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的隆冬,严寒如同无形的猛兽,啃噬着万物生机。北风凄厉如鬼哭,裹挟着冰碴雪沫,一刀刀刮过新近加固的土坯城墙,卷起地上沉积的雪粉,抽打在行人脸上,留下针刺般的痛楚。
尽管顾雍与王璨夙兴夜寐,将内政梳理得条理分明,百姓们也凭借以工代赈获得了勉强果腹的口粮和得以栖身的陋室,但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依旧如同悬顶之剑,冰冷地横亘在所有人面前。
这日,张辽顶着能撕开裂帛的狂风,步履匆匆地踏入将军府正堂,厚重的皮帘落下,隔绝了部分呼啸,却带进一股刺骨的寒气。
他眉毛、胡须甚至睫毛上都凝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铠甲边缘挂着细小的冰凌,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凌大哥,情况不妙!城内各处囤积的柴火已即将告罄!这鬼天气,野外砍伐异常艰难,况且周边数十里内,能砍伐的林木早已砍伐殆尽。若是燃料彻底断绝,只怕……只怕不少体弱的百姓,尤其是那些难耐风寒的老人与孩童,很难撑过这个冬天了!”
堂内,那盆原本提供温暖的炭火,此刻也因木炭所剩无几而火光黯淡,映得众人脸上阴晴不定。蔡邕、顾雍等人闻听此言,眉头瞬间紧锁,心头如同压上了千斤巨石。燃料,这本是边塞苦寒之地冬季生存的命脉,此刻却成了最致命的短板。
凌云闻言,心头却是猛地一跳。朔方……并州北部……这不正是后世被誉为“煤海”的内蒙古腹地吗?
这里理应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他努力回忆着模糊的地理知识,依稀记得这一带应当存在浅层矿脉,甚至可能有露天的煤矿!
他立刻目光灼灼地看向张辽,追问道:“文远,你和你麾下那些熟悉地形的儿郎,平日巡防游猎,可曾在这周边见过一种黑色的、看似石头却能燃烧的物事?它或许比寻常石头略轻,呈现出层叠之状,很可能就裸露在某些山坡背风处或是干涸的河沟之中?”
张辽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怔,随即凝神仔细回想。他手下那些本地招募的少年,对朔方周边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了如指掌。
片刻之后,他眼中骤然闪过一道亮光,猛地一拍额头:“凌大哥,你这么一提,我倒是记起来了!在城北约十里外,确有一处名叫黑石沟的荒僻山沟!那里满地都是这种黑黢黢的怪石!
我们早年狩猎时还曾试着拿它垒过临时灶台,谁知这东西极易点燃,烧起来火光倒是旺,可那黑烟又浓又呛,还带着股怪味,熏得人头晕眼花,所以后来再没人用它。大家都管它叫‘鬼石’或‘毒石’,视之不祥。”
没错!就是煤炭!烟大呛人,正是因为燃烧不充分以及其中含有的硫等杂质!
凌云猛地一拍身前桌案,脸上绽放出难以抑制的欣喜之色:“就是此物!文远,你此番立下大功了!那不是招灾的鬼石,那是‘乌金’!是上天赐予我等度过此番劫难的救命珍宝!”
“乌金?”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连饱读诗书的蔡邕也投来惊异与好奇的目光。
凌云强压激动,耐心向众人解释:“此物名为石炭,亦可称之为煤。其蕴藏之火力,远超寻常木柴,一旦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足以抵御这塞外极寒!
至于那烟气之患,只需稍加处置,便可化解于无形!” 他随即详细阐述了如何寻找并挖掘(优先选择裸露易采之处)、如何初步筛选剔除混杂的石块、以及最为关键的一步——制作简易的“蜂窝煤”和配套的、带有排烟装置的炉具。
“我们可以取用黏土,与粉碎后的煤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匀,再用特制模具压制成中空多孔的煤饼。如此形状,可使空气流通顺畅,燃烧更为充分彻底,烟气自然大减。同时,需令工匠打造一种专用的铁皮炉具,炉体需密封,上方务必留有烟道,连接铁皮烟囱,将燃烧产生的烟气直接导至屋外。如此,屋内取暖可得其利,而免受其害!”
凌云一边清晰地说着,一边顺手拿起桌上的炭笔,在摊开的纸张上迅速勾勒出蜂窝煤的样式和带有烟囱的炉具示意图。
顾雍听得双目熠熠生辉,他立刻洞察到这东西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与潜力:“若一切真如凌贤弟所言,此物不仅能解我等眼下燃眉之急,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神物!我即刻便去组织可靠人手,由文远将军引路,火速前往黑石沟进行开采!”
