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部,矗立着两座巍峨的大山。一座是太行山,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大地,山势雄浑壮阔;另一座是王屋山,仿佛一头沉睡的雄狮,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这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在这两座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他的头发和胡须都已变得雪白,犹如冬日里的霜雪,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愚公。愚公一家就居住在这两座大山的旁边,由于大山的阻隔,他们每次出门办事,都得绕着山走很远的路,就像在迷宫中打转一样,十分不方便。这让愚公心里很是烦恼,每天望着这两座大山,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
终于有一天,愚公下定了一个惊人的决心:他要带领全家老小,把这两座大山铲平挖掉!于是,他召集起全家人,神情严肃又坚定地说:“我打算把家门口这两座大山都铲平,这样咱们出门就方便多了,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妻子听了,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说:“不用绕远路,那当然好啊!要是咱们的路通了,以后干啥都方便,真是件大好事。”大儿子也拍着胸脯,大声说道:“爹,您说得对,咱们就干吧!”就这样,一家人齐心协力,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铲平。
第二天,愚公就率领着儿孙中能干活、挑担子的人,带着各种工具上了山。他们有的拿着铁锹,用力地凿着石头,发出“当当当”的声响,仿佛是在和大山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有的挥舞着锄头,使劲地挖着泥土,泥土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落;还有的挑着沉重的担子,把挖下的泥土和石块运到渤海边上,然后“哗啦”一声倒在海里。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虽然辛苦,但没有一个喊累。
在黄河边上,住着一位老人,他十分精明,大家都称他为智叟。智叟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觉得简直太荒唐了,于是赶忙跑来劝说愚公。他指着愚公的鼻子,嘲笑地说:“我说,愚公啊,你也不看看自己都多大岁数了,就凭你这么点力气,估计连棵树都砍不下来,还想把山给移走?哎呀呀,你也太傻了吧!”愚公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不紧不慢地说:“虽然我力气小,也可能马上就会死,但我还有儿子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又会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都会继承我的志向继续干下去。而这两座山呢,又不会长大变高,所以啊,我相信总有一天这山会被铲平的。”智叟听了,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就这样,愚公每天都带着家人上山挖山,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邻居们看到愚公这么有毅力,都很敬佩他,也都纷纷跑来帮忙。大家干得非常投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神情,仿佛看到了大山被移走后的美好景象。
后来,这件事情被天帝知道了。天帝非常感动,感慨地说:“这个凡人还挺有毅力的,让我也有点佩服了。这样吧,我也来帮帮他。”于是,天帝下了命令,让两个大力士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只见两个神仙轻轻一抬,就把大山扛在了肩上,然后“嗖”的一声飞走了。
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边就再也没有高山的阻挡了。道路变得平坦开阔,愚公一家出门再也不用绕远路了,大家都开心得不得了。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愚公带领全家人坚持不懈地挖山。它比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努力去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的近义词有“持之以恒”,就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永远向前流淌;反义词是“半途而废”,就像一辆没有油的车,只能停在半路上。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通过愚公形象的塑造,告诉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有决心,有毅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就像愚公一样,虽然面对的是两座看似不可撼动的大山,但他没有放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像愚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