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雾,照亮了蜿蜒在山间的队伍。刘肖勒住马缰,回头望去,青龙隘早已消失在崇山峻岭之后,但战场上的硝烟仿佛还萦绕在鼻尖。
团长,前面就是三岔口了。赵立仁从前方策马返回,虽然左臂还吊着绷带,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锐利,按照地图,往西是去湘赣边区的主道,往南可以绕到敌人后方。
刘肖展开地图,周文、许向前等人也围了过来。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敌军的布防情况,唯有南方一片区域还留有空隙。
主道必定有重兵把守。周文指着地图上的几个标记,敌军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让我们轻易进入湘赣边区。
许向前清点着物资:我们的粮食只够五天,药品更是紧缺。程副团长虽然醒了,但需要静养,不能长途奔波。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通讯兵飞身下马,递上一封电报:团长,总部急电!
刘肖展开电报,眉头渐渐皱紧。周文见状问道:出什么事了?
总部通报,东海事变后,各地幸存的同志都在向湘赣边区转移。但敌军在主要通道都设下了重兵。刘肖将电报递给周文,总部要求我们分散突围,化整为零。
分散?赵立仁第一个反对,我们现在兵力已经不足,再分散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总部的考虑是对的。周文看完电报,若有所思,我们现在是一支孤军,目标太大。如果化整为零,不仅能减小目标,还能在更广阔的区域牵制敌人。
刘肖望着远方的群山,脑海中系统的推演结果与总部的指示不谋而合。他沉思片刻,终于下定决心:
传令:全团连级以上干部集合。
半小时后,在一片松林间的空地上,特别作战团的骨干们齐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大战后的疲惫,但眼神依然坚定。
同志们,刘肖站在一块青石上,声音沉稳,接总部命令,我们将暂时分兵行动。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但很快又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注视着刘肖,等待着他的安排。
根据总部的指示和目前的形势,我决定将部队分为三路。刘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第一路,由我率领团部、一营和侦察连剩余部队,继续执行为主力开辟通道的任务。
第二路,由周主任率领二营、医疗队和后勤部队,护送重伤员绕道南下,设法与闽西的同志会合。
第三路,刘肖的目光落在赵立仁身上,由赵立仁带领三营和侦察连的精干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作战,牵制敌军兵力。
这个安排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赵立仁猛地抬头:团长,让我跟你一起吧!敌后作战可以交给......
这是命令。刘肖打断他,你在侦察和特种作战方面的能力,是开展敌后斗争的最佳人选。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硬拼,而是要让敌人不得安宁。
周文上前一步:我同意团长的安排。分兵之后,各路的任务都很明确。我们要让敌人知道,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
许向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物资分配方案:根据各路的任务特点,武器装备和补给都做了相应分配。特别是药品,优先保障伤员队伍。
安排已定,部队开始迅速整编。战士们虽然对分兵感到意外,但都坚决执行命令。最让人感动的是伤员们的表现——那些还能走动的轻伤员主动要求留在战斗部队,把转移的机会让给重伤员。
团长,让我留下吧。一个头上缠着绷带的战士恳求道,我还能打仗!
执行命令。刘肖拍拍他的肩膀,保护好伤员,同样是重要的革命工作。
正午时分,部队在三岔口分道扬镳。周文带领的伤员队伍向南而去,赵立仁的敌后分队则消失在北面的密林中。刘肖站在路口,目送着两支队伍远去。
团长,我们都安排好了。许向前前来报告,一营已经做好出发准备。
刘肖点点头,最后望了一眼青龙隘的方向。那里埋葬着一百八十九位烈士,也埋葬着特别作战团最初的辉煌。但现在不是伤感的时候,前路依然漫长。
出发!
西行的道路比想象中更加艰难。为了避免与敌军主力遭遇,部队不得不选择最险峻的山路。有时一天只能前进二十里,有时则要在悬崖峭壁上攀爬。
第三天傍晚,部队在一处山洞休整。刘肖正在研究地图,突然听到洞外传来一阵骚动。
团长!团长!一个侦察兵兴奋地跑进来,我们遇到红五团的同志了!
刘肖快步走出山洞,只见一队衣衫褴褛但精神抖擞的战士正从山道上走来。为首的是一个年轻指挥员,看到刘肖后立即敬礼:
刘团长!红五团参谋长徐远山,奉命接应你们!
远山!刘肖难得地露出笑容,你们都还好吗?
徐远山的神色黯淡下来:我们团在转移途中损失很大,现在只剩不到五百人。不过听说其他部队的情况更糟......
当晚,两支队伍在山洞中会合。徐远山向刘肖汇报了各地的情况:
东海事变后,反动派在全国范围内疯狂镇压。我们很多同志牺牲了,但也有更多的人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斗争。
湘赣边区的情况怎么样?刘肖关切地问。
杨兴同志已经在边区站稳脚跟,正在积极筹建根据地。徐远山的声音中带着希望,各地的同志都在向那里集结。总部判断,那里将成为新的革命中心。
就在这时,通讯员送来一份密电。刘肖看完后,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
怎么了?徐远山问道。
赵立仁他们在敌后打了个漂亮仗。刘肖将电报递给徐远山,他们袭击了敌军的一个补给站,缴获了大量物资,还解救了一批被关押的同志。
徐远山看完电报,不禁赞叹:立仁兄果然厉害!
但是,刘肖的语气沉重,他们也付出了代价。侦察连的老兵又少了三个。
洞内陷入沉默。每个人都明白,革命的道路从来都是用鲜血铺就的。
第二天,两支队伍合兵一处,继续向西前进。有了徐远山这支生力军的加入,行军速度明显加快。
七天后,他们终于看到了湘赣边区的界碑。界碑旁,一支整齐的队伍正在等候。站在最前面的,正是先期抵达的周文。
老周!刘肖快步上前,伤员们都安顿好了?
都安排好了。周文微笑着说,程铁军已经可以下地走动了,天天吵着要回部队。
众人相视而笑,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从远处疾驰而来。骑手飞身下马,向刘肖敬礼:
刘团长!杨兴同志请您立即去指挥部,有重要军情相商!
刘肖与周文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明白,新的战斗即将开始。特别作战团这把利剑,将在更广阔的战场上继续闪耀。
站在湘赣边区的土地上,刘肖望着远方连绵的群山。他知道,这里的每一座山峦,都可能成为新的战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见证革命的烽火。
黄埔的岁月已成往事,根据地的辉煌也已成为回忆。现在,他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准备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我们走吧。刘肖整理了一下军装,对周文说,不要让杨兴同志久等。
夕阳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在他们身后,特别作战团的战士们正在整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这火焰,曾经在黄埔点燃,在根据地壮大,在青龙隘淬炼。如今,它将在湘赣边区燎原。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黄埔铁流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