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生意慢慢恢复,车马店再次有了人气。
收购的药材按照藻露堂的加工要求,经过精细分类后,源源不断的运送至西安府,有了藻露堂这棵大树,药材的商路愈发畅通无阻。
黑娃照旧带着队员们练刀练枪,拉弓射箭。长枪队添了人手,轮流拉到东沟搞实弹演练,练习远攻近战的战术配合。
组织练兵,早已不只是为了防几个小毛贼了。
他心里透亮:这世道只会越来越乱,天知道哪天会冒出什么牛鬼蛇神来。
黑娃自己也是玩命苦练:远距离用长枪,保持安全距离,留足装弹时间;
近战就用短枪,初期的盒子炮能连发十弹,足够应付;
贴身肉搏则耍大刀和匕首;
需要悄无声息动手的,弓箭就是好家伙。
反正他有那个神秘帐篷空间,各色武器往里一存,心念一动,就能随意取用。
找了个空档,他溜到东沟一处僻静角落,拾掇了几大捆干柴。
在一个被水流冲刷出的土窟窿旁,他把帐篷里那些尸首一把火烧了,又把残渣埋进窟窿——好歹给这些亡魂寻了个安身之处。
这天晌午,收药材的地方突然闹腾起来。
一个队员慌里慌张跑来报信:“黑娃哥!不得了啦!邻村卖药的赵老汉跟咱村的药商吵得脸红脖子粗,你快去瞧瞧吧!”
黑娃一听,拔腿就往那边赶。
只见赵老汉气得满面通红,药商的伙计正使劲拉扯着他。
黑娃拨开人群,沉声问:“咋回事?”
赵老汉一见他,气呼呼嚷道:“我自家的药,爱在哪儿卖就在哪儿卖!这些人硬拦着不让,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
药商伙计也一肚子委屈,急得直跺脚:
“黑娃哥,我不是坏仁义药行的生意。你评评理!赵老汉十几天前就收了我的定钱!瞅着这儿价高那么一丁点儿,扭头就奔这儿来了,这……这不合规矩啊!我给东家收药跑来跑去也不容易呀。”
旁边一个小药商也凑上来诉苦:
“黑娃兄弟,你摊子大、路子广,收的价码高,我们实在跟不起啊!这生意都黄了大半!虽说各凭本事吃饭,可再这么下去,真不是个事儿呀!”
黑娃听完,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转向赵老汉:“赵叔,您收了人家的定钱,就得讲个信用。这事儿,真怪不得人家小伙娃。你这药,我收不了。”
又扭头对那药商伙计说:“这事儿是我思虑不周。这么着,打今儿起,我这儿先停收药材。等大伙儿商量出个妥当法子再说。”
话音刚落,人群嗡地炸开了锅。
黑娃环视一圈,双手往下按了按,示意大家安静:
“乡亲们,咱做这药材买卖,图的是个长远!眼皮子浅了,伤的可是整个药材生意的根儿!”
人群里叫好的、质疑的,乱哄哄一片。
还有卖药的庄稼汉扯着嗓子喊:“那以后咱这药还卖不卖得成啦?”
黑娃目光扫过去,语气平静却斩钉截铁:
“卖!当然能卖!大家伙儿放心,绝不会亏了谁的利益!”
黑娃心里说:真想把这药材生意做大,没个规矩可不成!
黑娃转头就去找章茂才,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也道出了自个儿的担忧和想法。
两人一合计,结伴去了章进仓家。
章茂才把来龙去脉细细讲完,章进仓捻着胡须沉吟半晌,开了口:
“其实啊,打从你们请来藻露堂的老师傅,村里就有人说闲话了,说你们这是想独吞药材收购的路子。眼红的有,怕自家生意被挤垮的也有。”
“今儿这事儿,不过是把那些暗搓搓的矛盾给挑到明面儿上了。”
“我甚至听说,邻村的药商正暗地里串通,琢磨着要联手对付你们呢。这可不是啥好兆头。”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黑娃身上:
“想稳住这盘棋,就得让大伙儿都有口饭吃,别把人逼上绝路。不瞒你们说,我都打算把这药材生意停了。”
黑娃听后,眉头锁得更紧,低声说:
“看来我们光顾着自个儿往前冲,挡了乡党们的财路了。我和师父确实疏忽了。这样不行,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带着乡党一块儿往前走。”
进仓点了点头,缓缓道:
“你能这么想,说明心里还装着乡党。这才是干大事的胸襟!”
三人又细细商量了一阵,拍板定下了几条章程:
一、仁义药行只收黄芩、远志、防风三样药材,别的品种一律不收,给大伙儿留出收购经营其他药材的空间。
二、小药商也可以选择跟仁义药行签长期代收协议,白纸黑字定好数量、质量,按照仁义药行的价格收购,仁义药行给与一定比例的返利分成。给小药商有个活路的口子。
三、仁义药行不再零散收药,公布这三种药材的最低收货量,少量的不接待。
每天再公布一个收购价,价格参考周边药材市场的行情,刨掉运输和仓储成本来定。
各村药商自个儿掂量,是来这儿卖,还是另找门路,随你!
四、各村药商也可以跟着仁义药行进行药材种植。
但得听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保证药材品质。
种出来的药材,必须卖给仁义药行,不能私下倒卖。
五、仁义药行主攻药材的分级筛选、初加工、仓储保管和拓展商路。
这样一来,既保住了大家的饭碗,也避免了自家兄弟打自家兄弟的恶性竞争。
章进仓听完,连连点头:“这么安排,大家伙儿的利益都照顾到了,该干啥也清清楚楚,往后就少生事端了。”
章茂才笑道:“一块儿发财才是长久之道,单打独斗,终究难成气候!”
三人定下的章程,第二天就被队员们贴到了各村,还挨个儿宣讲。
很快,各村药商就围上来看告示,议论纷纷。
大伙儿对这种敞敞亮亮、各方都顾全的做法挺买账,都说:“仁义药行这名号,可真没白叫!”
原先那些暗地里串联、想联手对付仁义药行的药商,也都悄悄散了心思。
药商们见仁义药行不争独利,反倒给大伙儿划出各自的营生地盘,心里踏实了不少。
有人念叨:“人家有大路不独占,咱也不能太贪心。”
几个原本观望的药商,当天就主动上门,和黑娃他们签了代收协议。
这样一来,乡里药材买卖渐渐稳住了,生意反倒越做越活泛。
正如老话讲:“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仁义药行这一招,不仅化解了一场风波,反倒把大伙儿拧成了一股绳。
药材行情渐渐向好,买卖顺畅了,原来单打独斗的小药商们,也根据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定位经营模式。
大家都有饭吃,互相依存,乡党们的心更齐了。
渭北中药材、渭北药商的名气也更响了。
喜欢穿回渭北做刀客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回渭北做刀客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