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的寝宫,刘辩屏退了左右,只留下李青一人在殿内伺候。
他需要静下来,好好地、冷静地盘算一下自己眼下的处境和可用的资源。
那种被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而自身却虚弱无力的感觉,实在太糟糕了。
“李青,”刘辩开口,声音有些疲惫,“你去把……穆顺悄悄叫来。记住,还是像上次一样,别让人知道。”
“诺。”李青现在对皇帝这种秘密召见已经有些习惯了,虽然心里害怕,但还是立刻去了。
刘辩靠在榻上,闭上眼睛,开始梳理。
首先,最大的威胁来自外部:何进和袁绍可能召外兵入京。
一旦董卓、丁原这些虎狼之辈率军进入洛阳,局势将彻底失控,他这点刚刚萌芽的自主权会被瞬间碾碎。这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的!
其次,内部的威胁:残余的十常侍集团。他们就像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历史上,正是他们狗急跳墙,杀了何进,导致袁绍带兵入宫屠戮宦官,京城大乱,这才给了董卓可乘之机。
这个祸根,也必须尽早拔除,但不能由自己动手,也不能让它在错误的时间爆炸。
然后,是潜在的威胁:袁绍、袁术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他们现在依附何进,但各有算盘。
袁绍尤其危险,他野心勃勃,家族影响力巨大,一旦有机会,绝不会甘于人下。
如何利用他们与何进、与宦官之间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空间和时间,是个难题。
最后,是那些可能争取的力量:比如卢植、蔡邕这些比较正直的士大夫,他们忠于汉室,但对宦官和外戚都没有好感,或许可以引为奥援?但如何接触他们?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
盘算完敌人和潜在对手,再来看看自己手里可怜的牌。
第一,皇帝的身份。这是最大的名义资本,“天子”这个名分在汉末依然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合法性。
但这也是最虚的,没有实力支撑的空头天子,随时可能被废黜甚至杀害。如何把这个名义上的权力转化为实际的影响力,是关键。
第二,母亲何太后。这是目前最直接的政治盟友,利益高度一致(维护刘辩的帝位)。
但何太后能力有限,容易情绪化,且过度依赖何进。可以借助,但不能完全依靠。
第三,大将军何进。既是保护伞,也是最大的权臣和潜在威胁。
可以利用他对付宦官,也可以暂时借助他的力量稳住局面,但必须警惕和限制他的权力膨胀,尤其要阻止他召外兵。
第四,个人信息优势。这是他独一无二的王牌——来自未来的历史知识。
他知道大致的历史走向,知道哪些人是关键人物,知道某些事件的可能结果。
但这张牌怎么打,需要极高的技巧,用好了能料敌先机,用不好就可能暴露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第五,身边可用之人。想到这个,刘辩就感到一阵无力。
穆顺:机警,对何太后有感恩之心,目前看来可靠,但地位低微,能力有限,主要作用可能是传递消息。
李青:身边的近侍,胆小,看起来没什么主见,暂时听话,但背景不清,是否被收买未知,不敢委以重任。
没了。
真的是孤家寡人。文臣,没有;武将,更没有。连皇宫的卫士,都是何进的人。
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危机感包裹了他。这开局,简直是地狱难度。
就在这时,李青带着穆顺悄悄进来了。
“奴婢叩见陛下。”穆顺跪下行礼,脸上带着一丝不安,显然还在担心何进调查的事情。
“平身吧。”刘辩坐直身体,“穆顺,朕叫你来,是有事要问你。”
“陛下请吩咐。”
“你在宫中时日不短,可知晓……除了蹇硕,那张让、赵忠、郭胜等人,近日有何异常举动?他们之间,关系如何?”刘辩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宦官集团的内情。
穆顺仔细想了想,谨慎地回答道:“回陛下,张让、赵忠二人,自蹇硕事发后,深居简出,极少露面,但据奴婢所知,私下里遣人互相联络频繁。
郭胜……今日陛下也见到了,他似乎尤为活跃,常在南宫各处走动,威吓、拉拢一些低阶宦官。”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奴婢还听说……只是听说,他们似乎对大将军……怨念极深,认为大将军欲将他们赶尽杀绝。”
刘辩点点头,这和他预想的差不多。宦官集团内部也有矛盾,蹇硕可能比较独立,而张让赵忠是另一派,郭胜之类则是活跃的干将。而他们与何进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那……朝中大臣呢?”刘辩换了个方向,“你可知道,有哪些大臣,是时常批评宦官,但也……不太附和大将军的?”他想找出那些可能的中立派或清流。
穆顺面露难色:“陛下,奴婢身份低微,朝中大事……实在知之甚少。只……只偶尔听人提起,卢尚书(卢植)、蔡议郎(蔡邕)等人,为人刚正,曾多次上书抨击十常侍,但也……但也曾因事顶撞过大将军……”
卢植!蔡邕!刘辩记住了这两个名字。这是可能争取的对象。
“那……宫中侍卫之中呢?”刘辩不死心,又问道,
“可有哪位军官,是……比较忠于职守,不太参与派系之争的?”他想看看能不能在军队里找到一点点突破口,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军官。
穆顺苦笑着摇头:“陛下,宫禁卫士皆由北军五校及大将军府调派,各级军官多为大将军亲信或袁氏门生故吏……奴婢实在不知有何特立独行之人。”
刘辩沉默了。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简直是铁板一块,水泼不进。
难道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何进和袁绍把董卓召来?然后重复历史上的悲剧?
不!绝对不行!
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再微小!
他看向穆顺和李青,这两个目前唯一能稍微用一下的人。
“穆顺,李青。”他的语气变得异常严肃。
两人连忙跪下:“奴婢在。”
“朕如今处境,你们二人想必也清楚。外有大将军权臣当道,内有宦官余孽窥伺,朕虽为天子,实则如履薄冰,步步惊心。”刘辩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重的压力。
穆顺和李青都吓得脸色发白,伏在地上不敢抬头。
“朕需要你们替朕做事。”刘辩盯着他们,
“不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替朕多看,多听,把你们觉得不寻常的、可疑的事情,记下来,告诉朕。
比如,哪个宦官私下见了不该见的人,哪个军官说了什么奇怪的话,宫外有什么流言传进来……诸如此类。”
他这是在尝试建立最原始的情报收集网络,哪怕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信息,也比完全聋子瞎子强。
“穆顺,你心思细,人缘广,多在宫中走动,留意张让、郭胜那些人的动向。”
“李青,你守在朕身边,留意来往之人的神色言语,特别是大将军和太后那边过来的人。”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恐惧,但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奴婢……奴婢遵旨!”两人声音发颤地应道。
“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泄露半分……”刘辩没有说下去,但冰冷的语气已经说明了一切。
“奴婢万万不敢!”两人连连磕头。
“起来吧。”刘辩让他们起身,语气稍缓,“你们放心,只要忠心为朕办事,朕绝不会亏待你们。将来若有变故,朕也会尽力护你们周全。”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御下之道,无非如此。
让两人退下后,刘辩再次陷入沉思。光是依靠这两个小宦官,远远不够。他必须找到更可靠、更有能力的人。
卢植?蔡邕?怎么才能不着痕迹地接触到他们?以什么理由召见他们而不引起何进的疑心?
还有那个致命的“召外兵”提议,该如何破解?
他感觉自己就像被困在一张巨大的网中,四面八方都是线,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挣脱的突破口。
少年天子坐在空荡荡的宫殿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却显得格外孤单。
势单力薄,如之奈何?
但他眼中,那丝不甘和倔强,却从未熄灭。
喜欢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