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风云与街亭之殇
祁山,那方承载着三国烽火的土地,地形自有其独特的格局。当诸葛亮接见姜维时,他正指挥蜀军围攻祁山堡。
这祁山堡坐落在盐官川中部的西汉水北岸,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巨人,是个高数十丈的梯台形孤峰,周边地形开阔平坦。
它规模不大,仅能容纳数百守军,恰似《左传》中所言“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的典型据点。
回溯往昔,祁山堡始建于西汉,最初的使命是阻挡西戎氐羌自西向东的侵扰,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守护着一方安宁。
盐官川,这条东西走向、绵延百余里的河谷盆地,水草丰美。这里曾是秦人之先祖为周王养马的地方,农牧条件得天独厚。
史书中描绘祁山“有民万户”“熟麦千顷”,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此地粮食的丰饶。时间倒回建安十八年(213),杨阜、姜叙起兵讨伐马超,曾凭借祁山堡据守;同年年底,马超从汉中反攻陇西,也对祁山堡发起过围攻。
此次蜀军循着马超当年的路线而来,本想着能在此获取些粮食补给。
可魏军早已坚壁清野,蜀军在祁山周边费尽心力,也只收集到五百石麦子,这点粮食,连大军一天的消耗都满足不了。
诸葛亮无奈之下,只能亲率蜀军主力围攻祁山,只分派小部队前往陇西、南安、天水等郡进行渗透侦察。
同时,派马谡、高翔分别率领部队向关中、上邽方向进发,以此阻击来援的魏军,保障祁山攻城部队的侧后安全。
按照魏国的行政区划,自陇山以西,沿渭水河谷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陇西(治所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安、天水、广魏(治所临渭,今甘肃天水市东北)四郡,安定郡则在广魏的东北方向。
南安、天水以及东北侧的安定三郡都响应了蜀军,可雍州最西端的陇西郡太守游楚,脑子却格外清醒。
他一边给陇西的军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对围城的蜀军晓以大义:
“你们要是能截断陇道,让东边的援兵上不来,不出一个月,陇西的官吏百姓不攻自服;要是做不到,只是白白让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由于前出到陇西郡的蜀军只是小部队,甚至可能是南安叛军假称蜀军,所以并没有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攻城。
守城部队一擂鼓出击,蜀军就主动撤退了。
游楚的判断是正确的,史书记载“后十余日,诸军上陇,诸葛亮破走”,那些过早投降的南安、天水郡守,都被魏军严厉惩处,各自领受了重刑。
马谡的任务
陇西频繁传来的急报,终于让曹真反应过来。他一方面将手中五万主力军交给张合,命其迅速向西,寻找围攻祁山的蜀军主力决战;
另一方面,自己则向正面的蜀军偏师赵云、邓芝部发起反攻,把他们逼退到箕谷一线(斜谷道中太白岭西坡),凭借险要地势据守。
与此同时,郭淮也在上邽迅速集结部队,南下救援祁山。
魏军很快就与负责打阻击的蜀军马谡(对抗张合)、高翔(对抗郭淮)两部遭遇。
张合作为西北战场的老将,救援祁山早已是轻车熟路。
建安十八年底马超围攻祁山时,就是他亲率五千骑兵作为前锋,“自陈仓狭道入……至渭水上”,马超这才被迫解围离去。此次再次救援祁山,对张合来说,更是驾轻就熟。
而在他对面打阻击战的,是满脑子新想法,却平生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马谡。
战前分配任务时,蜀将魏延、吴懿无论是资格还是战场经验,都比马谡丰富。
但诸葛亮为了集中主力攻打祁山,也为了锻炼年轻干部,硬是把关中方向的阻击重任交给了马谡。
马谡临行前,诸葛亮反复强调,要占据城池(也就是堵死前往祁山的大道),不能上山。这不仅仅是因为山上缺水,还因为马谡率领的是兵力不多的偏师。
张合兵力占优,完全可以分兵一部牵制山上的蜀军,就像曹真在斜谷道口做的那样,然后以主力沿大道突进,从背后突袭祁山的蜀军。
要是真这样,祁山的蜀军就面临着全军崩溃的危险。
当马谡到达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陇城镇)后,王平考虑到这些,先是极力劝说马谡不要上山,劝说无果后,便自己率领所部千人在道路上布防。
王平虽是巴西宕渠人,却曾在曹魏军中待了多年,做到中层军官,跟随曹操打汉中时才归降刘备。
所以,他对魏军和张合的战术风格,可谓是了如指掌。
可马谡坚持要上山,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蜀军缺乏骑兵,所以特别注重以严整的步兵阵型和远射兵种来克制曹魏的骑兵。
在山上布阵,有利于蜀军发挥弓弩等远射兵器的优势,同时能大大削弱魏军的骑兵优势,这是军事技术专家通常会有的逻辑。
但问题是,作为一支大军的统帅,得有大局意识啊!上了山之后,谁来掩护诸葛亮大军的后背呢?
