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那片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土地上,有一位声名远扬的画家,他叫文同,世人常唤他文童。文同堪称当时画竹子的绝顶高手,他笔下的竹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动而逼真,每一根枝干、每一片竹叶都透着自然的神韵。
文同对画竹子的痴迷,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为了将竹子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在画纸上,他全然不顾春夏秋冬的更迭,也不管是狂风呼啸还是细雨淅沥,只要一有空闲,便会一头钻进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静静地揣摩、细致地观察。
三伏天的午后,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高高地悬挂在天空中,炽热的光芒烤得大地滚烫滚烫的,仿佛一脚踩下去都能冒出烟来。然而,文同却像没事人一样,毅然决然地跑到竹林的向阳面,直直地站在那烤人的阳光底下,全神贯注地凝视着竹子。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每一根竹子,时而伸出手指,仔细地量量竹子结把的长度,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丈量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时而又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认真地记一记竹叶子的疏密程度,每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仿佛在书写着对竹子的深情。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停地流下来,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对竹子的观察之中。
有一回,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一道道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雷声。眼看着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人们都纷纷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跑,一边跑还一边念叨着:“这雨说来就来,可别把我淋成了落汤鸡。”可此时的文同呢,却在家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一把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拔腿就往山上的竹林里奔去。他刚跑到大门口,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瞬间把他淋成了个“水人”。但文同一心只想看看风雨中的竹子是什么模样,哪里还顾得上大雨滂沱和路滑难走呢?他撩起长袍,三步并作两步地爬上了山坡,气喘吁吁地冲进了竹林。一进竹林,他顾不上抹一把脸上流淌的雨水,两眼就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竹子。只见竹子在狂风暴雨的吹打下,一会儿弯腰,仿佛在向风雨鞠躬;一会儿点头,又好像在和风雨打招呼;一会儿摇来摇去,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舞者。文同细心地把竹子承受风雨吹打的姿态一一记在了心头,那认真的模样,仿佛要把这一切都刻进自己的灵魂里。
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进行了如此细微的观察和研究,他对竹子的了解可谓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里会有什么样的形状变化,他心里一清二楚;在阴晴雨雪不同的天气里,竹子的颜色和姿势又会有什么不一样,他也了如指掌;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会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姿态,他更是心中有数;就连不同的竹子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所以,当他画起竹子来的时候,根本用不着画草图,只需拿起画笔,在纸上轻轻挥洒,一幅栩栩如生的竹子图便跃然纸上。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看到文同画竹子如此得心应手,不禁赞叹道:“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从此,“胸有成竹”这个词便流传开来。它原本是指画竹子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一幅完整的竹子形象,就像文同在画竹之前,竹子的模样早已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呈现。后来,这个词的意思被引申为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了主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说到“胸有成竹”,它的近义词是“成竹在胸”,意思和它相近,都是形容做事情之前心里已经有了完整的计划和把握;而反义词则是“忙无头绪”,表示做事情的时候没有条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造句:“硕硕对于这次的英语考试,胸有成竹,他每天都认真复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得十分扎实。”
从文同画竹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宝贵的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应该像文同观察竹子一样,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做到心里有数。只有这样,当我们真正动手去做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否则,遇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错误。让我们都成为一个做事“胸有成竹”的人吧!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