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斗在地月空间广泛铺开,传统的动能武器和能量武器虽然仍是主力,但其局限性(如能耗、拦截难度、附带损伤)也愈发明显。为了打破僵局、获取不对称优势,或执行特定战术任务,中美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一些处于试验阶段、甚至高度机密的新概念武器投入实战检验。广阔的太空战场,变成了这些可怕新武器的试验场。
定向能新贵:微波武器
原理:发射高功率微波束,作用于目标电子设备,通过感应电流烧毁精密电路芯片,实现“软杀伤”。
实战应用:
“赤龙”残阵的防御:一艘中方护卫舰释放区域性微波脉冲,成功干扰并瘫痪了试图靠近“赤龙号”进行精确扫描的美军侦察机群,使其短暂失能后飘离,为救援争取了时间。
美军的反击:美军一艘新型电子战舰针对中方月球援军舰队进行了一次聚焦微波照射,虽被部分防护措施抵消,但仍导致一艘“巡天级”护卫舰的火控系统暂时宕机,险些被后续导弹击中。
影响:这种武器对人员伤害较小(除非极高功率),但对现代化高度依赖电子设备的舰艇威胁极大,专攻“神经”和“大脑”。
物理束缚:石墨烯纤维弹
原理:弹体内装有大量经过特殊处理的、极其坚韧且导电的石墨烯超细纤维丝。爆炸后,这些纤维丝会迅速展开,形成一大片覆盖范围的、几乎看不见的网状结构。
实战应用:
阻滞机动:美军战机向正试图机动包抄的一中队中国空天战机发射了数枚石墨烯纤维弹。纤维云展开后,尽管战机极力规避,仍有数架机的引擎进气口、传感器或机翼被纤维缠绕,导致引擎喘振、设备失灵,甚至失去控制相撞,有效打乱了中方战机的进攻队形。
破坏设施:中方尝试用此武器攻击美军月球基地的太阳能板阵列和通讯天线,纤维丝覆盖其上,严重影响发电效率和信号传输。
影响:这是一种非爆炸性的面积阻滞武器,能有效困扰和破坏敌方战机、无人机集群以及暴露在外的精密设备。
微观杀手:智能纳米云(灰蛊风险)
原理:释放出数以亿计的、携带能量源和简单程序的微型纳米机器人(纳米云)。它们可被编程执行特定任务,如:聚集附着在传感器镜头上使其失效、渗透进入系统缝隙进行结构性破坏、甚至拆解特定材料以补充自身复制(具备极低限度的自复制能力,受到严格限制)。
实战应用(极其谨慎):
传感器致盲:中方一艘隐形舰在撤退时,向追兵释放了少量“吞噬者”纳米云,它们迅速覆盖了美军领头驱逐舰的主光学和雷达阵列,使其短时间内变成“瞎子”,被迫退出追击。
结构侵蚀:美军怀疑某小行星隐藏中方观测点,发射了“蚀骨”纳米弹头。纳米机器人缓慢侵蚀了基地外部结构,导致其最终失压暴露。
影响与恐惧:这是最令人恐惧的武器。双方都极其谨慎地使用,并设置了严格的自毁程序,生怕引发传说中的“灰蛊 scenario”(纳米机器人失控,无限复制并吞噬一切物质)。但它展现了在微观层面进行精确破坏的可怕潜力。
战场形态的改变:
这些新式武器的投入,使得战场变得更加诡异和多维:
攻击无形化:微波和纳米攻击难以察觉和预警,受损时往往原因不明。
防御复杂化:需要开发针对性的电磁屏蔽、纳米过滤系统和物理清理手段。
伦理争议:尤其是具有自复制能力的纳米武器,引发了军方内部和后方伦理学家激烈的辩论。
地月空间,不仅成为了钢铁与能量的角斗场,更成为了尖端科技与人类恐惧的试验场。每一方都在小心翼翼地投出新的骰子,期望能压倒对方,同时又恐惧着可能释放出自己无法控制的恶魔。
喜欢南天门计划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南天门计划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