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62 章:讲武开堂?万国来朝初露影
正德十四年(1519 年)?冬
京城西郊的大明讲武堂外,旌旗猎猎。演武场上,500 名从枭龙卫 6 营与边军中选拔出的学员身着统一劲装,整齐列队,眼神中满是期待 —— 今日是讲武堂正式开课的日子,也是大明系统化培养军事人才的开端。
陆砚昭身着银色铠甲,站在演武场高台上,目光扫过队列:“诸位皆是大明军中的精锐,今日入读讲武堂,不仅要学战术、练火器,更要明白‘为谁而战’—— 为守护大明的山河,为守护百姓的安稳!”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整齐的呐喊:“为大明!为百姓!”
首课由陆砚昭主讲 “多兵种协同战术”,他指着演武场一侧的模拟战场 —— 草原场景中布置着骑兵冲锋路线,海疆场景里停着仿制战船,山林场景中设有隐蔽哨位:“藏锋队的隐蔽侦查、海巡队的水上作战、边军的骑兵突击,并非孤立存在。比如宣府边防,需藏锋队摸清草原部落动向,边军骑兵才能精准突袭;泉州海疆,需海巡队牵制海盗主力,藏锋队才能潜入敌巢 —— 这便是协同的意义。”
随后,秦安演示骑兵战术,林峰讲解水上作战技巧,赵小匠则带着学员拆解改良连发火铳,讲解火器原理。学员们听得专注,不时提问,演武场上既有理论教学的严谨,又有实操训练的热血 —— 这正是陆砚昭打造讲武堂的核心目标:让纸上战术变为实战能力。
课间休息时,一名来自宣府边军的学员找到陆砚昭,兴奋道:“总教习,以前我们只会硬冲硬打,今日才知战术协同这么重要!若早学这些,去年宣府伏击战时,弟兄们能少伤亡不少!”
陆砚昭拍了拍他的肩膀:“讲武堂的意义,就是让更多将士少流血、打胜仗。好好学,未来你们都是大明边防与海疆的支柱。”
同日?广东广州海贸分司
广州港的码头上,与泉州港同样繁忙 —— 这是广州海贸分司设立后的首个贸易月,首批前往南洋的商船已返航,带回了满船的香料、象牙与珍珠,码头周边的商铺挤满了采购的商人与百姓。
分司负责人、原泉州督查司副使陈默正与锦衣卫千户一同核验商船货物:“按备案清单,这艘船应带回香料三千斤、象牙五十根,现在清点结果如何?”
锦衣卫千户递上清单:“香料三千零五十斤,象牙五十根,超出部分已按规定补征关税,无违禁品。商人说南洋诸国对大明的绸缎需求极大,下次想多带两千匹出海。”
陈默点头,在清单上签字:“告诉商人,只要按规定备案、缴税,朝廷支持他们扩大贸易。另外,让藏锋队海疆组的队员再查一遍周边海域,确保没有走私船只靠近。”
自广州海贸分司设立,藏锋队已抽调 50 名海疆组队员驻守此处,他们与锦衣卫协同,不仅摸清了广州至南洋的三条走私航道,还协助查获了两艘走私硫磺的商船,确保了贸易的规范有序。正如陈默在给京城的奏报中所写:“海贸分司与藏锋队协同,广州港走私绝迹,税银日增,商人安心,百姓受益。”
三日后?北方山西农桑区
山西的农田里,虽已入冬,却仍有忙碌的身影 —— 农技官正带着农民搭建育苗棚,准备明年春天播种从山东 “粮种繁育基地” 运来的改良 “耐寒粟” 种子。这是北方农桑新政从山东、河北向山西、陕西推广的重要一步。
负责山西农桑推广的工部郎中李谦,正查看育苗棚的结构:“这育苗棚用的是赵小匠改良的竹木结构,比山东的更抗风,适合山西的气候。大家一定要按图纸搭建,别漏了保暖层,否则种子会冻坏。”
