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年节的喜庆气儿,像那门上贴的红对联,瞧着鲜亮,却经不住几日风霜。正月十五的花灯还没挂起,“林记”厂院里那股子因资金到位而焕发的活泛劲儿,便被更实际、更紧迫的担子压得沉甸甸的了。
晓燕心里那本账,算得门儿清。扶持基金是救急的拐棍,不能当饭吃。“林记”要想真站起来,光还清旧账、发得出工资远远不够,得找到能自个儿造血、能往前奔的新路子。这路子,在她看来,还得落在那扇曾经对她紧闭的、省食品工业研究所的大门上。
正月里,厂子还没正式开工,晓燕便催着沈技术员,一头扎进了那堆关乎“林记”前途的图纸和文稿里。这一回,不比上次仓促。沈技术员像是要把研究所受的“羞辱”都化作动力,对照着孙主任、刘工那些尖锐的问题,还有鲁工留下的宝贵笔记,没日没夜地熬着。他把那本“生产工艺规范”几乎推倒重来,删掉了大量“适量”、“酌情”之类模糊的字眼,尽可能地用数字说话——和面水温的波动范围,醒发时间的上下限,烤炉不同区域的温差记录……甚至,他还尝试着将李师傅那些“面光、盆光、手光”的经验性描述,与面团硬度、含水量等初步的物理指标联系起来,虽还粗糙,总算有了个努力的方向。
他还根据鲁工之前的试验数据和自己的一些设想,起草了一份名为《关于传统老面肥与现代酵母技术复合发酵的应用探索》的建议书,字迹工工整整,图表画得一丝不苟,虽透着学生气的稚嫩,却也饱含着热忱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
晓燕看着沈技术员熬得通红的眼睛和那厚厚一沓重新整理好的材料,心里既欣慰,又有些发酸。她知道,这年轻人是把整个身心都扑在“林记”上了。
“晓燕,你看这样行不行?”沈技术员把最终定稿的材料递给她,声音因疲惫而沙哑,眼神却亮得灼人,“这次,咱们把数据做得更扎实,把想法说得更明白!我就不信,打动不了他们!”
晓燕翻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图表,有些她看得懂,有些依旧似懂非懂,但她能感受到里面沉甸甸的分量。“成!”她用力点头,“咱就拿着这些,再去敲一回研究所的门!”
这一次,晓燕谁也没带,只身一人,再次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班车。心境与上回截然不同。少了些惶恐不安,多了几分破釜沉舟的决绝。怀里那份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材料,像是她的铠甲,也是她的投名状。
再走进那栋灰扑扑的研究所大楼,穿过那条寂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走廊,晓燕的脚步稳了许多。她在“传统食品研究室”门口站定,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坐车而略显褶皱的衣角,这才抬手,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
开门的还是那位孙主任。他见到晓燕,似乎并不意外,推了推眼镜,侧身让她进来。
办公室里,依旧是那股熟悉的、混合着旧书和化学试剂的味道。刘工也在,正坐在显微镜前,听到动静,回头看了一眼,目光在晓燕脸上停留一瞬,又转了回去,没什么表情。
“孙主任,刘工,过年好。”晓燕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
“过年好。”孙主任指了指墙边的椅子,“坐吧。这次来,是……”
晓燕没等他说完,便将那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双手递了过去:“孙主任,刘工,这是俺们根据上次您二位提的意见,重新整理的材料。包括修订后的生产工艺规范,还有一些……关于俺们‘林记’老面肥和后续发展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请您二位再费心看看。”
孙主任接过信封,入手沉甸甸的。他打开,抽出里面厚厚一沓材料,先是快速浏览了一遍目录和结构,脸上没什么变化,然后才仔细地翻看起来。这一次,他看得比上回慢了许多,手指在某些数据和图表上会稍作停留。
刘工不知何时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走了过来,拿起那份关于老面肥的建议书,默不作声地看着。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晓燕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指尖微微蜷缩,心里像是揣了面小鼓,咚咚地敲着。她努力保持着镇定,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追随着孙主任和刘工脸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
孙主任看完了主要部分,合上材料,抬起头,看向晓燕。他的眼神里,少了几分上回的审视和疏离,多了些探究。
“这次的材料,比上次有进步。”他开口了,语气依旧平淡,但话里的内容却让晓燕心头一喜,“数据的规范性、条理性都强了不少。尤其是尝试将老师傅的经验进行量化关联,这个思路是对的,虽然还很初步。”
他顿了顿,手指在那份《老面肥应用探索》的建议书上点了点:“这个设想,也有点意思。传统老面肥的菌群复杂,风味独特,但稳定性差,效率低。如果能与现代酵母技术结合,取长补短,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旁边的刘工也难得地开了口,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却不再是纯粹的批评:“样本数据还是太少。老面肥的菌群构成、代谢产物,需要更系统的分析。合作,不是纸上谈兵。”
这话,听着依旧严厉,却不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晓燕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连忙说道:“俺明白!需要俺们配合做什么,您尽管说!取样、记录、试验,俺们一定全力配合!”
孙主任和刘工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样吧,”孙主任沉吟片刻,做出了决定,“你们这份材料和设想,我们收下了,需要内部讨论评估一下。另外,如果可能,我们希望你们能提供一份你们正在使用的、不同批次的‘老面肥’样本,以及详细的生产记录。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微生物和理化分析。”
要老面肥的样本!还要生产记录!
晓燕的心怦怦直跳,几乎要从胸腔里蹦出来。这不再是简单的“看看”,而是要动真格的了!她强压住激动,连连点头:“没问题!俺回去就准备!尽快给您送来!”
从研究所出来,省城的阳光正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晓燕站在大楼前的台阶上,回头望了望那扇深绿色的木门,只觉得那门似乎不再像上次那样冰冷和沉重了。
虽然依旧没有明确的合作承诺,但这一次,门缝里,总算透进了一丝光亮。
她知道,回去后,又有得忙了。取样,记录,还要说服李师傅,拿出那被视为“命根子”的老面肥……这每一步,都不容易。
但此刻,她的脚步是轻快的,心里是充满希望的。
这再叩研究所的门,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