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府,承运殿。
秋日高悬,将金辉洒在巍峨的殿宇琉璃瓦上,流光溢彩。殿内,熏香袅袅,文武百官依序肃立,朱紫满堂,笏板森然,气氛庄重而喜庆。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丹陛之前那个身着特制四爪蟒袍的小小身影上。
年方七岁的刘晟,汉王刘衍与王后苏婉的嫡长子。虽童稚未脱,但那身蟒袍已衬出几分不凡气度。他小脸紧绷,眼神清亮,面对满殿威仪,竟无半分怯场,从容完成三拜九叩大礼,清朗童声回荡在寂静中:“儿臣刘晟,叩见父王。愿父王千岁,江山永固。”
王座之上,刘衍玄色王服加身,威仪天成。他目光扫过殿下群臣——荀彧之持重,贾诩之深算,郭嘉之奇诡,徐庶之忠孝,戏志才之缜密,田丰之刚直;关羽之傲,张飞之猛,典韦之悍,许褚之忠,赵云之勇,张辽之稳,于禁之严,徐晃之毅……这些随他扫平曹操、踏破东吴、收服马超、威震天下的班底,今日齐聚,见证他权力传承之始。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儿子身上,那份源自父亲的骄傲与期许几乎满溢。此子自幼聪慧绝伦,好学不倦,言行举止宛如成人,深得他心,更是大唐未来的希望。
“平身。”刘衍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刘晟谢恩起身,垂手恭立。
礼官唱喏,考问之仪开始。这非走形式,立年幼世子,需示其才智,以定群臣之心。
首问者仍是尚书令荀彧,他手持玉圭,温言道:“世子殿下,《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敢问其解?”
刘晟略作思忖,抬头应答,声音清晰:“回荀令君。祀者,礼也,在于凝聚人心,明上下之分;戎者,兵也,在于扞卫社稷,御外侮之侵。二者如鸟之双翼,不可或缺。然儿臣以为,祭祀贵在诚敬,非虚应故事;兵戈重在止戈,非穷兵黩武。父王常训导,内修文德以安百姓,外备武事以慑不臣,方为立国之道。”
荀彧眼中赞许之色更浓,微微躬身:“殿下能知本末,臣心甚慰。”
贾诩随即出列,声音平缓却直指核心:“世子年幼,若遇臣下功高,尾大不掉,何以制衡?”
此问让殿内气氛微凝。刘晟面色不变,看向贾诩,从容道:“贾公此问,儿臣以为,为君者,当先正己身,修德明义。德立则贤者归心,义明则小人避迹。父王待诸位叔伯推心置腹,共历生死,方有今日之盛。纵有桀骜,内有三省六部制度约束,外有父王天威与诸位将军忠勇,何惧之有?若一味猜忌权术,恐非社稷之福。”
贾诩目光微动,不再多言,退回班列。
郭嘉、田丰、徐庶等人又相继问了些经义、时务,刘晟皆能引据经典,结合平日听闻,对答如流,思路清晰,逻辑分明,虽见解难免带着稚气,但其早慧与沉稳已令众臣暗自惊叹。
刘衍看着儿子,心中快慰无比。他仿佛已见大汉盛世在此子手中延续、光大。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激荡心绪,从内侍所捧金盘中,取过那方象征世子尊位的螭虎纽金印。阳光映照,金印璀璨。
“刘晟听封!”刘衍声音洪亮,带着决断,“即日起,册封你为汉王世子!望你克勤克俭,敏而好学,将来承继大统,不负孤望,不负天下……”
“报——!!!”
一声凄厉至极的呼喊,如同九天惊雷,悍然劈碎了大殿的庄严与喜庆!一名玄甲暗卫,浑身浴血般风尘,踉跄冲入,扑伏于地,声音嘶哑欲裂:
“大王!八百里加急!益州急报!刘备纳陈宫、诸葛亮之谋,联结南蛮沙摩柯,起兵十五万,悍然东出!已连破巴东、巴郡、涪陵三郡!守将死战不退,请求救援!叛军前锋已逼近白帝城!”