一名老农捧着改良种子,眼中满是期待:“李郎中,山东来的人说,这种子亩产比咱们原来的粟米多三成?要是真这样,明年冬天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李谦笑着点头:“不仅如此,农技官还会教大家桑蚕养殖技术,明年秋天,咱们既能收粮食,又能卖蚕丝,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老农们听了,干劲更足,纷纷拿起工具搭建育苗棚 —— 冬日的寒风中,农田里满是对来年丰收的期盼。而这背后,是户部从海贸税银中划拨的十万两农桑补贴,是藏锋队在山西偏远地区排查豪强阻挠的努力,更是大明 “以海贸补农桑,以农桑稳民生” 的发展逻辑。
七日后?京城太和殿
朱厚照看着手中的三份奏报 —— 讲武堂开课顺利、广州海贸分司税银突破 50 万两、山西农桑推广进展顺利,脸上满是笑容。“诸位卿家,” 他的声音传遍大殿,“讲武堂培养人才,海贸充实国库,农桑安稳民生,大明如今的景象,是朕登基以来最欣慰的时刻!”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匆匆走进殿内,躬身道:“陛下,草原瓦剌顺义王派使者前来,说要亲自带贡品入京,为陛下贺寿,同时希望与大明深化互市,还提及想派子弟入读讲武堂,学习大明军事技术。”
殿内官员们顿时议论起来 —— 瓦剌使者此前虽常来,却从未有顺义王亲自入京的先例,更别提派子弟入读讲武堂。
朱厚照看向陆砚昭:“陆爱卿,你怎么看?”
陆砚昭躬身道:“陛下,顺义王亲自入京,既是对大明实力的认可,也是想深化双方关系的信号。派子弟入读讲武堂,看似学习军事,实则是想通过文化与技术交流,拉近与大明的距离 —— 这对边防稳定有利。臣建议,答应顺义王的请求,隆重接待他入京,同时让藏锋队加强宣府至京城沿线的安保,确保万无一失;讲武堂可设‘异族学员班’,单独制定课程,既展示大明的军事与文化,也避免核心战术泄露。”
杨廷和补充道:“陛下,顺义王入京,也是展示大明繁荣的好机会。可让他参观泉州、广州的海贸港,看看北方的农桑丰收景象,让他知道大明的强大不仅在军事,更在民生与经济 —— 如此,草原部落才会更愿意与大明和平共处。”
朱厚照点头,语气坚定:“准奏!礼部负责接待事宜,陆爱卿协调藏锋队与讲武堂,张尚书准备好展示农桑与海贸成果的文书 —— 朕要让顺义王看到,大明既有守护山河的实力,也有共享繁荣的诚意!”
三日后?陆府
陆砚昭回到府中时,沈知薇正整理藏锋队为顺义王入京准备的安保方案。“你看,” 她递过方案,“藏锋队已选出 100 名精锐,负责从宣府至京城沿线的隐蔽安保,重点排查山林与驿站,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另外,王勇也派了锦衣卫协同,确保万无一失。”
春桃端着热汤走进来,笑着说:“公爷,夫人,街上都在说瓦剌顺义王要亲自来京城,百姓们都很期待,说想看看草原的使者长什么样。还有,讲武堂的学员们听说要收草原子弟,都很兴奋,说想跟他们切磋战术呢!”
陆砚昭接过热汤,喝了一口,心中满是感慨:“从草原部落袭扰边防,到顺义王亲自入京贺寿;从海疆海盗猖獗,到万国商船来朝;从北方粮荒,到农桑丰收 —— 大明的变化,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沈知薇握住他的手,眼中满是暖意:“未来还会有更多变化,讲武堂会培养出更多人才,海贸会连接更多国家,农桑会让更多百姓吃饱饭。而我们,会一直陪着大明,看着它越来越强大。”
窗外,雪花轻轻飘落,覆盖了陆府的庭院,却挡不住屋内的温暖与希望。陆砚昭知道,顺义王入京只是大明走向繁荣的一个缩影,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终能实现 “山河永固、百姓安康” 的愿景 —— 而讲武堂的钟声、海贸港的船鸣、农田里的笑声,都是这一愿景最生动的注脚。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