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兰·杜邦总监的妥协,换来的是艺术中心会议室内一份墨迹未干的合作备忘录。然而,白纸黑字的协议,并未消弭弥漫在项目团队中的凝重气氛。真正的挑战,在签约仪式结束后的第一次联合策展会议上,才赤裸裸地展露出来。
会议由艺术中心方牵头,主持人是克莱尔·莫罗女士的亲信,策展部副主任弗朗索瓦。会议议程刚一开始,便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泥沼。
弗朗索瓦拿着“星阁”提交的、厚达数十页的展品清单和阐释文案,用近乎挑剔的语气逐一点评:
“这件苏绣与蕾丝融合的礼服,工艺确实精湛,但将其置于‘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其‘观念性’体现在哪里?是否仅仅停留在技艺展示层面?”
“林枫的《创伤的缝合,抑或谎言?》……嗯,标题很有冲击力。但我们需要更详细的、符合艺术史书写规范的学术阐释,来证明它并非哗众取宠。比如,它与后殖民理论、物派艺术或贫穷艺术之间的具体关联性是什么?”
“至于整个展览的理论框架,‘东方美学当代性’这个提法本身就需要被严格界定。它指的是美学风格的演变,还是哲学范式的转换?在西方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中,它的坐标在哪里?”
问题一个接一个,表面上遵循学术规范,实则处处设卡,意图用繁琐的、源于西方艺术体系的话语标准,来解构和质疑“星阁”展览的合法性与深度。艺术中心方的几位年轻策展人,在弗朗索瓦的引导下,也不时提出各种“技术性质疑”。
Eva带领的“星阁”团队,虽然准备充分,但在这种充满预设偏见的学术围攻下,也显得左支右绌。会议不欢而散,核心议题毫无进展。
“他们不是在寻求理解,他们是在用学术官僚体系进行‘合规性审查’。”回到临时总部,Eva疲惫地揉着太阳穴,“如果我们无法在他们的游戏规则里,证明我们的价值,这个展览要么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要么无限期搁置。”
沈清悦沉默地听着汇报,指尖在平板上滑动,上面是弗朗索瓦要求补充的、长达数十项的“学术阐释深化”清单。她知道,杜邦的让步是权宜之计,真正的战场,已从高层的社交沙龙,转移到了策展会议桌这个不见硝烟,却更考验硬实力的地方。
“他们想要学术正名?”沈清悦抬起眼,眸中清冷,“那我们就给他们一场,他们无法忽视的学术盛宴。”
沈清悦的策略清晰而坚决:既然艺术中心内部的道路被莫罗的势力把持,那就从外部,用更高规格、更纯粹的学术力量,构建一个无法被忽视的舆论场和压力源,迫使艺术中心内部产生分化,让杜邦不得不正视“星阁”的学术价值。
“东方美学当代性研究院”驻欧联络处全力运转起来,周墨安教授也亲自飞抵巴黎坐镇。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闪电战”悄然拉开序幕。
高端论坛定点爆破: 研究院与法兰西公学院——法国最高学术殿堂——联合主办的“超越东方主义: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学自主性建构”国际学术峰会,在塞纳河左岸的历史礼堂内隆重举行。来自欧、美、亚三洲的十余位顶尖哲学家、艺术史家、文化批评家齐聚一堂。周墨安发表了题为《“气韵生动”作为方法:一种非对象化的世界关联》的主旨演讲,从现象学、生态哲学角度,深刻阐释了东方美学的当代哲学意义,其思辨深度与理论创新性,令在场诸多欧洲学者深感震撼。峰会全程对外开放,多家严肃学术媒体进行报道,相关讨论迅速在知识界发酵。
权威背书分化阵营: 沈清悦亲自拜访了数位在欧洲学界德高望重、且对非西方文明持开放态度的学术泰斗,如年逾八旬的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让-皮埃尔·勒诺,以及以研究跨文化美学闻名的海德堡大学前校长沃尔夫冈·施密特教授。在深入交流后,这些学者公开表达了对“星阁”学术探索的支持。勒诺先生甚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沈清悦女士和她团队所探讨的,并非区域性的文化现象,而是关乎人类未来感知和存在方式的普遍性命题。艺术中心如果拒绝这样的对话,将是其学术生命力的巨大损失。” 这些重量级的声音,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在艺术中心保守派脆弱的心防上。
青年学者渗透策反: 与此同时,“星阁”利用其充裕的资金,设立了一项面向欧洲年轻艺术史学者、策展人的“跨文化研究资助基金”,资助他们从事与东方美学当代转化相关的研究。这一举措,迅速吸引了艺术中心内部一批对弗朗索瓦和莫罗把持资源不满、渴望新视野的年轻精英。他们开始私下与“星阁”团队接触,提供内部信息,并在中心内部为展览的学术价值辩护。
内外交困之下,埃兰·杜邦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他原本指望莫罗派系能压制住“星阁”,维护艺术中心的“学术纯洁性”,却没料到对方直接掀翻了桌子,在更广阔的学术战场上赢得了压倒性的声浪。继续阻挠,不仅显得艺术中心固步自封,更可能让他个人背上“压制学术自由”的恶名。
就在弗朗索瓦又一次在联合策展会议上,试图以“学术阐释仍需深化”为由拖延进度时,杜邦的秘书突然推门而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杜邦脸色微变,随即站起身,打断了弗朗索瓦的发言。
“会议暂停一下。”他看向沈清悦,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沈女士,勒诺先生和施密特教授此刻正在我的办公室。他们表示,对贵机构的展览非常感兴趣,希望能与您和周墨安教授进行一次非正式的交流。不知您是否方便?”
这一刻,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弗朗索瓦张了张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勒诺和施密特,这两位学界巨人联袂而至,其意义不言自明。这已不是简单的学术交流,而是最高级别的背书与站台。
沈清悦从容起身,微微颔首:“荣幸之至,杜邦先生。”
在杜邦总监宽敞的办公室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对话就此展开。没有策展清单,没有阐释文案,只有关于美学、哲学、文明未来的纯粹思辨。周墨安与两位欧洲泰斗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沈清悦虽言语不多,但每次开口,都能切中要害,展现出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
杜邦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亲眼目睹了“星阁”并非他最初想象的商业机构,其学术底蕴与思想深度,足以匹配艺术中心的殿堂。他意识到,接纳“星阁”,非但不会玷污艺术中心的声誉,反而可能成为他任内最具前瞻性和影响力的举措之一。
交流结束时,勒诺先生握着沈清悦的手,对杜邦说:“埃兰,如果艺术中心错过了这场展览,巴黎的整个春天都会为之失色。”
送走两位泰斗后,杜邦独自在办公室里沉默了许久。然后,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策展部:“通知下去,关于‘星阁’展览的所有学术审议,到此为止。展览按原定计划和方案,全力推进。由我亲自担任总策展人。”
消息传出,艺术中心内部一片哗然,莫罗派系瞬间失声。而“星阁”团队所在的临时总部,则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
沈清悦站在窗前,望着巴黎澄澈的天空,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她知道,凭借学术这把最硬的钥匙,她终于彻底打开了巴黎主流艺术圈那扇最沉重的大门。
“破局”已成,“正名”已立。接下来,便是要在这座打开的殿堂内,上演一场真正无愧于心的……“无声惊雷”。
喜欢涅盘资本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涅盘资本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