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春,中原战事正酣。青州刘衍面临即位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东线,大将关羽、高览与孙权大军于合肥、濡须口一线反复拉锯,江东水陆并进,战况胶着;北线核心,刘衍亲自坐镇官渡,与曹操主力精锐隔河对峙,双方营垒相连绵延百里,斥候交锋、谋略互算,每日消耗巨大,却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总攻,局势紧绷如同满弓之弦。
就在这刘衍、曹操、孙权三方角力,刘衍倍感东西两线压力之际,一骑快马自南方冲破重重关卡,携带着一个足以震动整个中原战局的消息,直入刘衍位于官渡的中军大帐。
“报——!大王,宛城急报!北地枪王张绣,遣使送来降表,愿举南阳全郡,归顺我青州!”
帐内原本凝重的气氛,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即便是素来沉稳的刘衍,此刻也不禁动容,豁然起身:“张绣?此言当真?!”
谋士郭嘉(虽体弱,仍随军参赞)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轻咳一声笑道:“恭喜主公!此真乃天助我也!张绣拥精兵数万据守南阳,卡在曹操腹心之地。其若归顺,无异于在曹操背后插入一柄利刃!”
荀彧亦捻须颔首,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张绣此人,骁勇善战,尤精枪法,其麾下西凉铁骑余部更是不可多得的精锐。更关键者,南阳郡北接司隶,东临许都,南扼荆襄,乃是真正的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得南阳,我可西出武关威胁关中,南下襄阳震慑刘备,更可直逼曹操老巢许昌!曹操后方震动,其前线军心必乱!”
刘衍快步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死死钉在南阳的位置上,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利弊权衡。张绣的突然投诚,诱惑巨大,但风险亦存。此人曾降曹复叛,斩杀曹操爱将典韦、子侄曹昂,与曹操有血海深仇,其投诚动机可信。但此刻自己正与曹操主力对峙,能否分兵接应?又会否是曹操的诡计?
“张绣使者何在?带上来!”刘衍沉声下令。
片刻,一名风尘仆仆但眼神精干的文士被引入帐内,正是张绣的心腹谋士,也是促成此次投诚的关键人物——李儒。(注:李儒自关中之乱以后就走出关中,在半路上遇见劫匪时被张绣所救,成为了张绣军师)
李儒从容行礼,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诚意:“宛城偏将张绣,拜上青州牧刘使君。曹贼暴虐,挟持天子,屠戮忠良,与我主有杀叔(张济)之仇,更有宛城血债。我主常恨力单,未能雪耻。今见刘使君,兴仁义之师,扫荡群丑,威加海内,心向往之。特命文优前来,献上南阳郡图册户籍,愿举众归附,供使君驱策,共讨国贼曹操!唯望使君不弃,速发王师,接应宛城,以防曹贼反扑。”
李儒言辞恳切,逻辑清晰,更是亲自前来,无疑增添了投诚的分量。
刘衍目光锐利地盯着里儒:“文优先生,我素知你之才。张将军之心,孤已明了。然,此刻孤与曹操对峙于此,大军难以轻动。若曹操闻讯,抢先发兵攻宛,如之奈何?”
李儒微微一笑,成竹在胸:“使君明鉴。曹操主力尽在此地与大王对峙,许昌空虚,焉敢轻易分兵南下?即便派遣偏师,我宛城兵马倚仗城防,足以固守待援。大王无需立刻分派大军,只需遣一员上将,率数千精骑,星夜兼程,持使君旗号前往宛城,宣示主权,稳定人心。同时,大王可在此大张旗鼓,宣扬张将军来投之事,则曹操军心必乱!其若回师,使君可趁势掩杀;其若不动,则宛城已入大王彀中。此乃一举两得之计。”
刘衍与郭嘉、荀彧、贾诩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赞许。李儒此计,老辣至极。
“好!”刘衍不再犹豫,朗声道,“张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我心甚慰!我得张将军,犹如高祖得韩信啊!即日起,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赐爵宛城侯,仍领本部兵马,镇守南阳!李儒先生,封为军师祭酒,参赞军机!”
他随即点将:“赵云听令!”
“末将在!”赵云踏前一步。
“命你率五千白马义从,即刻出发,昼夜不停,赶往宛城,代表我接纳张绣将军所部,稳定南阳局势!若遇曹军,可相机决断!”
“末将领命!”赵云毫不迟疑,转身便去准备。
同时,刘衍下令,将张绣归顺的消息迅速在军中散播,并故意让对岸的曹军侦知。
消息传开,唐军士气大振!而曹营之中,则是一片惊骇与恐慌。曹操闻讯,又惊又怒,险些晕厥。南阳失守,意味着他的侧翼和后方完全暴露,许都直接面临威胁。他虽恨得咬牙切齿,却因主力被刘衍死死拖在官渡,根本无法抽调足够兵力去夺回南阳,只能眼睁睁看着这颗关键的棋子落入刘衍手中。
张绣的归顺,如同在僵持的天平上,为刘衍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它不仅瞬间改善了刘衍的战略态势,极大地动摇了曹操的军心,更向天下昭示了刘衍的向心力与吸引力。北地枪王的旗帜,从此飘扬在青州的阵营之中,预示着中原的局势,开始向着对刘衍有利的方向,加速倾斜。
喜欢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