给冬小麦盖草帘,脚下的土地冻得坚硬,需用镐头才能刨开缝隙。不远处的飞鸢驿站高杆上,刚升起的黄色风筝格外醒目 —— 这是收到京城补给指令的信号。远处的演武场上,女真助明军勇士们正跟着藏锋队留守队员学习步枪操作,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连成一片。
觉昌安裹着虎皮披风,拿着刚从飞鸢驿站取下的弹药补给指令,简讯用防水油纸包裹,字迹清晰:“沈副营将批复的二十箱弹药三日后就到,走的是破冰官道,有了这些,咱们再也不怕海盗趁冻来犯了!” 他晃了晃手中的简讯,语气难掩兴奋。
“不仅有弹药,陈猛的猛虎营昨日过了锦州,今早用飞鸢报了位置,今明两日就能到,还带来了神威二号火炮,炮身裹了厚毡,冻不坏。” 周明指着远处的工地,工匠们正顶着寒风砌火炮阵地,土墙上抹了防冻泥浆,“等火炮一到,宁远卫的海岸就是铜墙铁壁,开春就能种新的‘雪粟’了。” 正说着,一名助明军勇士跑来,脸上沾了冰碴:“周大人,夜枭营的暗探找到了海盗藏匿的粮食,都冻在雪堆里,是从咱们部落抢的!” 觉昌安眼中一怒,拳头攥得咯咯响:“这些恶贼!等陈营将到了,定要让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受罚!”
申时?京城皇宫
朱厚照在暖阁宴请欧洲使团,阁内烧着地龙,暖意融融,窗外已飘起细雪。沈锋、沈知薇与王勇陪同在侧,均卸了外层寒衣。卡洛琳公主看着庭中展示的 “雪粟” 样本,样本用棉盒装着,保持着干燥:“陛下,听说这种作物寒冬也能存活,亩产可达三石?” 朱厚照笑着点头,示意沈知薇讲解:“这是沈副营将主导推广的作物,耐寒耐旱,已在辽东军屯试种成功,明年将推广到全国,让百姓冬天也有粮吃。”
沈知薇上前一步,递上《农桑图册》,图册封面裹了油纸防雪:“公主请看,这是‘雪粟’的种植流程,冬天盖草帘就能过冬,很适合在山地种植。我们还从美洲引进了番薯、玉米,耐寒性更强,等陆国公的使团归来,便可试种。” 卡洛琳公主接过图册,指尖划过纸页,由衷赞叹:“大明不仅军事实力强大,连农桑技术都如此精妙,真是令人敬佩。”
席间,王勇悄悄递给沈知薇一张纸条,纸条揣在怀里带着体温 —— 锦衣卫校尉在驿馆搜出了那名可疑侍从的密信,用蜡封着才没受潮,上面用佛郎机文写着 “辽东海盗失利,需待开春再寻时机”。沈知薇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收好,与沈锋交换了个眼神 —— 刚通过飞鸢确认辽东战况,这边便查到阴谋,佛郎机的动作倒也迅速。
酉时?京城锦衣卫总署
王勇身着绯红蟒纹棉袍,正对着密信翻译稿沉思,桌上的油灯罩着玻璃罩,怕寒风刮灭灯火。沈知薇与沈锋推门而入,身上带着雪沫,刚进门便打了个寒颤。“这封信证实了海盗与佛郎机有关联,而且他们在京城还有内应,想等开春搞事。” 王勇指着译文,指尖因长时间握笔有些僵硬,“‘待开春再寻时机’很可能是指针对春耕或军改推广的阴谋。”
沈锋握紧腰间的绣春刀,刀鞘上沾的雪已化水:“藏锋队已加强驿馆安防,内卫组留守 400 人全天候值守,每班换岗时喝碗姜茶。稽查组彻查使团随行人员的背景,用飞鸢同步给泉州、辽东的锦衣卫千户所,让他们也留意关联人员。另外,让秦安的夜枭营在泉州加快清剿,刚用加急飞鸢发了指令,让他们趁海盗没来得及囤冬粮,一举端了窝!”
“我已让锦衣卫启动全城排查,重点核查与佛郎机有往来的商人,尤其是粮商与铁匠铺,排查进展每两时辰用飞鸢报一次。” 沈知薇补充道,“后勤部那边也加派了人手看管武器库,库房烧了地龙,新造的步枪与火炮都裹了棉套,值守情况通过飞鸢与快马双重报备,确保万无一失。” 三人围在地图前,指尖同时指向泉州与辽东 —— 两处虽远隔千里,却因飞鸢传信而实现军情同步,寒冬里的防线愈发紧密。
戌时?陆府书房
沈知薇卸下锦衣卫官服与披风,换上厚棉裙,却仍在核对辽东与泉州的飞鸢简讯,简讯都放在暖炉旁烘着,上面的火漆印清晰可辨。春桃端来一碗热姜汤:“夫人,老国公派人来说,军校的学员们听说辽东打了胜仗,都求着要去边疆历练,说不怕冷,老国公让他们先练暖身拳呢。” 沈知薇笑着接过汤碗,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底,目光落在桌上的 “盼归” 木盒上 —— 里面除了陆砚昭的书信,又多了辽东送来的海盗缴获火铳图样,图样是通过飞鸢传递的拓片,边缘虽有些模糊,却能看清纹路。
“承煜和明玥睡了吗?” 沈知薇问道,呵出的白气在暖炉旁很快消散。“睡了,小公子睡前还在算辽东的弹药补给,说明日要把算学本送给朱载霖公子看,还说要教小皇子数炭盆呢。” 春桃答道,“宫里还送来消息,皇后娘娘说等陆国公回来,要在暖阁办宴,不用怕冷了。”
沈知薇走到窗边,望着南方的夜空,雪花正无声飘落 —— 按航程,陆砚昭的使团下月中旬就能抵达欧洲,而泉州的清剿、辽东的防御也因飞鸢传信而调度自如。她仿佛看到远方的战船正冲破薄冰归来,带着美洲的种子与欧洲的盟约;看到枭龙卫的飞鸢在天空中连成线,将军情快速传递;看到将士们握着暖过的步枪,守护着边境的安宁。这便是陆砚昭留下的强军根基,用技术与制度,筑牢盛世的屏障。
夜色渐深,京城的万家灯火中,驿馆的安防岗仍亮着烛火,锦衣卫与藏锋队的队员们裹着棉甲并肩值守;辽东的飞鸢驿站高杆上,红色信号灯在雪夜里闪烁,通报着平安;泉州的官道上,夜枭营的士兵们望着天空的飞鸢指令,加快了行军脚步。这分散在四方的守护,因无形的信息脉络而紧密相连,在寒冬里等待归人,也迎接开春的黎明。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