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111 章:情起、政忙与恩荫之嘱
冬日的紫禁城,白雪皑皑,红墙黄瓦在雪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朱厚照坐在乾清宫的暖阁中,手中握着一份奏折,却有些心不在焉。近来,他听闻陆砚昭与锦衣卫副千户沈知薇走得很近,这本是臣子间的私事,但不知为何,他对此颇感兴趣。
刘瑾在一旁侍奉,见朱厚照心思似乎不在奏折上,便轻声问道:“陛下,可是奏折内容有何不妥?”
朱厚照放下奏折,抬眼说道:“大伴,朕近日听闻陆砚昭与那锦衣卫的沈知薇来往频繁,你可知此事?”
刘瑾心中一动,脸上却不动声色,笑道:“陛下,奴才倒是略有耳闻。这沈知薇在锦衣卫中可是个厉害角色,办事得力,手段果决,在一众男子中也能如鱼得水,难怪陛下当初力排众议提拔她做了副千户。”
朱厚照微微点头,说道:“沈知薇的确是个人才,朕当初见她在锦衣卫中表现出色,聪慧过人,便有意栽培。只是不知陆砚昭与她,究竟是因公务往来,还是另有情谊。大伴,你如何看待此事?”
刘瑾思索片刻,说道:“陛下,陆指挥使与沈副千户皆是朝廷栋梁,若他们因公务增进情谊,携手为陛下效力,那自然是好事。但若有其他情愫,只要不影响朝廷事务,倒也无妨。陛下圣明,想必他们也不敢因私情而误了公事。”
朱厚照听后,轻轻一笑:“大伴所言有理。只是朕好奇,若他们二人相互倾心,不知彼此心中对对方是何看法。”
此时,临近年底,整个朝堂都沉浸在忙碌之中。内阁大臣们忙于梳理一年来的政务,为即将到来的正德元年做准备。他们要整理各地的赋税账目,审查官员政绩,还要筹备新年的祭祀、庆典等诸多事宜。
李东阳、谢迁、刘健等内阁首辅们,每日在文渊阁中与六部尚书们反复商讨,力求在新的一年里,朝廷能有一番新气象。户部尚书忙着核算全年的财政收支,为来年的预算做准备;礼部尚书则全力筹备祭祀天地、太庙等大典的各项礼仪细节;兵部尚书审视着边疆防务,确保大明江山在新年之际安稳无忧。
而在慈宁宫中,张太后端坐在暖榻上,看着前来请安的朱厚照,眼中满是欣慰。“照儿,你登基已小半年有余,这半年来,为娘看到了你治理天下的决心与努力,朝廷在你的治理下,也算平稳。”
朱厚照恭敬地说道:“母后过奖了,儿臣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税银劫案已破,只是朝中事务繁杂,仍有诸多需要儿臣去完善。”
张太后微微点头,说道:“为娘知道你心中有数。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要学会平衡。如今你重用刘瑾等宦官,又倚仗内阁大臣,切不可让一方势力独大,以免威胁皇权。”
朱厚照认真聆听,说道:“母后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也在努力协调各方,让朝廷上下一心,共同为大明江山的稳固而努力。”
张太后神色变得郑重起来,说道:“还有一事,你需格外留意。镇国公府满门忠烈,对皇家忠心耿耿,你要多加照顾。” 说着,张太后从一旁的锦盒中取出一份泛黄的旨意,递给朱厚照。
朱厚照恭敬接过,缓缓展开,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正是父亲弘治皇帝的亲笔。旨意中,弘治皇帝细细阐述了镇国公府的不凡过往。镇国公陆崇渊,早期便膺任镇国大将军之职,同时执掌神秘的影阁事务,为朝廷暗中运筹帷幄。因其卓越功勋与超凡谋略,后荣升镇国大将军,功成身退,卸下影阁首领之任。
陆崇渊长子陆砚青,常年驻守北方边境,凭借过人的勇毅与智谋,多次击退外敌入侵,保我大明边疆安宁,为守护国土立下赫赫战功。次子陆砚昭,早年性格洒脱不羁,行事肆意。却在一次纵马意外摔伤后,仿若脱胎换骨,不仅性情变得沉稳内敛,所思所想更是愈发深邃,能力也随之显着提升。在弘治朝后期,陆砚昭凭借卓越的才能与无畏的勇气,屡建奇功,被委以影阁首领重任。他始终对皇家忠心耿耿,赤诚之心天地可鉴。
旨意末端,弘治皇帝言辞恳切,殷切期望朱厚照继位之后,务必善待、重用镇国公府满门。遇有重大事务,不妨多与他们商议,借助其家族的智慧与力量,共保大明江山永固。
朱厚照看完,心中满是感慨,说道:“母后放心,儿臣定不负父皇嘱托,厚待镇国公府。陆砚昭如今在虎豹卫指挥使任上,也的确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
张太后微微点头,说道:“那就好。镇国公府世代忠良,是我大明的柱石,你要善加利用他们的忠诚与才能。”
朱厚照又与张太后聊了许久,从朝堂政务到生活琐事,朱厚照在母亲面前,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心中满是温暖与安宁。然而,他深知,这看似平静的宫廷内外,实则暗流涌动,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掌控全局,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在这忙碌而又暗藏玄机的年底,陆砚昭和沈知薇依旧在暗中追查郑崇余党与留意刘瑾的动向,他们不知,自己的命运与这宫廷、朝堂的风云变幻,正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喜欢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