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太和殿内却因一场关乎国本的奏议而气氛凝重,如同盛夏雷雨前的闷热。龙椅之上的齐珩,虽年岁渐长,但威仪日盛,目光扫过殿下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与诸位成年皇子,沉静如水。
首辅大臣,须发皆白的太傅柳文渊,手持玉笏,稳步出班,声音洪亮而恳切: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如今天下承平,海内晏然,皇子们皆已长成,才华出众,德才兼备。臣等恳请陛下,早定储位,以固国本,以慰苍生!”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殿内众臣纷纷附议。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站在武将班列最前方的二皇子勇毅亲王齐武阳,文官班列中气质儒雅的三皇子睿王齐睿思,以及虽未封王但战功赫赫、戍边有功的四皇子定远将军齐明远。这三位年长皇子,各有拥趸,或凭借赫赫军功,或凭借理政之才,或凭借忠勇之心,皆是太子的有力人选。
然而,更多深沉的目光,则越过了他们,落在了那五位站在一起、年仅十三岁却已名动天下的四胞胎皇子及公主身上。这五位由皇后林清玥所出的龙凤胎,自出生起便伴随着种种祥瑞与神异传闻,他们的成长轨迹,更是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五皇子齐凌云,一身素净锦袍,气质温润如玉。他虽年仅十三,却已是公认的“医道圣手”,不仅太医院众太医时常与之探讨疑难杂症,他更在皇后支持下,于京郊开设“济世堂”分号,义诊施药,活人无数,在民间声望极高,被百姓尊称为“小神医皇子”。
六皇子齐破军,身姿挺拔如松,虽面容尚带稚气,但眉宇间已隐现峥嵘。他周岁即显拔山之力,五岁提起青铜鼎的事迹早已传遍朝野。如今更是武艺超群,弓马娴熟,与其二皇兄齐武阳切磋武艺竟能不落下风,被视为大齐未来军界的擎天之柱。
七皇子齐安邦,气质沉静,眸光深邃。他五岁通弈,智近乎妖,十岁时便能与阁老们纵论天下大势,剖析利弊,见解之精辟,常令宿儒汗颜。他虽不似兄长们有显赫外露的功绩,但其运筹帷幄、洞察人心的能力,早已在有限的几次参与朝议中展露无遗,被许多深谋远虑的老臣视为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八皇子齐定国,性情温和,嘴角常含笑意。他能与鸟兽沟通,安抚烈马、驱使蜂群御敌的事迹,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而祥瑞的色彩。虽不直接参与军政,但其能力在情报、外交乃至一些特殊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而站在四位皇子身侧的长安公主齐安宁,则是皇室乃至整个大齐的珍宝。她灵秀绝伦,能感知草木生机,培育出的高产稻种已在全国推广,活民无数,更能洞察植物“病痛”,在农业与医药领域贡献卓着,深受爱戴。
这五位皇子公主,仿佛凝聚了天地灵秀与皇后超越时代的智慧,他们的优秀与和睦,让朝野上下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共识——未来的储君,极有可能在这五位,尤其是在智谋最为出众的七皇子齐安邦中产生。
果然,在众臣附议请立太子之后,许多目光便热切地投向了齐安邦。几位重量级的宗室亲王和阁臣,更是几乎明言,认为七皇子天纵奇才,明睿通达,堪为储贰。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齐安邦众望所归,甚至连齐珩的目光也带着询问看向他时,齐安邦却从容出列,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清朗,打破了殿内的期待:
“父皇,诸位大人厚爱,安邦愧不敢当。”
他抬起头,目光澄澈,毫无骄矜之色,转而望向身旁的六皇子齐破军,语气诚挚而坚定:
“安邦以为,储君之位,关乎江山社稷之永固,非仅凭机巧智谋可胜任。需有定鼎乾坤之武略,亦需有包容四海之胸襟。论武略,六哥破军,勇毅绝伦,力能扛鼎,深谙兵法,可震慑宵小,保我大齐边疆永固;论文治,六哥虽不似三哥精于庶务,然其性情豁达,从善如流,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此乃守成开拓之君必备之德。”
他顿了顿,环视众臣,最后目光落回齐珩身上,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当此盛世,亦不可忘战。六哥齐破军,武能安邦,文能定国,且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堪为人君!安邦愿倾力辅佐,共保我大齐江山!”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在太和殿内炸响!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龙椅上的齐珩。他们万万没想到,被寄予厚望的齐安邦,竟会如此干脆、如此真诚地推举自己的兄长,而且理由如此充分,如此顾全大局!
