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的紧张空气尚未完全散去,地面上,将军府的日常依旧在压抑的气氛中维持着运转。刘封刚回到书房不久,正假意翻看兵书,阿三便像一只受惊的兔子般,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混杂着愤怒与恐惧。
“将……将军!孟……孟达将军他……”阿三气喘吁吁,话都说不利索,双手颤抖地呈上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
刘封心中冷笑,面上却瞬间“阴沉”下来,一把夺过信件。信是孟达亲笔,字迹略显潦草,充满了急迫与煽动。信中先是痛斥刘备年老昏聩,诸葛亮专权跋扈,排挤他们这些“东州旧部”,随后描绘了投降曹魏后的锦绣前程,最后催促刘封当机立断,与他一同举城叛逃,共奔“明主”。
“混账!无耻之尤!”刘封猛地将信拍在案几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吓得阿三一哆嗦。他胸膛剧烈起伏,脸色因“愤怒”而涨红,演技堪称一流。
“他孟达自寻死路,竟敢拉我下水!我刘封深受皇叔厚恩,岂能做此不忠不义之事!”他低吼道,声音在书房内回荡。
阿三见状,更是义愤填膺:“将军!我们这就点齐兵马,去房陵擒了这叛贼,向陛下请功!”
“不可!”刘封猛地抬手制止,他深吸几口气,仿佛在极力平复震怒,眼神闪烁,像是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片刻后,他沉声道:“孟达既已叛变,必有准备。此刻贸然出兵,若不能一举擒获,反而会打草惊蛇,甚至逼他狗急跳墙,引魏军来攻,上庸危矣!”
他踱步到窗边,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语气变得“凝重”而“无奈”:“况且……陛下本就因二叔之事疑我,若此刻我与孟达冲突,无论胜败,都难以洗脱勾结之嫌……届时,更是百口莫辩。”
阿三愣住了,觉得将军说得有道理,但又万分不甘:“那……那难道就任由这叛贼逍遥法外?”
刘封沉默良久,才缓缓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此事,我自有计较。阿三,你去,悄悄请赵账房来一趟。记住,绝不可让外人知晓!”
阿三虽不明所以,但还是领命而去。
不久,身材干瘦、常年与算盘为伴的赵账房,揣着他那从不离身的紫檀木算盘,悄无声息地溜进了书房。他眼神精明,鼻梁上甚至架着一副用水晶磨成的简易眼镜(甄若的“发明”之一),显得更为专注。
“将军,您找我?”赵账房的声音带着算盘珠子般的清脆利落。
刘封将孟达的密信推到他面前,低声道:“赵先生,看看这个。”
赵账房快速浏览信件,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平静。他是甄若的心腹,也是少数知晓计划核心的人之一。
“将军,您的意思是?”
“孟达此举,虽是叛国,但于我而言,未尝不是一阵‘东风’。”刘封的指尖点着信纸,声音压得极低,“他将叛逃,必然吸引成都和曹魏双方大部分的注意力。这混乱,正是我们需要的掩护。”
赵账房立刻会意:“将军是想……借他之势,行我之事?”
“不错!”刘封眼中寒光一闪,“他将是我这‘金蝉’,最好的‘脱壳’烟雾!赵先生,我需要你动用所有暗线,严密监控孟达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叛逃的具体时间、路线,以及……他会带走哪些人,留下哪些烂摊子。所有细节,都用你与甄姑娘约定的那套密语符号记录下来。”
刘封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另外,想办法,让成都来的使者‘偶然’得知,孟达曾秘密派人与我接触过。但证据要模糊,既要引起使者的猜疑,又不能坐实我与他勾结。”
赵账房拨弄了几下心爱的算盘,脑中飞速计算着各种可能和风险,随即点头:“小人明白。让使者觉得将军您可能与孟达有染,从而更加紧对您的监视,认为您留在上庸是隐患,这反而能让他们更‘相信’您后续的‘自焚’是情急之下的畏罪行为……将军此计,妙啊!小人这就去安排,定让这‘东风’吹得恰到好处!”
看着赵账房领命而去时那精光四射的眼神,刘封知道,这把“火”已经点着了。
现在,就等孟达这颗棋子,按照历史的剧本,也按照他刘封的意愿,乖乖地动起来了。他回到案前,看着那封叛逆的信,仿佛在看一张通往新生的船票。
喜欢封御三国:潜龙问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封御三国:潜龙问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