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冷笑:“兖豫徐三州义士纷纷运粮入关,足见曹操早有预谋。其志不在函谷关救驾,而在经略关中!”
“曹操所图,乃是整个关中!”
“连这般谋划都看不透,只顾眼前得失,愚不可及!”
赵温愈发忧虑:“太尉,曹操面对种辑指责竟不动声色,想必另有对策。其所图恐怕不止于此。”
杨彪眉头紧锁:“司徒,局势已非我等能掌控。好在你我皆是老臣,曹操总要给几分薄面,且静观其变吧。”
赵温颔首。年近六旬的他与五旬的杨彪早已不复当年壮志,但求安度晚年罢了。
种辑渐渐察觉异样。
他厉声斥责多时,罗列罪状十余条,曹操却始终从容自若,连正眼都不曾给他。
曹仁等五将虽不似曹操这般淡漠,但望向种辑的眼神俱带讥诮,仿佛在看跳梁小丑。
“曹车骑,你竟不恼怒?”刘协亦觉诧异。
换作旁人,早该与种辑争辩,曹操却依旧云淡风轻。
曹操见刘协发问,拱手答道:禀陛下,臣身为车骑将军,虽有 之责,却不敢代陛下决断。种辑所言是非曲直,也不该由臣来评判。陛下乃圣明之君,忠奸自辨,何须臣妄议圣裁?
故而,臣无须动怒。
种辑一时语塞。
他方才慷慨陈词,历数曹操十余条罪状,不料曹操轻描淡写便将决断之权推给刘协。
那句陛下乃圣明之君,忠奸自辨何其厉害!
更道臣无须动怒?
当真奸猾至极!
种辑怒火中烧。曹操寥寥数语看似谦逊,实则将刘协逼入两难境地。
试想,曹操既救驾有功,又进献厚礼,更令三军高呼陛下万年,大汉万年,当着三军将士,刘协岂敢指认曹操为奸臣?
种辑本想激怒曹操,再借其失态构陷他拥兵自傲。
这招对付段煨时屡试不爽。
谁知曹操根本不上当,任凭种辑如何构陷,只咬定陛下圣明四字。
莫说刘协对曹操心存好感,即便真有猜忌,此刻也不敢妄言曹操是奸佞!
刘协同样懊恼不已。
种辑惹出祸端,却要天子来收场,着实可恶。
刘协环视众臣,太尉杨彪、司徒赵温等公卿见天子目光扫来,纷纷低头不语。
此时谁敢出头?
左右不是得罪种辑,便是开罪曹操。
杨奉与董承也被曹操的反应惊住,噤若寒蝉。
刘协无奈,望向曹操:曹车骑,朕——
曹操暗自冷笑,近前低语:御驾亲征可使陛下比肩千古一帝。但陛下青史留名,这些公卿在史书上岂非黯然失色?他们自然要反对。
刘协怔然:那朕就不能亲征了?
陛下想亲征否?曹操轻声问道。
刘协颔首:曹车骑,朕自然想。但众卿反对,朕岂能独断专行?
曹操又道:陛下,御驾亲征平定关中、拯救黎民这等盛事,当君臣共襄才是。
昔有诗云:请君暂上云台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臣又闻班超投笔从戎,北击匈奴,西定西域,终封定远侯。
陛下亲征之际,满朝公卿谁不愿效仿班定远呢?
陛下只需一声令下,命众臣奋勇杀敌,哪个忠臣良将不愿追随?
云台阁上供奉的都是追随光武帝建功立业的功臣,陛下难道不想效仿?诸位大臣难道不愿效仿?
战场虽险,但郭汜已死,李傕丧胆,臣还有精兵一万,定能护得陛下与诸位周全。
刘协连连拍手:曹车骑说得极是,是朕考虑不周,只想着亲自出征,却忘了让众卿一同杀敌。
陛下圣明!曹操暗自冷笑,站到刘协右侧。
曹仁会意,也站到了刘协身后。
刘协重燃斗志,提高嗓门。
曹操递上一个扩音器:陛下,此物能让您的声音传遍三军。
刘协先是一惊,随即大喜。
若能声震三军,该是何等威风!
他深吸一口气:朕决定御驾亲征,平定关中,拯救黎民!
突然放大的声音让众臣一惊。
种辑刚要劝阻,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完全被盖过。
昔日班超投笔从戎,北击匈奴,西征西域,终成定远侯。想必众卿都有此壮志。
朕决定,凡立功者皆可封侯。
朕将效仿光武帝,在云台阁为功臣画像立传!
三军将士,请助朕一臂之力!
刘协喊得酣畅淋漓,从未如此豪迈过。
扩音器将他的声音传遍军营,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撼。
这时。
曹操的一万精兵整齐行礼,齐声高呼:
愿助陛下平定关中,拯救黎民!
愿助陛下平定关中,拯救黎民!
愿助陛下平定关中,拯救黎民!
..
完了!司徒赵温踉跄后退,欲哭无泪:老夫只想回洛阳,不想再封侯啊。种辑这个蠢货,招惹曹操作甚?若死在关中,做鬼也不放过你!
杨彪也愣住了。
他设想过曹操的应对之策,却万万没想到会来这招。
狠!
太狠了!
