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天赋初显、赞誉与暗处的波澜
春意渐浓,汉城大学医学院的学习氛围也如同回暖的天气,变得更加热烈而深入。课程已经进入了更具挑战性的阶段,尤其是《诊断学基础》和《病理学》,开始大量接触真实的临床案例,要求学生们将前期的解剖、生理、生化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分析和推理。这对于大多数刚刚适应基础理论学习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座需要奋力攀爬的高山。
周三下午的《诊断学基础》课,主讲的是以严谨和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而闻名的李炳世教授。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关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鉴别与初步诊断思路”。李教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在讲解了基本理论后,直接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复杂的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8岁,长期吸烟史。
主诉:持续性咳嗽、咳痰伴气短三个月,近一周加重,出现低热和盗汗。
体格检查:体温37.8c,呼吸稍促,听诊右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初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轻度升高。胸片提示右肺下叶斑片状阴影。”
写完后,李教授转过身,目光扫过台下济济一堂、面露思索的学生们,沉声道:“同学们,这是一个在社区诊所或医院门诊非常可能遇到的病例。信息有限,症状非特异。我们现在不是要立刻做出最终诊断,而是要训练一种思维——如何从这些有限的信息中,捕捉关键点,形成合理的诊断假设,并思考下一步需要哪些检查来验证或排除它。给大家十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们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分析思路。”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翻书和窃窃私语的声音。银珠迅速将黑板上的信息抄录在笔记本上,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她并没有急于回忆教科书上某个特定疾病的表现,而是像拼图一样,将每个症状和体征拆解、关联写道:
人口特征+病史: 58岁男性,长期吸烟——肺癌高危人群。
核心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癌、肺结核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
近期变化: 加重伴低热、盗汗——提示感染或疾病活动期。盗汗是结核的典型特征之一,但并非特异。
体征: 湿性啰音——局部炎症或分泌物潴留。
辅助检查: 白细胞轻度升高支持感染,胸片斑片状阴影需鉴别炎症、结核或肿瘤。
关键在于权重和组合。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以解释部分症状,但“盗汗”这个点像一根细刺,让她格外留意。结合吸烟史和年龄,肺癌伴阻塞性肺炎的可能性也必须高度警惕。而结核,虽然在城市中发病率已下降,但仍需考虑。
十分钟很快过去,李教授点了坐在前排的一位男生问道:“金哲洙同学,你先来说说你的想法。”
金哲洙有些紧张地站起来说道:“教授,我认为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因为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症状符合,近期加重和白细胞升高支持感染。”
李教授点点头道:“很标准的思路。考虑常见病、多发病,是对的。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吗?”
又有一位女生站起来补充道:“教授,我觉得还需要排除肺炎,胸片阴影可以支持这一点。”
陆续有几位同学发言,大多集中在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或两者合并的可能性上。李教授耐心听着,不时点头,但眼神中似乎还在期待更多。
这时,李教授的目光落在了正在低头快速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的银珠身上问道:“郑银珠同学,我看你记录得很认真,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
银珠闻声抬起头,平静地放下笔,站起身。她并没有立刻说出结论,而是先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说道:“教授,各位同学。我认为在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的同时,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并以此引导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她的声音清晰而沉稳,瞬间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第一,是‘盗汗’症状。虽然非特异,但在慢性咳嗽的鉴别诊断中,它强烈提示我们需要将结核感染纳入考量范围。”
“第二,是患者的年龄和长期吸烟史。这使肺癌成为我们必须警惕的重要可能性。肺癌本身可以引起慢性咳嗽,如果肿瘤阻塞支气管,导致远端肺组织引流不畅,极易继发感染,从而出现肺炎的表现,掩盖原发病。”
“因此,”银珠总结道,“我的初步分析是,这个病例至少存在三种需要重点鉴别的可能:1. 单纯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 肺结核;3. 肺癌伴阻塞性肺炎。下一步,为了区分这些可能,我们迫切需要更详细的病史询问(例如痰的性质、有无血丝、体重变化、结核接触史),以及关键的检查,比如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如果条件允许,进行胸部ct扫描以获得更清晰的影像学信息,必要时甚至需要考虑支气管镜检查。”
银珠的分析条理清晰,不仅列出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容易被忽略的“盗汗”这一关键线索,并将吸烟史、年龄与肺癌风险联系起来,展现了超越课本知识的临床思维和风险评估能力。她并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强调了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这正是一名优秀医生应有的审慎态度。
教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不少同学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显然银珠的思路为他们打开了新的视角。
李教授的脸上露出了明显的赞赏之色,他轻轻鼓了鼓掌说道:“非常好!郑银珠同学的分析非常精彩!大家要特别注意,临床诊断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要像银珠同学这样,学会捕捉细节,评估风险,尤其是不能忽视像‘盗汗’这样可能指向特定疾病的重要线索。同时,也要具备‘鉴别诊断’的思维,考虑到多种可能性,并知道如何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逐一排除或确认。这才是诊断学的精髓所在!”
