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二公主齐星瑶所居的缀霞阁内,虽燃着银炭,却依旧透着一股药石难以驱散的虚寒之气。十岁的小公主裹在厚厚的锦被里,小脸苍白得近乎透明,呼吸细微,偶尔发出一两声压抑的轻咳,听得人心头发紧。慧嫔周氏坐在床沿,握着女儿冰凉的小手,眉宇间笼罩着化不开的愁云。
太医署的方子换了几副,名贵的药材如流水般用着,却总像是石沉大海,公主的身子不见根本好转,仍是三五不时地病上一场,每一次都像是要耗去半条性命。周氏性子淡漠,不喜争抢,平日里深居简出,但为人母者,看着孩儿如此受苦,心中煎熬难以言表。
她想起去岁四皇子齐明远那场来势汹汹的高热,连太医正都束手无策,断言凶多吉少,最后却是景仁宫的皇贵妃出手,用了些闻所未闻的法子,硬是将四皇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德妃每每提及此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颗原本沉寂的心,因着母性的驱使,终于活络起来。周氏犹豫再三,终究是爱女之心占了上风。她挑了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未曾提前通传,只带着贴身宫女,踏入了景仁宫的地界。
林清玥听闻慧嫔到访,有些意外。这位娘娘平日里如同隐形人一般,今日主动前来,必有要事。她将人请入暖阁,目光落在周氏那掩饰不住的忧色上,心中已猜到了几分。
“嫔妾冒昧打扰娘娘,实是……实是走投无路了。”周氏未曾寒暄,直接起身便要行礼,被林清玥拦住后,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星瑶那孩子,又病倒了,汤药进了无数,却总不见起色……嫔妾听闻娘娘曾妙手回春,救四皇子于危难,斗胆恳请娘娘,能否……能否为星瑶瞧一瞧?”
林清玥看着她眼中真切的哀求与绝望,心中一软。她悄然运转读心术,捕捉到周氏此刻纯粹的心声:【……只要瑶儿能好,让我做什么都愿意……皇贵妃是最后的希望了……她若肯援手,此恩必报……】
确认了周氏的诚意与无助,林清玥温和地点点头:“慧嫔妹妹不必多礼,公主玉体要紧。本宫略通些调理之法,且先去看看吧。”
移步缀霞阁,林清玥仔细查看了齐星瑶的状况,又询问了日常饮食起居。她发现公主的饮食极为精细,却多以滋补汤药、细软米粥为主,缺乏足够的、多样化的膳食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严重不足,导致气血两亏,抵抗力极其低下。
“妹妹,公主此症,非一日之寒,也非单一药石可速愈。”林清玥沉吟片刻,对周氏道,“需得从根本上调理。是药三分毒,长久服用并非良策。”
她取来纸笔,一边写一边解释:“首要之事,是改善饮食。往后公主的膳食,需增加些易消化的肉糜、鱼肉蓉、鸡子羹,豆腐亦可多用。每日务必想法子让她吃些新鲜蔬果,若是嫌凉,可焯水或蒸熟。这是‘食补’,比药补更温和持久。”
接着,她又开出一张药膳方子,并非传统苦药,而是将黄芪、枸杞、山药等温和补益的药材与食材巧妙结合,写成几道药膳汤羹的制法,如“黄芪炖乳鸽”、“山药红枣粥”等。
“按此方调理,循序渐进。切记,莫要再一味追求名贵药材,膳食均衡,身子自然慢慢会有起色。”林清玥将方子交给周氏,语气笃定。
周氏将信将疑,但见林清玥言之凿凿,且方法闻所未闻,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严格遵照执行。她亲自监督小厨房,按照林清玥给的食谱和药膳方子,每日为公主准备膳食。
起初,齐星瑶对新的食物并不习惯,但在周氏的耐心哄劝下,也渐渐接受。说来也奇,不过半月光景,小公主苍白的脸颊上,竟真的隐隐透出了一丝以往难得一见的红润。咳嗽声少了,精神头也足了些,虽仍比不得健康孩子活蹦乱跳,但那双总是恹恹无神的大眼睛里,终于有了些许亮光。
周氏看着女儿这般变化,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再次来到景仁宫,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求助,而是满怀感激地道谢。
“娘娘大恩,嫔妾与星瑶没齿难忘!”她深深下拜,语气真挚,“若非娘娘指点,星瑶还不知要受多少苦楚。日后娘娘若有差遣,嫔妾定当尽力。”
林清玥扶起她,柔声道:“妹妹言重了,公主能好转,本宫也欣慰。日后在饮食上多留心便是。”
自此,缀霞阁与景仁宫之间,多了一条无形的纽带。慧嫔周氏虽依旧低调,但其立场已悄然偏向林清玥。林清玥凭借现代营养学知识,不仅缓解了公主的病痛,更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后宫中,再获一份难得的人心,悄然扩大着自己的同盟网络。这份基于实际恩惠而建立的联系,远比浮华的拉拢更为牢固。
喜欢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