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安河市笼罩在一片虚假的静谧之中。
市纪委大楼顶层,王正国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烟灰缸里,已经积了三四个烟头。张金山站在办公桌前,神情肃穆,像一尊沉默的铁塔。他刚刚汇报完在档案馆的发现,每一句话都像一块沉重的石头,砸在王正国的心上。
“书记,物证链已经初步形成。伪造专家签名,出具虚假鉴定报告,构陷一名坚持原则的技术干部。动机、过程、结果,清晰明确。”张金山的声音沙哑,其中压抑着一股行将喷发的怒火。
王正国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张金山,看着脚下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这片繁华之下,埋藏了多少这样的肮脏与不公?三十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青年变成垂暮老者,也足以让一桩罪恶被岁月冲刷得看似无痕。
但他王正国,偏不信这个邪。
“老张,”他没有回头,声音冷得像窗外的寒风,“立刻成立秘密调查组,你来当组长。从今天起,你们的代号,就叫‘惊蛰’。”
惊蛰,春雷乍动,万物复苏。这个代号,既是唤醒沉睡的真相,也是要惊动那些蛰伏的毒蛇。
“是!”张金山立正,声音铿锵有力。
“调查组的成员,你亲自去挑,必须是绝对可靠,嘴巴比保险柜还严实的人。编制暂时挂在第二纪检监察室下面一个不显眼的学习小组里,对外就说是在整理d史学习材料。”王正国转过身,眼神中已无半点犹豫,只剩下无尽的寒意,“第一步,不要动刘振华,更不要碰他背后那位。先从外围查,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
他用手指点了点桌上那份伪造的专家鉴定报告复印件。
“就从这三个‘专家’开始。我要知道,这三个名字背后,到底是人是鬼。三十年前,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和能量,敢伪造省厅专家的名义,出具这样一份可以决定人政治生命的报告。”
“明白!”
“记住,‘惊蛰’行动,除了你我,不能有第三个人知道全部内情。你们的任务,是把子弹送到我的枪膛里。什么时候开枪,我说了算。”
“书记,您放心。”张金山郑重地点了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一场针对安河市官场陈年积弊的秘密调查,就在这个深夜,随着“惊蛰”这个代号的诞生,悄然拉开了序幕。
……
三天后。
安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棋牌室。
“啪!”一个干瘦的老头将一张“五万”用力地拍在桌上,得意地喊道:“糊了!清一色,拿钱拿钱!”
同桌的几位老头唉声叹气地掏出零钱。
就在这时,两个穿着普通夹克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棋牌室。为首的正是张金山,他身边跟着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是“惊蛰”行动组的核心成员,名叫赵峰,外号“活档案”,对人事档案和历史资料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张金山目光一扫,就锁定了那个刚刚糊牌的干瘦老头。他叫李卫东,正是三十年前那份专家鉴定报告上三个签名之一。根据赵峰从市人事局调阅的旧档案,当年并没有叫这个名字的省水利专家,反倒是在县水利局的职工名册里,找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资料员。
张金山和赵峰不急不缓地走过去,站在牌桌旁,笑呵呵地看着。
“李大爷,手气不错啊。”张金山递上一根烟。
李卫东抬头瞥了他一眼,接过烟,含糊地应了一声:“还行,还行。”
“跟您打听个事儿。”张金山很自然地拉了张椅子坐下,“我们是市里修地方志的,想了解一下八十年代白马河水利工程的一些情况。听说您以前在水利局干过?”
一听到“白马河”三个字,李卫东夹着烟的手,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就掩饰过去。
“嗨,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了,早忘干净了。我就是个管资料的,哪懂什么工程。”他摆了摆手,催促着牌友,“快快快,下一把,下一把!”
“李大爷,您再好好想想。”赵峰在一旁微笑着补充道,“我们查到一份很重要的技术鉴定报告,上面还有您的签名呢。您可是专家组的成员,怎么会不记得?”
“专家?”李卫东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干笑了几声,“我一个管资料的,算哪门子专家?你们肯定搞错了。”
“搞错不了。”张金山把声音压低了一些,凑到他耳边,“报告上白纸黑字,李卫东,三个字写得清清楚楚。那可是给石长青副局长定性的关键证据。这么大的事,您能忘了?”