蔡邕亦是抚须颔首,眼中满是赞叹与欣慰:“云儿真乃天授之智,慧眼独具!竟能识得此等埋没于荒僻之地的宝物,化无用为有用,变弊为利,实乃朔方百姓之福!”
军情如火,说干就干。在张辽的亲自带领下,顾雍迅速从流民中挑选出数百名身体强健、吃苦耐劳的青壮,组成第一支采煤队,携带者凌云设计的镐、锹、筐等简易工具,顶着漫天风雪,毅然开赴城北的黑石沟。果然,正如张辽所言,那里存在着大片易于开采的露天煤层!
当第一批乌黑发亮的煤炭被牛车、人力艰难地运回朔方城后,凌云立刻召集城内所有铁匠、泥瓦匠,亲自在现场监督指导,依据图纸,连夜赶制出了第一批带有铁皮烟囱的专用炉具和用于压制蜂窝煤的木制模具。
当第一个试验炉在将军府院落中被点燃,蓝色的火苗在蜂窝煤的孔洞中活泼地跳跃、升腾,稳定而灼热的气浪源源不断向四周扩散,而所有的烟气都顺从地通过铁皮烟囱升上高空,未在室内留下一丝呛人的痕迹时,围观的所有人,从将领到工匠,无不震撼动容!
温暖!一种他们在此地严冬中从未体验过的、持久而强劲的温暖,包裹了每个人!
“神物!真乃天赐神物也!” 蔡邕感受着那驱散骨髓寒意的热流,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顾雍更是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他立刻大规模动员百姓,将人手分为采掘、运输、制煤、筑炉数队。采掘队由兵士护卫,在黑石沟扩大开采。
制煤队在城内搭建的工棚里,将运回的原煤粉碎、过筛、混合黏土、压制成型、晾晒风干;筑炉队则分散到各处,和泥制坯,按照标准赶制家用炉具,并在几处选定的宽敞公用房屋内砌筑可供多人共享取暖的大型炉灶。
当一筐筐乌黑闪亮的“石炭”和一个个冒着袅袅青烟(通过烟囱)的崭新炉具,被衙役们逐一送入那些最为困顿、最缺御寒之物的百姓家中时,整个朔方城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的平静湖面,瞬间沸腾了!
那些原本在四面漏风的破屋里蜷缩着、以为难逃冻毙命运的男男女女,此刻难以置信地围聚在散发着灼人热浪的铁炉旁,感受着那足以融化冻结四肢百骸的温暖,许多人伸出颤抖的手,反复触摸那滚烫的炉壁,随即抱头痛哭,那哭声里饱含着绝处逢生的狂喜与对上苍的感激。
“暖!真暖啊!这比围着那点柴火星子烤强出百倍!”
“凌公……凌公定是星宿下凡!连地底下埋着的黑石头都能点化成宝!”
“有了这宝贝,娃娃们不用再挨冻了!凌公这是救了我们全家性命啊!”
“爹,您老人家感觉到了吗?是凌公赐下的‘乌金’在发热……”
街头巷尾,坊间邻里,处处洋溢着对凌云近乎神化的崇敬与感激。这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温暖,远比任何慷慨激昂的誓言或虚无缥缈的承诺,更能穿透人心,征服意志。
百姓们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些乌黑的蜂窝煤,如同对待传家之宝,对凌云的忠诚与拥戴,在这一刻攀升到了无可比拟的顶峰。这“乌金”带来的,不仅仅是驱散肉体严寒的温度,更是凝聚人心、点燃希望的熊熊烈焰。
朔方的这个冬天,因为“乌金”的横空出世与巧妙利用,不再仅仅是酷寒与死亡的代名词。家家户户屋顶上竖起的铁皮烟囱里,升腾起的不仅仅是煤炭燃烧产生的青烟,更是对生活重燃的信心与对未来无限的期盼。凌云在他子民心中的形象,已然超越了世俗的官长,变得坚不可摧,稳如泰山。
而凌云独自静立于寒风依旧凛冽的城头,深邃的目光俯瞰着下方。但见无数烟囱口徐徐吐出的、交织成片的青色烟霭,在白雪覆盖的屋顶上空袅袅盘旋,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他知道,自己不仅为这片饱经风霜的土地找到了对抗严冬的利器,更为它开辟了一条通往更坚实、更繁荣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群美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