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编城士府内弥漫着草药与垂死的沉闷气息。年迈的士燮在缠绵病榻数月后,终于在一个秋雨潇潇的深夜,悄无声息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位统治交州近四十年的老人,最终未能亲眼看到他所担忧、又不得不依赖的“族侄”如何处置他留下的基业,便在时代的浪潮中黯然退场。
消息被严格封锁,但通过早已渗透的力量,刘封(士南)在第一时间便已知晓。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启动预案。
庞宏执笔,以早已拟好的“士公遗表”形式,公告交州各郡,言士燮临终前感念“族侄士南忠勇勤勉,平定内乱,威震南疆”,特表奏朝廷(此时曹魏),“恳请”由士南继任交州牧,总领七郡军政。同时,以士燮诸子“年幼德薄,难当大任”为由,“委托”士南暂摄州事。
与此同时,于禁、王平各部早已部署到位。于禁率主力陈兵龙编城外,既不进城,亦不远离,形成无声的威慑。王平的山地营则迅速控制了交州与荆州、江东接壤的各处关隘要道。甄若掌控的经济体系全力运转,确保物资流通与军饷发放,稳定人心。
在绝对的武力威慑、经济掌控与“合法”名义(哪怕是自封的)三重作用下,交州各郡县几乎无人公开反对。少数几个士家死忠或心存疑虑者,在接到“邀贤笺”或感受到军队的兵锋后,也迅速选择了归顺或沉默。权力的交接,在一种异乎寻常的平稳中完成,潜龙基地的势力,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式接管了整个交州。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交州的变天,立刻引起了南北两方的剧烈反应。
江东,建业。孙权得知士燮病逝、士南接掌交州的消息,气得砸碎了心爱的玉如意。
“废物!士徽是废物!士燮老糊涂!竟让一外人鸠占鹊巢!”孙权怒吼,“那士南,籍籍无名之辈,安敢据我江东门户!”他立刻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欲趁刘封立足未稳,兴兵问罪,至少也要夺回几个边境郡县。
但就在此时,来自北方的紧急军情如雪片般飞来——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分三路,大举伐吴!西路出洞口,中路出濡须,东路出浃口,声势浩大,意在吞吴!
孙权顿时冷汗直流,哪里还顾得上南面的交州?立刻下令全国动员,调集所有能战之兵,奔赴长江防线,应对曹魏这前所未有的凶猛攻势。对交州的怒火与贪念,不得不暂时压下,转为派出使者,试图安抚乃至拉拢刘封,至少确保其在魏吴大战期间保持中立。
而曹魏方面,在收到高骁接连发出的、对刘封评价极高的密报后,已对其高度重视。此刻正值大举伐吴之际,一个稳定且可能牵制部分吴兵的交州,符合曹魏的利益。曹丕甚至亲自下诏(尽管刘封未必承认),“正式”承认了刘封自封的交州牧职位,并加了一个“镇南将军”的虚衔,意图笼络。
南北两大巨头,因彼此间的生死搏杀,竟在客观上为刘封巩固交州统治创造了宝贵的外部环境。
潜龙基地,核心层会议。气氛热烈而凝重。
墙上悬挂着邓艾那幅巨大的交州沙盘,如今其边缘已向外扩展,粗略勾勒出了荆州南部、江东乃至中原的部分轮廓。
“主公,”庞宏首先发言,语气带着兴奋,“此真乃天赐良机!曹丕三路伐吴,孙权自顾不暇,绝无力南顾。我军新定交州,正可趁此良机,消化成果,积蓄力量!”
黄权补充道:“然亦不可懈怠。孙权虽无力来攻,但必遣细作渗透,需严加防范。曹魏之‘册封’,亦是糖衣炮弹,意在令我安于现状,不可不察。”
于禁指着沙盘上的长江沿线:“魏吴大战,无论胜负,荆州必然震动。我军当加强水军,同时可派小股精锐,扮作流民或商队,渗入荆南零陵、桂阳等地,熟悉地形,结交豪强,为将来北图打下根基。”
甄若则汇报了最新的财政状况:“主公,盐铁之利、新币流通,已让府库充盈。足以支撑三万大军一年之耗,并可同时进行水军扩建与‘龙腹’基地深化。”
王平、凌操等将领也纷纷请命,希望加大训练力度,准备未来的北伐。
刘封听着众人的议论,目光缓缓扫过沙盘,从交州的山川,移向荆南的丘陵,再投向那奔流不息的长江,最终落在广袤的中原大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外面,秋高气爽,海天一色。新建成的五牙战舰“潜蛟号”正在海湾中进行最后的试航,巨大的船身劈波斩浪,气势恢宏。更远处,“龙腹”基地的方向,隐约传来富有节奏的锻打声。
他转过身,面对所有核心成员,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诸君,潜龙吸水已毕,鳞爪已具!”
他手指北方,目光如炬:
“接下来,当乘风破浪,北望中原!这天下鹿鼎,我等,当有份!”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封御三国:潜龙问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