被推举的齐破军更是愕然,他猛地转头看向弟弟,虎目之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与激动。他深知自己的长处在于冲锋陷阵,于朝堂纵横、人心揣度上远不及七弟。他立刻出列,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
“父皇!七弟之言,折煞破军了!破军一介武夫,只知为国效死,驰骋沙场,于治国理政实非所长。七弟智谋深远,洞察人心,方是储君不二人选!破军愿为父皇、为七弟,为大齐,永镇边疆,扫平一切敌寇!”
兄弟二人,一个真诚推举,一个惶恐推让,言语间毫无虚伪做作,只有对彼此的认可与深厚的手足之情。
这一幕,让满朝文武动容。几位老臣更是眼角湿润,他们见惯了历代皇子为储位明争暗斗、骨肉相残,何曾见过如此兄友弟恭、相互推让的场面?
三皇子齐睿思见状,亦出列温言道:“父皇,六弟勇武,七弟睿智,皆为国之栋梁。儿臣以为,无论哪位弟弟继位,儿臣必当尽心竭力,辅佐朝纲。”他姿态谦和,表明了自己无意争储、安心为臣的态度。
四皇子齐明远更是直接,声如洪钟:“父皇,儿臣是个粗人,只懂得带兵打仗。七弟之才,儿臣佩服!他若为储君,儿臣心服口服,愿为我大齐永守北门!”
就连五皇子齐凌云和八皇子齐定国,也轻声表示支持七哥齐安邦。长安公主齐安宁虽未说话,但看着兄长们,眼中满是自豪与温暖。
朝堂之上的风向,因这出乎意料的推让与真诚,瞬间变得清晰而统一。所有皇子,无论长幼,无论才能偏向,竟都一致认为七皇子齐安邦才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远比任何势力的拥立更为有力。
齐珩端坐龙椅之上,将殿下诸子的表现尽收眼底。他看到了齐武阳的沉稳与欣慰自知军功虽高,但并非治国之才,看到了齐睿思的淡然与知命,看到了齐明远的耿直与忠诚,更看到了那五个由林清玥亲手教养长大的孩子之间,那毫无芥蒂、相互成就的深厚情谊。他的目光最终落在虽然推让,但神情坦荡、气度已然隐隐成型的七子齐安邦身上。
巨大的欣慰与自豪,如同暖流,涌遍齐珩全身。他深知,这一切的背后,是林清玥十几年如一日,以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宽广的胸怀,对孩子们进行的悉心教导。她从未在他们之间制造隔阂,反而始终强调兄弟同心、各展所长的道理。正是这种成功的教育,才造就了今日皇室内部空前团结稳定的局面!
齐珩缓缓起身,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盖过了所有的私语:
“众卿之意,诸子之心,朕已明了。”
他停顿片刻,目光落在齐安邦身上,带着无比的郑重与期许:
“皇七子齐安邦,天资聪颖,仁孝纯深,文韬武略,明德惟馨。更难得兄友弟恭,顾全大局,深肖朕躬。今日,朕顺应天意民心,册封皇七子齐安邦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固国本,以安天下!”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岁!”满殿文武,连同所有皇子,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响彻太和殿。
齐安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上前数步,于御阶之下郑重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礼:“儿臣齐安邦,叩谢父皇天恩!必当恪尽职守,勤勉修德,不负父皇厚望,不负兄弟推举,不负天下万民!”
在这一刻,储位尘埃落定。确立的不仅仅是一位继承人,更是林清玥教育理念的巨大成功,以及大齐皇室内部前所未有的团结与稳定。齐安邦以其智慧与胸襟,赢得了众兄弟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的太子之位,根基之深厚,远超历代。而这一切和谐的景象,都预示着大齐的江山,将在这种兄友弟恭、君臣一心的氛围中,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喜欢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