刘协看不透其中关键,但杨彪心知肚明。
让众臣杀敌封侯,听起来热血。
可这也意味着,满朝大臣都可能命丧沙场!
或者说,只有死了的大臣才能封侯。
这般算计,唯有杨彪、赵温这等官场沉浮多年的老狐狸才能一眼识破。
最令人心惊的是,刘协根本不会相信这种阴谋!
明明是君臣同心共定关中的热血之举,偏要说是曹操的诡计?
种辑正欲再劝,却被董承一把拽回。
“种侍中,不必多言了,陛下已对曹操深信不疑。”董承眼中怒火翻涌,“是我低估了曹操,他竟比我还懂陛下的心思!”
“陛下起初犹豫,并非觉得御驾亲征不妥,而是不知如何说服我等公卿。”
“如今,曹操给了陛下一个理由,一个让我等无法反驳的理由!”
“若再反对,种侍中,要么以死直谏,要么被曹操拿来祭旗!”
种辑闻言一惊。
细想之下,确实如董承所言,再反对便是死路一条。
以死直谏?种辑绝不甘心,这般憋屈地死去,还要遭刘协埋怨。
以曹操如今在刘协心中的地位,若他见种辑坏事,一怒之下斩杀种辑,刘协也不过轻描淡写责备两句。
甚至,曹操无需亲自动手,曹仁、曹洪等人便会替他了结种辑。
这是早已设好的局!
“难道我们只能任由曹操驱使,去平定关中?”种辑满心不甘。
董承叹息:“形势逼人,唯有小心行事,别被曹操算计便是。”
一旁的杨奉冷冷开口:“你们这些人,就爱玩弄这些弯弯绕绕的阴谋。”
“曹操想杀我?呵,巧了,我也想杀他!”
董承连忙劝阻:“杨奉,忍一时之气,待陛下热血消退,我们还有机会。”
杨奉语气森然:“我知道你们在怕什么——怕曹操那一万精兵!”
“待我派人去河东郡,召李乐、胡才、韩暹,还有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前来救驾。”
“到那时,何须畏惧曹操!”
董承迟疑道:“召李乐、胡才、韩暹及南匈奴王去卑救驾,会不会引狼入室?”
杨奉嗤笑:“董国丈,引狼入室,亦可驱虎吞狼。李乐等人性情暴烈,让他们与曹操相争,我们坐收渔利。”
种辑已被愤怒冲昏头脑:“董国丈,还犹豫什么?曹操欲置我们于死地,我们便先下手为强!”
董承深吸一口气,决然道:“好!杨奉,你负责联络白波军与南匈奴人,我与种辑寻机劝陛下放弃御驾亲征,早日前往洛阳。陛下年少,又养尊处优,这股热血迟早会凉。”
曹操回到营帐,与李牧商讨下一步计划。
显谋,第二步已成,接下来该如何行动?曹操略显疲惫地问道。
先前为了配合李牧的战略,曹操不得不违心扮演谄媚之臣的角色。此刻终于能卸下伪装,他感到一阵轻松。
李牧轻摇羽扇,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第三步,偷梁换柱。
此话怎讲?曹操神色一凛。
李牧望向北方:这些公卿大臣中,不乏明眼人能看出明公借陛下亲征之机清除异己的用意。只是碍于陛下对明公的信任,多数人只能忍气吞声,少数人则可能铤而走险。
他们无非两种选择:一是向日渐厌倦的陛下诉苦,二是直接对明公下手。
曹操冷笑:前者尚有可能,后者?就凭他们?
李牧提醒道:明公莫要大意。杨奉出身白波贼,若他狗急跳墙,勾结南匈奴来袭,群狼环伺之下,后果难料。
杨奉有此谋略?曹操略显诧异。
此非谋略,乃白波贼惯用伎俩。李牧解释道,能独吞则独吞,不能则拉同伙分赃。
曹操恍然:所以这偷梁换柱之计,是要借白波贼之手,给公卿们设下死局?
正是。李牧轻摇羽扇,此计关键在于以假乱真。明公可如此部署......
曹操频频点头:那逃往池阳的李傕又当如何?
段煨与李傕素有恩怨,不如让段煨出手。李牧建议道,既能除患,又可让段煨欠明公一个人情。
曹操抚掌而笑:险些忘了段煨这步棋。多亏显谋提醒,否则又要错失良将。
就依此计行事,让这些狂妄的公卿早些,省得终日与我作对。
华阴。
段煨撤军后,心中郁结难解。
他原以为迎回天子便能洗脱董卓余 污名,不料在朝臣眼中,自己仍是逆贼。
当初投靠董卓实属无奈,段煨自诩与李傕、郭汜之流不同,治军严明,不扰百姓,始终心怀汉室。
可他一介武夫,怎敌得过种辑这等朝堂老手?
“唉……”
营帐内,段煨独坐叹息,前路茫茫。
“报——”
亲兵疾步入内:“将军,城外有一人自称车骑将军曹操麾下司马满宠,求见将军。”
曹操?
段煨眉头一皱:“我与曹操素无交情,他派人来作甚?”
虽存疑虑,段煨仍命人引满宠入城。
曹操此次西进关中,身边谋士唯有李牧、满宠、毛玠可参机密。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