教授的高度评价让银珠成为了全班的焦点。下课后,崔成贤、朴慧珍等几个平时一起学习的小伙伴立刻围了过来。
“银珠同学,你太厉害了!我怎么就没想到结核和肺癌的可能性呢?”朴慧珍佩服地说。
“是啊,听你一说,感觉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金哲洙也感叹道,“你平时是怎么训练这种思维的?”
崔成贤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道:“银珠同学的分析确实很有深度,不仅记住了知识点,更关键是会运用和联想。看来我们平时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思考和整合的环节。”
银珠谦逊地笑了笑说道:“我只是习惯把学过的知识尽量串联起来,比如想到咳嗽,就顺便回顾一下能引起咳嗽的所有可能原因,再根据病例中的具体信息去匹配和权衡。多练习,大家都能做到的。”
她的谦虚和乐于分享的态度,更赢得了大家的好感。这个小群体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积极。
几天后,银珠接到父亲的电话。郑汉采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和一种被认可的兴奋说道:“银珠啊!阿爸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上次沙龙认识的一位评论家,在《文化日报》的专栏里提到了阿爸的小说!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说是‘近期值得关注的新人作品,展现了朴实的市井生活质感’!阿爸今天看到报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真的吗?阿爸!这太棒了!”银珠由衷地感到高兴,“这是真正的专业认可啊!说明您的作品已经进入主流评论界的视野了!”
“是啊!李主编也特意打电话来祝贺了!”郑汉采的声音有些哽咽,“银珠,没有你,阿爸走不到今天……阿爸……阿爸真的……”
“阿爸,这是您自己努力的结果!”银珠赶紧打断父亲感性的话语,心中暖流涌动,“您值得这一切!继续写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
挂了电话,银珠的心情如同窗外的春日阳光,明媚而温暖。父亲的努力正在开花结果,这比她自己取得任何成绩都更让她欣慰。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周末,她收到了明元的来信。弟弟在信里先是兴奋地描述了父亲作品被评论后家里的高兴气氛,以及明元自己在学校取得的进步。但信纸的最后几行,字迹显得有些犹豫和潦草:
“怒那……有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金珠欧尼前几天又往家里打电话了,这次她好像很生气。她在电话里跟欧妈吵了起来,我听到她说……说‘凭什么阿爸写点破东西就能上报纸,我参加社团活动需要钱就那么难?’还说……‘银珠在汉城肯定过得逍遥自在,你们就知道偏心她’……后来欧妈好像也发了火,说家里没钱,让她自己想办法。金珠欧尼就摔了电话。阿爸回来知道后,脸色很不好看,晚饭都没吃多少。怒那,我有点害怕……”
银珠握着信纸,指尖微微发凉。金珠的嫉妒和怨恨,果然如同潜伏的毒蛇,随时可能窜出来咬人。她那种将自身不如意归咎于他人、并不断索取的逻辑,已经成为这个家庭无法摆脱的阴影。父亲的成就,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扰,给明元回信。信中,她极力安抚弟弟,表扬他的懂事,让他不要为大人之间的事情过分担忧,专心学习。同时,她给父亲写了一封简短的信,避开金珠的话题,只是再次热烈祝贺他获得的认可,鼓励他专注创作,保重身体。
处理完家信,银珠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汉城起伏的街景。学术上的初步认可和家庭中持续的暗流,同时存在于她的生活中。她清楚地知道,解决这一切的根本,不在于一时的安抚或回避,而在于自身绝对强大的实力和独立。只有当她足够强大,才能无视这些干扰,才能真正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她回到书桌前,摊开《病理学》的笔记,目光变得无比专注和坚定。李教授的认可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医学的道路漫长而艰辛,容不得丝毫懈怠。金珠带来的困扰,被她转化为更加强大的学习动力。眼前的书本,才是她最可靠的武器和最坚实的铠甲。她拿起笔,继续沉浸到知识的海洋中,为了那个遥不可及却又无比清晰的梦想,稳步前行。
(第八十章 完)
喜欢韩娱银珠:逆袭医路,重塑家门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韩娱银珠:逆袭医路,重塑家门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