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小杨所在的家乡气候异常。原本应是晴空万里的日子,天空却时不时地阴沉下来,厚重的云层在头顶翻滚,仿佛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起初,人们并未太过在意,毕竟在南方,夏季的雨水并不罕见。
小杨像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在村口的空地上玩耍,踢着用旧布缝制的足球,笑声在村子里回荡。大人们则忙着田里的农活,偶尔抬头看看天色,也只是随口说一句“这雨估计下不了多久”,便又继续忙碌起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势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很快就形成了一条条小溪,顺着地势流淌。小杨和伙伴们被雨淋得浑身湿透,才不得不跑回家中。
随着雨水的持续倾泻,河流的水位开始迅速上涨。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夹杂着泥沙和杂物,汹涌地向下游冲去。小杨站在家门口,看着河水一点点漫过河岸,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大家快起来,河水要漫过来了!”村里的广播突然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大人们纷纷从睡梦中惊醒,开始组织撤离。小杨的父母匆忙地收拾着家中值钱的东西,小杨则帮着把一些重要的物品搬到高处。
然而,洪水来得太快了。仅仅几个小时后,河水就冲破了堤岸,像一头凶猛的野兽,朝着村子扑来。小杨一家还没来得及完全撤离,洪水就已经冲进了家门。浑浊的洪水瞬间淹没了地面,家具、衣物都被冲得七零八落。
小杨紧紧抓住父母的手,在洪水中艰难地前行。街道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人群,呼儿唤女的声音此起彼伏。洪水冲倒了房屋,树木被连根拔起,整个村子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洪水发生后,当地的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救援队伍连夜赶到了现场,他们驾驶着冲锋舟,在洪水中穿梭,寻找被困的群众。
小杨一家和其他村民被救援人员转移到了临时安置点。那里虽然条件简陋,但至少有了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安置点里,到处都是疲惫不堪的面孔,但大家相互鼓励,彼此安慰,共同等待着洪水的退去。
在等待的过程中,小杨看到了许多感人的场景。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一次又一次地冲进洪水中,救出被困的群众;志愿者们忙着给受灾群众分发食物、水和衣物;医生们则在安置点里为受伤的群众进行治疗。
小杨也主动地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分发物资、安抚受灾群众。他觉得自己虽然年纪小,但在这个时候也应该为家乡出一份力。
洪水退去后,村子一片狼藉。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农田被淹,整个村子仿佛经历了一场浩劫。然而,家乡的人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始了灾后重建工作。
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帮助村民们重建家园。小杨的父母和其他村民一起,清理废墟,修复房屋。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小杨也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他帮着搬运建筑材料,清理垃圾,还为重建工作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明白了团结和力量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放弃、不退缩。
那场特大洪水,虽然给小杨的家乡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让小杨和家乡的人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他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学会了在困境中坚强地生存。
如今,小杨已经长大成人,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十二岁那年家乡遭遇特大洪水的经历。那场洪水,不仅是他生命中的一段难忘记忆,更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它让他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他懂得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站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十二岁那年,家乡的特大洪水,虽然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场洗礼。它让小杨和他的家乡在灾难中重生,在困境中成长。这段记忆,将永远铭刻在小杨的心中,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喜欢杨建辉传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杨建辉传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