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绍辉招了招手,让人把旁边那块红白蓝篷布拉开。布料在风里掀动,露出被遮在后面的庞然器具。阳光照在金属外壳上,发出稀薄的反光。
“这就是‘无畏三型’——装甲级重型外骨骼。”林绍辉说着,带着平铺直叙的口吻,指着机体的各个部位。几名技术员绕着机体走动,手里拿着工具和平板,正在做最后的例行检查。
“士兵们喜欢叫它——‘无畏机甲’。”
机体高大,双足着地,膝关节和踝关节处装有粗壮的液压缸。胸部开有数个检修舱门,侧面是一排接口盖板,标注着电源、冷却和数据总线的接入点。背部的动力舱盖半开,里面能看到一圈经防护的热交换管道,微微有暖流从缝隙中逸出。
“它装了一台微型聚变反应堆,”林绍辉继续说明,“体积被压缩到能安装在机体背舱的位置,输出稳定,可以为整连的外骨骼提供供电与冷却接口。”
“换言之,这台机甲能作为移动电站,解决单兵外骨骼对高功率武器的供能需求。”
他指向胸前的传感器阵列:“这里是相控阵雷达,覆盖面广,可以对低空与地面目标做快速扫描,并把目标数据分发给连内所有接入的外骨骼与火控系统。”
技术员打开一个侧舱,露出武器接口和弹舱装置。
林绍辉介绍武器配置:“主武器是雷鸣-02式重型等离子炮,比步兵使用的型号口径更大,冷却与输能系统更强,所以射速也更快。机体两侧装有微型导弹发射舱与数枚巡飞弹发射管,用于远程打击与压制敌方阵地。”
“还有激光防空与主动防御系统,对低空目标也能进行压制。”
他补充道:“这些武器的存在,是为了补足单兵武器的盲区和火力短板,承担非直视的火力、远程拦截和压制任务。”
“它的双足驱动相比轮履或履带,更适合复杂地形,能在没有铺装路面的环境里保持机动。”
一名工程师调出机体的电力分配图和平衡参数,平板上跳出功率曲线和冷却需求。
近处,几名士兵围着机体的脚部检查连接口,另一组人在为试验装填微型导弹。
“在合成营里,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装甲车的位置,但运用方式不同。需要与步兵和无人机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话音未落,技师合上舱门,系统开始进行预热自检。反应舱内传来低沉的风循环声,显示屏上的进度条慢慢走到就绪状态。
沙地上起了薄薄的尘土,“无畏三型”站在前线高点,双足稳稳支撑在不规则的地面上。
远处敌方阵地排列在低洼处,沙袋、混凝土掩体和几座废旧装甲构成了防御带。
侦察无人机把目标图像和热成像流送回指挥屏,画面在控制台上被标注出等级和优先级。
“既可以无人操控,也可以有人驾驶。”
林绍辉站在观察所,手指在平板上划过目标列表。
相控阵雷达开始工作,阵列发出低频扫描,快速过滤背景杂波,识别出移动目标、炮兵阵地和无人机机群。
雷达把处理后的目标信息通过战术总线下发给连内所有节点。
外骨骼士兵的头盔显示器同时接受到敌方位置和武器作用角度的指示,准确信息直接投影在瞄具上。
“无畏”首先启动的是侦察与压制程序。
相控阵锁定敌方外圈的火力点,微型导弹开舱就位,制导系统读取风场、温度和地形数据,自动计算弹道修正。
随着观察室内下达发射许可,重型等离子炮瞄准了一处障碍物后方的掩体。
发射过程被分为几个阶段:先由雷达和光电传感器复核目标,确认无我方人员误入射区。
其次外部能量管理系统向主炮分配脉冲电流,微型聚变反应堆调节输出以保证瞬时功率。
最后是制导命令下达,等离子炮释放高能束。
步骤虽然不少,但是从命令下达到发射,也仅仅只过去了几秒。
等离子束在命中瞬间撕开目标掩体,穿透深达多层混凝土与钢板,后续的热能和冲击破坏了掩体内部的阵地与火控设备。
与此同时,机体侧舱的微型导弹发射出数枚弹体,采用分布式弹道,绕过敌方残余掩体,命中后排火力集中处。巡飞弹也开始巡航,利用预设航路对敌方后勤与指挥点进行精确打击。
敌方并非毫无反制。他们发射出零散火箭与自杀无人机,目标是摧毁“无畏”或扰乱光电侦察。
此时机体的激光防护系统接入防空控制网络。
当一枚小型来袭弹体以高速接近时,机体雷达首先确定弹道并估算残余动能,随后控制系统计算拦截点。
随后激光以连续或脉冲模式对准目标的推进或导航部分进行照射,来袭弹体表面开始受热、材料被烧蚀,导航失效或推进器熄火,弹体偏离航线并坠地。
无人机被激光烧断螺旋桨轴或焦化动力元件,失去动力而坠落。
打击与防护完成后,是与步兵的协同行动。
指挥链通过战术总线把目标点分配给步兵小队,并给出进入路线与掩护时间窗。外骨骼士兵借助“无畏”提供的目标坐标和实时图像,进行小组迂回和破门作战。
步兵分为两路,一路沿掩体侧翼推进,利用低姿态接近掩体前沿;另一路携带轻型反装甲武器与破门工具,从另一侧突入。
头盔显示器提示前方可用掩体、敌方残余火力方向和爆炸危险半径,队长通过语音简短下达进攻命令。
在接近时,“无畏”在预定时间触发压制火力,重型等离子炮瞄准视线外的目标,释放间歇脉冲,压制敌方反击;微型导弹对远端射手进行点杀,清除可能的反击。
步兵则在近距离进行房间清扫与巷战,爆破小组处理门锁与防御设施。步兵之间与机体的数据链保持同步,任何发现都会即时标注为新目标并回传,相控阵根据新信息调整火力分配。
在爆炸过后的复杂地形中,双足驱动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狭窄街区、破碎路面和废墟堆积处,轮式或履带式车辆难以推进,而“无畏”可以借助步态调节跨越碎石和瓦砾,保持稳定的火力投射角度。
步兵在机体附近活动时,机体会通过外部扬声器和视觉信号维持队形,同时限制自身炮口指向,避免误伤。机体的热管理亦会在步兵近距离时进行调整,减少对友军的热辐射干扰。
在这样的协同下,“无畏三型”既是移动火力平台,也是战场枢纽。
它把远程打击、近距支援和防空拦截整合在一起,成为合成营在复杂地形中推进的重要力量。
《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