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的水在初冬的寒风中泛着墨绿色的波澜,江面上蒸腾着薄薄的水雾,将对岸的朝鲜山峦笼罩得若隐若现。林建军站在江边的临时渡口,望着江面上穿梭的木船和冲锋舟,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这里是中朝边境的最后一道防线,跨过这条江,就是真正的战场。
集训基地的日子短暂而紧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出操,零下二十度的严寒里,他和战友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雪地里练习匍匐、射击、野外生存,晚上还要学习战场纪律和军械知识。林建军凭借系统强化的体质和刻意锻炼,很快适应了高强度的训练,尤其是在武器分解结合课上,他拆装机枪的速度比老兵还快,让带队的张连长连连点头:“这小子是块好料,去维修连屈才了!”
“屈才啥?”旁边的李大海裹紧棉衣,呵着白气笑道,“维修连才是他的主场,难不成让他去扛枪冲锋?”
林建军笑了笑没接话。他知道自己的战场不在前线阵地,而在武器维修车间和临时抢修点。出发前,张连长正式宣布了分配结果:他和李大海都被分到了“前线维修连”,负责随部队机动,维修受损的坦克、火炮和汽车。
此刻,江风卷着雪粒,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林建军裹紧身上的棉大衣,看着战友们背着武器、扛着工具箱,分批登上渡船。江对岸隐约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像远处滚过的雷声,提醒着每个人这里不是和平年代的渡口。
“林建军!李大海!你们俩跟我走!”一个背着电台的通信兵喊道,手里挥舞着一面小红旗,“维修连先遣队,登三号船!”
两人对视一眼,扛起沉重的工具箱,跟着通信兵踏上摇晃的木船。船板上结着薄冰,几个人不小心滑倒,引来一阵低低的笑骂,却没人抱怨——这点困难,和前线的牺牲比起来,实在算不了什么。
船行至江心,林建军望着浑浊的江水,突然想起系统的存在。他集中意念,果然听到了熟悉的提示音:
【叮!检测到特殊地点“鸭绿江边(中朝边境)”,符合“重大事件关联地点”签到条件,是否签到?】
“签到!”
【叮!签到成功!获得奖励:“军工级金属焊接技巧(适应战场恶劣环境)”——包含低温焊接参数、应急焊条制作方法,可在零下30度环境中保证焊接强度;“防刺胶鞋一双(内藏钢板)”——适合在布满弹片的战场行走。】
一股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关于低温焊接的知识清晰得仿佛演练过千百次:当环境温度低于零下20度时,需将焊条预热至50度,焊接电流增加15%,焊后需用石棉布包裹保温……这些细节恰好能解决战场维修的关键难题,林建军忍不住在心里赞叹系统的及时。
他悄悄摸了摸脚,系统空间里的防刺胶鞋已经出现在行囊中,鞋面普通,鞋底却暗藏玄机,踩在冰面上应该能稳不少。
船靠岸时,一阵急促的哨声响起。“快!隐蔽!”带队军官大喊,挥手示意大家趴在雪地里。
林建军刚趴下,就听到头顶传来“嗡嗡”的轰鸣声,几架美军战机低空掠过,机翼下的炸弹闪着寒光。江对岸的高射炮立刻开火,红色的弹道在天空织成密集的网,战机仓皇投下几颗炸弹,爆炸声在远处响起,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狗娘养的!”李大海趴在雪地里,狠狠啐了一口,“还没上岸就给我们来个下马威!”
林建军没说话,只是握紧了手里的工具箱。他能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愤怒——这些侵略者,竟然敢如此嚣张地在他国领土上狂轰滥炸!
战机飞走后,众人迅速上岸,钻进岸边的防空洞。洞里阴暗潮湿,弥漫着煤油和汗味,几个穿着朝鲜人民军军装的士兵正在分发干粮,看到他们进来,立刻用生硬的中文喊道:“志愿军同志!快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林建军接过一个冻硬的土豆,放在嘴里慢慢啃着。土豆冰得硌牙,却带着泥土的清香,他突然想起北平四合院的玉米糊糊,心里一阵恍惚——不过几天时间,却像是过了很久。
“跟我来!”一个戴着眼镜、穿着干部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胸章上写着“维修连指导员 周明”,“上级命令,我们连立刻赶赴云山附近的临时维修点,那里有三辆t-34坦克等着抢修,前线急着用!”
