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悠悠岁月里的古代,有个依山傍水的小镇,镇上住着两个性格迥异却命运交织的人。一个叫李三,家底颇为殷实,平日里为人豪爽仗义,在镇上口碑极佳;另一个唤作张四,家境贫寒如洗,每日靠着上山砍柴、沿街叫卖来勉强维持生计。
这一年,命运的暴风雨毫无预兆地砸向了张四。他的母亲突然染上重病,整日躺在床上,气息微弱。张四心急如焚,赶忙请来镇上有名的郎中。郎中一番望闻问切后,开出了药方,可当看到那药方上的药材价格时,张四只觉一阵天旋地转。这药费昂贵得如同天文数字,对于靠卖柴为生的他来说,根本就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走投无路之下,张四硬着头皮,怀揣着满心的忐忑与无奈,来到了李三的府上。他见到李三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满脸愁容,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地说道:“李兄啊,我母亲如今病重垂危,急需银子抓药救命。我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厚着脸皮来求你。求你借我些银子,日后我张四定当按时归还,若是有半句食言,天打雷劈!”
李三看着眼前可怜巴巴的张四,心中一阵不忍,他赶忙上前将张四扶起,毫不犹豫地从怀中掏出二十两银子,递到张四手中,说道:“张四兄弟,这钱你先拿去用,救人要紧。别着急还,等你什么时候手头宽裕了,再还我也不迟。”
张四接过银子,眼中满是感激的泪花,他紧紧握着李三的手,连声道谢:“多谢李兄,多谢李兄!我张四日后一定尽快还钱,绝不辜负你的这份恩情。”
有了这二十两银子,张四赶忙去抓了药。在药物的悉心治疗下,张四母亲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没过多久,便能下床走动了。张四也重新操起了卖柴的营生,每日天不亮就上山砍柴,然后拉到镇上去卖。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四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家里的柴米油盐不再那么紧巴巴,他也渐渐把当初借李三银子的事儿抛到了九霄云外。
李三呢,起初并未把这事放在心上。他觉得张四可能确实还在为生活奔波,手头不宽裕,所以一直没去催讨。可天有不测风云,又过了两年,李三做生意时遭遇了重大挫折,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屁股债,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时候,他想起了张四当初借的那笔钱,心想:如今我急需这笔钱来周转,张四应该也缓过劲儿来了,该去把钱要回来了。
于是,李三来到张四的家中。张四见到李三,先是一愣,仿佛从梦中惊醒一般。随后,他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神情,眼神开始躲躲闪闪,支支吾吾地说道:“李兄……实在对不住啊,我最近这卖柴的生意也不好,每天赚的钱也就够糊口,实在拿不出钱还你。”
李三见张四这般模样,心中虽有些不满,但想到张四可能确实有难处,也不好强逼,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失望地离开了。
然而,没过多久,李三偶然间从旁人口中得知,张四并非真的没钱。原来,张四前不久刚请了工匠,把自己的房子修缮一新,还添置了不少新家具。李三得知此事后,气得浑身发抖,他觉得自己被张四当成了傻子。
李三再次怒气冲冲地找到张四理论。张四见李三来势汹汹,却依旧厚着脸皮,梗着脖子说道:“我又没说不还,只是现在真的没钱,你能把我怎么样?有本事你去告官啊!”
李三看着张四那副无赖的嘴脸,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他深知,与这样的人多说无益,于是,一纸诉状将张四告到了官府。
官府接到诉状后,立刻展开了调查。经过一番仔细的查证,很快便查明了真相。官府责令张四立即归还李三的二十两银子,并对张四这种言而无信、欺诈他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惩处。
张四不仅要偿还那二十两银子,还因为这件事在镇上落了个坏名声。从此以后,镇上的人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再也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他的卖柴生意也一落千丈,日子过得越发凄惨。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言而无信的恶果。它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立下了誓言,绝不能反悔。若是不讲信用,不仅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更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一旦失去了信任,就如同失去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根基,从此将寸步难行,无人愿意与你并肩同行。
喜欢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