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时候,楚国有个大户人家,刚完成一场庄重的祭祖仪式。仪式结束后,还剩下一壶精心准备的祭酒,这酒可是上等佳酿,醇厚香浓。主人心善,打算把这壶酒赏给参与祭祀的手下们享用。
可麻烦事儿来了,参与祭祀的人不少,这小小的一壶酒,要是大家一人一口地分着喝,每个人顶多就尝个味儿,根本不够尽兴;但要只给一个人喝,那这一壶的量,绝对能让那人喝个酣畅淋漓。这可愁坏了众人,到底该把这壶酒给谁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现场乱哄哄的。
就在这时,人群里有个机灵鬼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都别吵啦!我有个主意,咱们每个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又快又好,这壶酒就归谁,咋样?”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赞,都觉得这办法妙极了,于是纷纷表示同意。
随着一声令下,大家都迅速蹲下身子,拿起地上的树枝,开始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画起蛇来。人群中有个画技高超的家伙,动作那叫一个麻利,只见他手中的树枝上下翻飞,没一会儿工夫,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就出现在了地上。他得意地直起身子,一眼就瞧见周围的人还在埋头苦画,心里顿时乐开了花,暗自琢磨:“嘿,他们画得也太慢啦,我何不再露一手,让他们瞧瞧我的厉害。”
想到这儿,他左手稳稳地提起酒壶,右手又捡起一根树枝,开始给蛇画起脚来,还一边画一边摇头晃脑地嘚瑟:“你们也太慢啦,我这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不耽误我喝酒。”
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一心一意给蛇画脚的时候,旁边有个人也完成了画作。这人眼疾手快,一下子就从他手里把酒壶夺了过去,然后扯着嗓子大声说道:“你懂不懂啊?蛇本来就是没有脚的动物,你给它添上脚,这还能叫蛇吗?所以啊,第一个画好蛇的可不是你,而是我!”
说完,这人便仰起头,咕嘟咕嘟地把酒喝了个精光。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有人在画蛇的时候非要给它画上脚。它用来比喻那些自以为聪明,却常常做出多余举动的人,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把好好的事情给搞砸了。
它的近义词有“多此一举”,就像本来已经打扮得很得体了,还非要再加个不合适的配饰;反义词有“画龙点睛”,好比一幅画本来不错,添上关键的一笔,瞬间就活了起来。咱们可以这样造句:“这篇作文已经写得很完美了,老师要是再强行修改,那可就是画蛇添足啦。”
咱们可得记住这个道理,做人做事都要谨慎,可不能得意忘形。因为人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容易忘乎所以,做出一些画蛇添足的傻事哟!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位年轻的牧民,他养了十几只活泼可爱的羊。每天清晨,他会带着羊群去往草原,让它们尽情地吃草、嬉戏;到了夜晚,他便细心地将羊群赶回用木板和石块围成的羊圈里,确保它们的安全。
然而,有一天早晨,当牧民像往常一样去放羊时,却惊讶地发现羊圈里少了一只羊。经过一番寻找和观察,他发现羊圈的围栏上有一个窟窿,显然是夜间有狼从这个窟窿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这时,邻居爷爷好心劝告他说:“孩子,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吧,堵上那个窟窿,不然狼还会再来的。”可是,牧民却觉得羊已经丢了,再修羊圈也没什么用了,于是他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
可是,第二天早上,当牧民再次去放羊时,又发现羊圈里少了一只羊。原来,狼真的又从那个窟窿里钻了进来,叼走了另一只羊。这次,牧民感到非常后悔,他意识到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是多么愚蠢。
于是,牧民立刻动手找来工具和材料,认认真真地修补起羊圈来。他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密不透风。从此以后,狼再也没有机会钻进羊圈,牧民的羊也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它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避免以后继续受损失。这个故事也让我们记住了“知错就改”这个重要的道理。它的反义词有时不我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要抓紧时间)、居安思危(在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对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来说,生活中犯了错误、遭到挫折都是很常见的现象。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像那位牧民一样,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或遭受更大的损失,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稳健、更加自信。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