众人立刻起身,没人问距离有多远,也没人问路况如何。林建军扛起工具箱,跟着队伍钻进茫茫雪原。
朝鲜的地形比想象中更复杂,到处是弹坑和炸毁的房屋,偶尔能看到穿着破棉衣的朝鲜百姓,背着孩子、牵着牛,往后方逃难,看到志愿军时,会停下脚步鞠躬,眼神里满是感激和绝望。
“快!加快速度!”周指导员回头喊道,“天黑前必须赶到维修点,否则坦克就冻僵了!”
林建军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跋涉,棉裤很快湿透,冻得硬邦邦的,像穿着铁甲。他体内的体质强化在发挥作用,耐力比常人好不少,但也渐渐感到体力不支。李大海在旁边喘着粗气,却一直没掉队,还时不时伸手拉他一把。
“你说……这仗要打到啥时候?”李大海低声问,呼出的白气模糊了眼镜片。
“打到把他们赶回去为止。”林建军的声音有些沙哑,“打到他们不敢再来为止。”
李大海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话……够硬气!”
走了大约三个小时,前方出现一片低矮的山洞,洞口挂着伪装网,几个穿着维修服的战士正在雪地里生火,看到他们来,立刻挥手:“是维修连的同志吗?快来暖和暖和!”
山洞里比外面暖和不少,地上铺着干草,角落里堆着零件和工具,一口行军锅架在火上,里面煮着黑乎乎的东西,散发着淡淡的麦香。
“这是刚从前线拖回来的t-34,”一个老兵指着洞外的三辆坦克,脸上沾着油污,“两辆履带断了,一辆发动机炸坏了,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正缺人手!”
林建军走到坦克旁,借着雪地反射的光仔细观察。履带断裂处有明显的炸痕,应该是被炮弹碎片击中;发动机舱更是惨不忍睹,外壳被炸穿一个大洞,零件散落一地。
“能修吗?”周指导员走过来,语气带着期待,“前线进攻受阻,就等这几辆坦克开道了。”
林建军没立刻回答,而是拿出扳手,蹲下检查断裂的履带。他的手指抚过冰冷的金属,脑海里的“军工级焊接技巧”自动匹配了维修方案:用应急焊条焊接断裂处,再用钢板加固,虽然不能恢复如初,但撑过一次进攻应该没问题。
“能修。”他站起身,语气肯定,“履带需要焊接,发动机得换零件,我们带的工具箱里有备用齿轮,应该够了。”
“好小子!有魄力!”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是班长王铁牛,你跟我一组修履带,让李大海他们清理发动机!”
林建军点点头,拿起焊枪和焊条,深吸一口气。洞外的寒风卷着雪粒灌进来,焊接机在低温下启动困难,他按照系统奖励的知识,先将焊条放在火上烤了烤,又调整了电流参数,直到焊枪喷出稳定的弧光。
“滋啦——”
高温电弧接触金属的瞬间,溅起一串火星,在雪地里格外刺眼。林建军的手稳得惊人,焊条沿着断裂处缓缓移动,融化的金属液像一条银色的线,将断裂的履带牢牢连在一起。王铁牛在一旁递工具,看着他精准的手法,忍不住咋舌:“你这手艺,比咱们军区修械所的师傅都强!”
林建军没说话,专注地控制着焊枪。低温焊接最考验手感,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气孔,影响强度。他调动全部精神,将系统奖励的技巧和自己的钳工功底结合,每一个焊点都力求完美。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个焊点完成时,林建军才发现自己的棉衣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冰凉刺骨。他直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对王铁牛说:“班长,焊好了,等冷却后再打磨一下,就能装上去了。”
王铁牛用小锤敲了敲焊缝,听着清脆的响声,脸上露出笑容:“好!结实!这活儿干得漂亮!”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检测到宿主在战场环境下完成首项维修任务,展现出技术价值,完成“战场首秀”成就。】
【奖励:“t-34坦克应急维修手册(全俄文版附中文注释)”;“高能量压缩饼干一包(10块,顶一天口粮)”。】
林建军心里一喜。手册来得正好,里面肯定有更多应对战场损伤的技巧;压缩饼干更是雪中送炭,刚才啃冻土豆根本没吃饱。
他靠在坦克履带旁,拿出一块压缩饼干,慢慢咀嚼着。饼干又干又硬,却带着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在嘴里慢慢化开,化作一股暖流,驱散了疲惫和寒冷。
洞外的爆炸声依旧此起彼伏,远处的枪声像放鞭炮一样密集。林建军望着洞口晃动的火光,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穿越到这个时代——不是为了在四合院的鸡毛蒜皮里消耗一生,而是要在这样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技术,为这个苦难的民族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休息十分钟,准备装履带!”王铁牛喊道,声音里带着兴奋。
林建军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握紧了手里的扳手。
他的战场,才刚刚开始。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