街亭之败
看着左侧守在山上的马谡和正面堵路的王平,张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但很快就做出了判断。
两处蜀军互为掎角之势。正面的蜀军故意示弱,吸引魏军进攻:
王平所部的虚弱一眼就能看出来,可正因为如此明显,才让张合更加怀疑这是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要是魏军在阵前受阻,“依阻南山”的那部分蜀军就会冲下山来,正好打击魏军的侧背。
在山上布阵的蜀军,毫无遮蔽,看起来兵力明显比正面的强。但关键问题是,山上没水啊!
先切断他们的汲水道路试试?作为对这片战场地形无比熟悉的西北老将,张合立刻就找到了山上蜀军的命门。
顺利切断蜀军的汲水道路后,张合并不急于攻山——仰攻显然会吃亏。
他就是想让山上的蜀军因为缺水饥渴而陷入混乱,迫使正面的蜀军伏兵不得不暴露,主动出击救援山上的友军。
这对魏军是非常有利的。
时间一点点过去,山上的蜀军已经饥渴难忍,渐渐陷入混乱,可正面的蜀军“伏兵”却始终没有出击的迹象。
张合决定不再等了。他利用兵力优势,分兵一部对正面的蜀军进行设防,另以主力向蜀军据守的南山发起总攻。
山上早已渴坏了的蜀军,一触即溃,四散奔逃。但张合不敢把部队散开去抓俘虏,他一直紧盯着正面蜀军的动向——这支看似实力很弱的蜀军“诱饵”,保持着严整的阵型,开始缓缓地沿着道路向后撤退……
张合最终决定放过这支小小的“诱饵”。毕竟他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且部队在仰攻过程中体力消耗巨大,已经相当疲劳。要是贸然追击,中了埋伏,前功尽弃,那就太不划算了。
就这样,王平才得以在五万魏军的眼皮底下成功逃脱。
至于从山上溃逃下来的马谡,他知道自己难以向丞相交代,竟然擅自逃亡,躲到了时任丞相长史的老乡向朗那里。
可他不知道,向朗生性狭隘吝啬,《三国志·向朗传》中毫不客气地记载: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诸葛)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马谡的这次逃亡,差点坑了全军,还连累向朗被撤职。
街亭战败后,高翔在列柳城的阻击也失去了意义,而且还有被张合切断后路的危险。他只能仓促撤退,让郭淮得以从西上邽南下。
眼看魏军两路援军即将在祁山会师,战场局势由主动转为被动,诸葛亮只能撤围退兵,第一次北伐之战就此结束。
街亭之战虽然让张合的军事声望达到了顶峰,但曹魏对于这位河北降将,终究是信任不足。打了大胜仗,也只是给张合涨了工资,并没有提拔他的职务。
张合一生,也只做到方面军主管作战的部司马令史。不过曹魏在涨薪方面倒是没亏待他,战后立刻给他增封千户,让他成为拥有四千三百户食邑的侯爵,一举超过了曹仁的三千五百户,成了曹魏俸禄最高的武将。
而他的老上司夏侯渊,把命都搭进去了,才只有八百户食邑,其他曹魏名将如张辽、徐晃,也才不到三千户……由此可见曹魏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
坚守陇西的游楚,被曹魏树立为英雄模范,受封列侯,还得到了曹叡的亲自召见。可这个乡下人不太懂礼仪,当侍从喊“陇西太守前”时,他本应该应答“唯”,结果一紧张,竟然大声答了“诺”,惹得满堂哄笑。
这都是后话了。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