“石长青”这个名字,像一根针,狠狠地扎进了李卫东的神经。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苍白,抓牌的手也停在了半空中。
“我……我不认识什么石长青,也不知道什么报告!你们找错人了!”他猛地站起身,想要离开。
“李卫天,”张金山不紧不慢地叫出了另一个名字,“您弟弟,当年在城关镇的砖窑厂上班,因为失手打伤了人,要赔一大笔钱,还要判刑。后来这事儿,不了了之了。您还记得吗?”
李卫东的身体僵住了,像一尊被瞬间冻结的雕像。他缓缓转过头,难以置信地看着张金山。
张金山依旧面带微笑,但那笑容在李卫东看来,比魔鬼还可怕。
“李大爷,我们不想为难您。三十年过去了,很多事,该有个了断了。”张金山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外面车里,我们聊聊?”
棋牌室里依旧嘈杂,但李卫东的耳边,却只剩下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他知道,躲了三十年的那场噩梦,终究还是找上门来了。
……
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停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后面的僻静小巷里。
车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卫东坐在后排,双手死死地攥在一起,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说吧。”张金山的声音很平静,“当年是谁让你签的字?”
李卫东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们已经查到,另外两个‘专家’,一个叫王建国的,纯属杜撰,查无此人。另一个叫孙胜利的,是当时县招待所的厨子,三年前得癌症死了。”赵峰翻着手里的笔记本,冷冷地说道,“现在,活着的知情人,就只剩下你了。”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卫东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像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瘫软在座椅上。
“我说……我说……”他的声音嘶哑,像是从喉咙里硬挤出来的,“是……是方秘书。”
“哪个方秘书?”张金山追问。
“方振邦……当时县委办的秘书,跟在老书记身边的……”李卫东闭上眼睛,脸上满是痛苦的神色,“是他找到了我。他说我弟弟的事,他能帮忙摆平,但要我帮他一个小忙。就是在一份文件上签个字。”
方振邦!
听到这个名字,张金山和赵峰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他们本以为,这件事最多是刘振华在背后捣鬼,没想到,竟然直接牵扯出了三十年前就在县委核心工作,如今已是市里退休大佬的方振邦!
“他让我签的,就是那份鉴定报告。”李卫东的声音越来越低,“他说这是领导的安排,是组织上的需要。签了字,我弟弟没事,我自己也能从资料员转成干部编制。我……我当时鬼迷了心窍,就签了……”
“文件是谁起草的?”张金山继续问道。
“是刘振华。”李卫东毫不犹豫地回答,“当时他还是个年轻技术员,就是他拿着文件来找的我。方秘书在旁边看着,他签完,就轮到我签。那个叫孙胜利的厨子,也是他们找来的,听说给了他五十块钱。”
线索,在这一刻完全串联起来了。
刘振华起草虚假报告,方振邦利用职权和威逼利诱的手段,找来两个小人物伪造专家签名,最终将石长青扳倒,为刘振华的上位铺平了道路。
而方振邦,正是刘振华日后在官场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和靠山。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官场倾轧,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的政治构陷!
张金山没有再问下去。他知道,再往下,就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够随意触碰的了。他必须立刻向王正国汇报。
“今天我们谈话的内容,我不希望有第三个人知道。”张金山看着李卫东,眼神变得异常严厉,“如果走漏了半点风声,你弟弟三十年前的案子,我们会一查到底。你应该明白后果。”
李卫东吓得连连点头:“明白,明白!打死我也不说!”
桑塔纳轿车悄无声息地驶离了小巷。
当晚,市纪委大楼,王正国的办公室。
“书记,鱼饵已经找到了,顺着鱼线往上摸,摸到了一条大鱼。”张金山将一份整理好的审讯笔录,放在了王正国的桌上。
王正国拿起笔录,一字一句地看着。当“方振邦”三个字映入眼帘时,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缓缓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穿着八十年代的干部服,并肩站在市委大楼前。
其中一个,是他王正国。
而另一个,正是当年还被称为“小方”的,方振邦。
王正国看着照片上那个笑容灿烂的昔日同僚,眼神变得无比复杂。他怎么也想不到,那张笑脸背后,竟隐藏着如此龌龊的交易。
他将照片重新放回抽屉,合上。
“惊蛰”行动的第一声春雷,比他想象中还要响亮。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沉吟片刻,拨通了市委书记的号码。
“周书记,我王正国。有个重要情况,我想当面向您汇报一下。”
喜欢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