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集:仓廪渐实民心安
破庙的晨雾还没散尽,双经渡已蹲在药瓮旁搅动汤药。陶瓮里翻滚的药汁泛着深褐色泡沫,空气中弥漫着青蒿与板蓝根的苦涩气息,混着远处粮仓飘来的米粥香,在虢州城的晨光里缠成一股奇特的味道。
“先生,今日的药比昨日浓些。”随安蹲在旁边添柴,手背被灶火烤得发红。这少年原是城郊药农的儿子,连日来跟着双经渡辨识药材、熬煮汤药,手掌早已磨出薄茧,可眼里的光却比初见时亮了数倍。
双经渡手腕轻转,竹勺刮过瓮底发出细碎声响:“《内经》说‘病进则药增’,这几日新增的患者多是体虚之人,药力得再沉三分。”他抬头望向庙外,晨光里已有百姓扛着空碗往粮仓方向走,脚步虽缓,却比前日多了几分生气。
三日前刺史李嵩终是松了口,答应开放城西粮仓煮粥。那会儿双经渡站在刺史府的青砖地上,看着李嵩捏皱的公文——上面是陇右道按察使催问疫情的朱批,墨迹几乎要透纸背。他将绘制的疫情地图在案上铺开,指尖点过城西那片密密麻麻的红点:“大人请看,此处是贫民聚居的坊巷,三日前每日新增二十余人,昨日开仓后只添了七个,这便是《内经》说的‘谷气足则正气生’。”
李嵩当时盯着地图上的红点,喉结动了动。双经渡又道:“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心安才好抗疫。您开放粮仓,百姓念着您的恩,煎药、隔离才肯听劝。”他从袖中取出一卷《金刚经》,却没翻开,只轻声道,“经上说‘上报四重恩’,一为父母恩,二为众生恩,三为国王恩,四为三宝恩。大人守着这虢州城,便是报众生恩啊。”
此刻双经渡望着粮仓方向,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回头见是那位丧子的老妇,正背着半篓晒干的艾草往药堆旁挪。她的发髻用一根骨簪绾着,鬓角的白发沾了些草屑,可脊背比前日挺直了些,不像刚来时总佝偻着,仿佛随时会被悲伤压垮。
“张阿婆,今日怎么不多歇会儿?”双经渡停下搅药的手。
老妇将艾草倒在竹席上,枯瘦的手指慢慢理着草叶:“先生说的,助人时气能顺。”她声音还有些沙哑,却比前几日清晰,“昨日见王二家的熬药时烫了手,我想着我眼神还行,帮着看火。”
随安在旁笑道:“阿婆昨日帮着分药,分毫不差呢。”
老妇嘴角牵了牵,像是想笑,眼眶却先红了。她望着竹席上的艾草,忽然说:“我儿小时候,总跟着我来这破庙旁的坡上割艾草。他说这草闻着苦,烧起来却香……”话说到一半,她抬手抹了把脸,“先生,我没耽误事吧?”
双经渡摇摇头,将刚舀出的一碗温药递过去:“您这是在帮大家,也是在帮自己。《内经》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您把心思放在别处,肺气就顺了。”
老妇接过药碗,这次没再推拒。药汁滑过喉咙时,她皱了皱眉,却硬是没吐出来。随安在旁递过块晒干的枣糕:“阿婆含块这个,就不那么苦了。”
正说着,庙外忽然传来喧哗声。几个扛着锄头的汉子拥着个衙役往这边走,那衙役穿着藏青公服,腰间的铜带扣在晨光里晃眼。双经渡认出他是刺史府的主簿周衡,前日来查医棚时,还板着脸说“若疫情扩散,拿你是问”。
周衡走到药瓮旁,目光扫过排队领药的百姓,又看了看竹席上晾晒的药材,眉头皱了皱:“双经渡先生在?”
“周主簿有何吩咐?”双经渡放下竹勺。
周衡从袖中取出一张纸:“刺史大人让我来看看,这几日粮仓的消耗。”他展开纸念道,“粳米三百斤,糙米两百斤,还有……”他顿了顿,“加了些紫苏、陈皮同煮?”
“是。”双经渡道,“《内经》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粥里加些理气的药材,能助百姓抵御湿邪。”
周衡哼了声,却没反驳。他走到领粥的队伍旁,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孩童正捧着粥碗,小口小口地吹着热气,碗沿沾着的米粒都被他用舌头舔干净了。孩童身旁的妇人眼眶红肿,却不停地劝孩子:“慢点喝,锅里还有。”
“这几日,真的少了些病人?”周衡忽然问身旁的汉子。
那汉子扛着锄头,黝黑的脸上满是诚恳:“周主簿,真的!前日我家婆娘还烧得说胡话,喝了先生的药,又喝了粮仓的热粥,今日能起来缝补了。”他指了指不远处,“您看,刘老爹前日还躺着哼哼,今早都能帮着搬柴了。”
周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个老汉正弯腰抱柴,动作虽慢,却透着股劲。他沉默片刻,又问双经渡:“你说的那套法子,真能稳住疫情?”
“能不能稳住,要看人心齐不齐。”双经渡道,“药能治病,粥能养身,可若百姓心里慌,再好的药也没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疫情看着吓人,其实就像这晨雾,太阳出来了,自然会散。可要是大家自己乱了阵脚,雾就变成了瘴气。”
周衡没接话,只是将那张消耗清单折好,放进袖中。他转身要走时,忽然瞥见老妇正帮着一个瘸腿的少年舀药,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自家孩子。少年喝完药,脆生生道:“谢谢阿婆。”老妇点点头,眼里竟有了笑意。
“先生,”周衡走到庙门口时忽然停下,“刺史大人说,若这粥真有用,明日……再多拨些柴火。”
双经渡合十行礼:“多谢大人。”
周衡没回头,大步走了。扛锄头的汉子们却欢呼起来:“听见没?明日多给柴火!”“这下熬药更方便了!”
随安望着周衡的背影,挠挠头:“他好像没那么凶了。”
双经渡笑了笑,转头看向老妇。她正蹲在药瓮旁,用布仔细擦着刚才少年用过的碗,阳光落在她的白发上,竟泛出些暖意。
“阿婆,”双经渡道,“今日的药,您觉得怎么样?”
老妇抬起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些:“苦,却也暖。”她顿了顿,声音轻下来,“就像我儿走的那天,我以为天塌了,可现在……”她望着排队领药的百姓,“看着这些人好好活着,我好像……没那么疼了。”
双经渡拿起竹勺,重新搅动药瓮。褐色的药汁在勺里打着转,散发出越来越浓的香气。远处的粮仓飘来米粥香,与药香缠在一起,在虢州城的晨光里,慢慢漫向每条街巷。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刺史的态度松动了,可疫情未平,人心未稳,前路还有太多难关。但此刻看着老妇眼里的暖意,听着百姓低声的笑语,他忽然想起《金刚经》里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许,所谓济世,不过是在这苦难里,守住一颗不肯放弃的心。
想知道双经渡能否彻底稳住虢州疫情?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双经问渡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双经问渡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