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第四层的恒温气流带着淡淡的栀子花香味,唐晓陷在沙发里,视线落在墙面智能屏滚动的新闻上。那些跳动的字符仿佛被放慢了速度,甚至能捕捉到屏幕刷新率的细微卡顿。她转头看向角落的通风口,气流穿过格栅的声音被无限放大,带着灰尘颗粒碰撞的轻响,精准得像被仪器分析过。
她忽然想试试跳跃的感觉。没有助跑,只是屈膝、发力——身体竟像羽毛般腾空而起,稳稳落在半米外的跑步机上,脚尖轻踮,几乎没发出声音。她自己都愣住了,低头看着掌心,那里没有丝毫用力过度的泛红,只有一种均匀分布的、潜藏的力量感。
唐晓走到墙边,抬手按向冰冷的金属壁。指尖刚触碰到墙面,手臂肌肉便本能地绷紧,她甚至能清晰感知到肱二头肌与三角肌的联动,仿佛每一束纤维都在等待指令。她试着握拳,指节泛白的瞬间,一股强硬的力道从小臂涌来,竟让她错觉自己能轻易捏碎一块石头。
思维更是像被注入了新的引擎,通风口的气流声、灯光的光谱变化……无数信息碎片在脑海里飞速流转,自动分类、整合,甚至能瞬间推算出“若现在撞向墙面,身体缓冲的最佳角度”。这种近乎本能的计算力让她心惊——这不是她熟悉的思考方式,更像是一种被植入的、精准到冷酷的生存程序。
距离她彻底醒来已过三月,并不虚弱的身体仍在春妮的强制下精心调养。
沙发上的小团子正趴在迷你光脑前,小胖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翻飞,时而咯咯直笑,时而皱着眉头嘟囔——这是他新解锁的加密小游戏,难度足以让专业程序员头疼。
“我想上去看看。”唐晓望着屏幕里晃动的地表裂缝画面,轻声自语,像在对自己下决心。
唐晓的手刚触到地下室厚重的合金门,身后就传来春妮温柔的声音:“晓小姐,您的意识探测范围目前稳定在78米。”
她回过头,看见春妮的数据流在瞳孔里无声滚动。
“78米?”唐晓挑眉,试着集中注意力。果然,实验室里仪器的运转声、通风系统的气流轨迹、甚至隔壁储藏室里备用电源的微弱嗡鸣,都像被无形的网捕捉到,在她脑海里勾勒出清晰的轮廓。但超过这个范围,一切就变得模糊,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
“若要离开地下区域,至少需要150米的意识探测半径。”春妮走到她面前,全息虚拟光屏,上面弹出密密麻麻的训练计划,“这是基于您当前基因表达数据生成的适配方案。”
唐晓看着光屏上的内容,嘴角忍不住抽了抽:“负重深蹲1500次?动态视力追踪训练两小时?”
“基础体能强化是第一步。”春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谨,“您的肌肉纤维密度已达到常人的1.8倍,但缺乏协同控制训练,就像未校准的精密仪器。”她说着,从储物格里取出一副银色护腕,“这是神经感应护具,能实时反馈您的发力精准度。”
训练从清晨开始。唐晓戴着护腕在训练舱里跳跃,每次落地,护腕都会亮起不同颜色的光——红色代表发力失衡,绿色则是完美校准。起初她总是踩在红色区域,肌肉的爆发力像脱缰的野马,让她在舱壁上撞得砰砰响。春妮就站在舱外,光屏上实时刷新着她的动作数据,时不时提醒:“左小腿肌肉激活度不足30%,调整重心。”
到了意识探测训练环节,春妮会在实验室不同角落藏起微型信号器,让唐晓闭着眼定位。第一次她只找到3个,到第七天,15个信号器在她脑海里像发光的星点,位置误差不超过半米。当她终于能清晰“感应到”150米外地面行驶的汽车和行人了。
唐晓活动着酸痛的肩膀,忽然笑了:“你这程序里,到底是妈妈模块多一点,还是教官模块多一点?”
春妮沉默了片刻,“核心指令:确保唐晓安全存活。”她的眼光柔和了些,“无论是做妈妈,还是教官,都一样。”
喜欢末世来临:仇火荒途与绿州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末世来临:仇火荒途与绿州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