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镇里那场轰轰烈烈的技术推广会结束之后。
下溪村,这个麓山山脉脚下,原本毫不起眼的小村落,一下子成了整个红旗镇的焦点。
每天天不亮,通往村口的那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就变得热闹非凡。
马家村的拖拉机,满载着又粗又直的青翠毛竹,突突突地开了过来。
王家庄的牛车,拉着一袋袋雪白的生石灰,吱呀作响地缓缓驶来。
李家坳的汉子们,推着独轮车,车上装着红得像火一样的黏土,一边走,一边高声唱着山歌。
……
一时间,下溪村的村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比赶集还要热闹。
这些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热切的笑容。
他们用自己村里,最引以为傲的宝贝,来换取那个,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宝贵名额。
林远山,这位下溪村的老农民,如今成了村里最忙碌,也最受尊敬的人。
他每天就搬个小马扎,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
左手拿着一本账册,右手夹着一杆旱烟。
身边,还放着一个大大的茶缸。
每当有外村的人,拉着物资过来。
他都会不紧不慢地站起身,亲自上前去检验。
“嗯,马家村的竹子,不错,够粗,够直,都是上等的好料子。”
他拍了拍一根油亮的毛竹,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后,对着旁边负责记账的林小燕喊道。
“小燕,给马家村记上,毛竹五百根,学习名额,三个!”
“好嘞!”
林小燕清脆地应了一声,在账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行字。
马家村的村支书,立刻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谢。
“谢谢老先生!谢谢小姑奶奶!”
林远山摆了摆手,又走向另一辆牛车。
他抓起一把生石灰,放在手心里捻了捻。
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王家庄的,你们这石灰成色可不怎么好啊。”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带着一股小小的嫌弃。
“里面掺了不少没烧透的石头疙瘩。”
王家庄的村主任,顿时吓得满头大汗,连忙解释。
“老先生,这……这可能是底下的人,干活不仔细我回去就收拾他们!”
“我不是要收拾谁。”
林远山把手里的石灰末,拍了拍。
“我孙女说了,我们盖大棚,建猪舍,那是百年大计质量是第一位的。你们拿这样的东西来,不是糊弄我们是糊弄你们自己。”
“这批货,我们收下。但是,账,只能给你们记一千五百斤。”
“名额,也只能给一个。”
“要是想多要名额,就回去,拉好的来。”
他这番话说得有点难听,却又在情在理。
王家庄的村主任,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最后,还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老先生教训的是,是我们不对。我们这就回去,重新拉一批最好的来!”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下溪村的村口上演。
林远山就像一个严苛的考官,用他那双,看了一辈子庄稼的老辣眼睛,为孙女的“草莓计划”,把好第一道质量关。
慢慢地,外村的人都知道了。
下溪村林家的老爷子,是个不好糊弄的明白人。
想要去学技术,就得拿出真材实料的诚意来。
谁也别想,投机取取巧。
而下溪村的内部,更是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
林建国和李铁柱,这两个昔日老实巴交的农民成了工地的工头。带着村里的壮劳力,还有那些,用劳力来换取学习名额的外村人。
按照林冒烟画的图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
“一二三!起!”
十几个汉子,喊着号子,合力将一根粗壮的木梁,抬上了猪舍的墙头。
“水泥沙子跟上!快!”
李铁柱扯着嗓子,在工地上来回奔走,指挥着众人。
脸上虽然沾满了泥浆和汗水,但眼神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林家后院那片,原本荒芜的空地上。
一座座崭新的,高标准的温室大棚的地基,拔地而起。
那个被林冒烟命名为“一号生态循环养殖场”的科学猪舍,也已经初具雏形。
水泥地面,光滑平整,还带着微微的坡度方便冲洗。
墙角下预留出了深邃的排污沟,直接通往院外的集粪池。
整个下溪村,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奋斗的激情之中。
每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为自己,为家人,为村子,浇灌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那个六岁的小女孩林冒烟,此刻,却显得有些清闲。
她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背着小手,像个小老太太一样,在工地上溜达一圈。
检查一下工程质量,解答一下工人们提出的各种“技术难题”。
“冒烟,你说的那个三合土,石灰和沙子的比例到底是多少来着?”
一个外村的汉子,挠着头问道。
林冒烟奶声奶气地回答。
“王叔叔,石灰、沙子、黄土,比例是一比二比四。”
“搅拌的时候,一定要均匀,这样砌出来的墙,才结实!”
“哦哦哦!明白了!”
汉子恍然大悟,连忙跑去照办。
更多的时候,林冒烟是和顾承安、王胖墩这两个小跟班一起,蹲在草莓大棚里。
她正在给他们科普人工授粉。
“你们看,”
她指着一朵盛开的白色草莓花,对两个小伙伴进行现场教学。
“草莓花,是雌雄同蕊的。但是,在冬天的大棚里,没有蜜蜂和风来帮它们传粉。”
“所以,我们就要当一次小蜜蜂。”
她拿起一根,用鸡毛做成的柔软的小刷子。
小心翼翼地,在雄蕊上沾了沾黄色的花粉。
然后,再轻轻地刷到中间的雌蕊上。
“这个动作,一定要轻,不能伤害到花蕊。”
“每一朵花,都要刷到。这样,它才能结出,又大又甜的草莓果子。”
顾承安看得非常认真,他学着林冒烟的样子,也拿起一根小刷子,开始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
他的动作甚至比林冒烟,还要沉稳细致。
王胖墩则是负责捣乱的。
他拿着刷子,对着一朵花胡乱地捅了几下。
“冒烟,冒烟,我这样行不行?”
林冒烟看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
“胖墩哥,你这是在给花儿挠痒痒,不是在帮它生宝宝。”
一句话,把顾承安都给逗笑了。
就在这热火朝天的建设和充满童趣的忙碌中。
一个以技术输出为核心,以资源置换为纽带,以下溪村为中心的全新农业合作模式。
正在麓山山脉的深处,悄然成型。
赵卫国把这个模式,写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交给了镇领导。
镇领导看后,大为震惊连夜又上报给了县里。
县里的领导,在看到这份报告,和赵卫国附上的下溪村工地的照片时。
同样,被深深地震撼了。
他们敏锐地意识到。
这个被赵卫国命名为“下溪村模式”的东西。很可能,会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困境的,一把金钥匙!
喜欢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种菜被笑?我六岁成万元户首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