“南蛮亦复猖獗!”
“三郡已失?!”
消息如同飓风掠过殿宇,瞬间引起巨大骚动!文武百官无不失色,惊怒交加!刘备,这个退守益州、汉中,看似偏安一隅的对手,竟选择在汉王册立世子的吉日,发动如此规模的全面进攻!还引来了凶悍的南蛮为援!
刘衍握着金印的手骤然收紧,指节发白,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眼中寒光暴射,杀意凛然。好个刘备!好个诸葛孔明!他刚刚平定中原、江东,正欲整合力量,巩固内政,竟被如此狠狠捅了一刀!
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关羽丹凤眼开阖,寒光四射;张飞环眼圆睁,钢髯戟张;赵云、张辽等将皆面露凝重,战意升腾。文臣谋士们则迅速交换眼神,脑中急转,思索应对之策。
就在这片震惊与愤怒的旋涡中心,那个清亮的童音,再次穿透嘈杂,响彻大殿,带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
“父王。”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只见那小世子刘晟,已转过身,面向王座。那张稚嫩的脸上,竟无半分惊慌,只有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决断。
刘衍强压怒火,沉声道:“晟儿,讲!”
刘晟仰头,目光清澈而锐利,语速平稳,字字清晰:“儿臣以为,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添翼,兼有南蛮之助,其势确不容小觑。然其倾巢而出,后方必然空虚。彼倚仗者,无非秦岭之险与南蛮之扰。”
他略微一顿,继续道,思路竟异常缜密:“儿臣愚见,可双管齐下。其一,命张辽将军即刻率合肥精锐,大张旗鼓,做出兵分两路,一路佯攻荆州西部,一路威胁汉中东部之态势。诸葛亮用兵谨慎,必虑及根基,需分兵守御,如此可牵制其大量兵力,减缓益州正面压力。”
“其二,”刘晟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洞察力,“速派使者,持父王手书,前往凉州,令马超将军不必来援,而是集结西凉铁骑,做出自祁山道南下,直逼汉中之势!刘备若知马孟起威胁其汉中根本,必不敢全力东进!甚至可能被迫回援!此乃‘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
“如此一来,”刘晟最后总结道,“刘备首尾难顾,诸葛亮纵有通天之智,亦难免束手束脚。我军则可赢得时间,调集主力,稳扎稳打,收复失地!”
话音落下,整个承运殿,陷入了一片绝对的死寂!
落针可闻!
荀彧手中的玉圭微微颤抖。
贾诩那双总是半开半阖的眼眸,此刻精光爆射,死死盯着刘晟。
郭嘉脸上的慵懒早已被极度的震惊取代,他甚至下意识地向前微微倾身。
田丰则是一脸难以置信。
丹陛之上,刘衍心中的震撼更是无以复加!他看着殿下那个小小的身影,听着那番不仅精准判断局势,更能调动己方大将(张辽、马超),运用“围魏救赵”这等高明战略的谋划……这真是一个七岁孩童?
此策虽细节有待商榷,但其战略眼光之老辣,对各方心理把握之准确,已远超寻常谋士!
死寂之后,是轰然而起的议论声!众臣再看刘晟的目光,已彻底不同!那不再是看一个聪慧的王子,而是在看一位天生的统帅,一位或许注定要引领大唐走向更高峰的继承者!
刘衍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潮,目光如电扫过群臣,将手中那方沉甸甸的世子金印,无比郑重地,放在了刘晟高高举起的小手上。
金印入手,冰凉的触感之下,是滚烫的责任与期许。
他看着儿子那双清澈却已初现峥嵘的眼眸,声音斩钉截铁,如同金铁交鸣,响彻大殿:
“准!世子所奏!依策行事!”
喜欢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